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1):96-101
社区养老院作为武汉市实现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的创新之举,其出现的时间较短,旨在解决城镇社区中低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在政策推动的过程中,社区养老院对促进养老服务的公平化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就其专业服务能力而言,仍面临着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资源供给能力不足、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缺失以及服务行为缺乏规范性的评估机制与制度保障等现实困境。应该分别从优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技能与规范服务行为层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促进社区养老院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新路径。以江西省X贫困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为案例,研究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工作的推进,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各治理主体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资源、技术及制度的协同协作,从而提高治理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和社会三方面赋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银发浪潮”的来临,失能老人的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责任的缺位是导致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在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中政府责任进行反思和重构,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化,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失能老人长照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精准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和高龄化速度加快,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构建成为民生重要议题。尤其在健康老龄化战略推动下,更成为照料模式变革的难点。从人口结构危机、家庭照护功能弱化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生存脆弱性和制度适从度,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失衡困境,以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基于老年照护与医疗服务关系重构视角,提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以及养老政策精准衔接、服务管理精细化等具体机制设计,以提升失能老人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福利。  相似文献   

5.
需求理念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政府行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项需要政府推动才能不断完善的重大民生工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这些资源主要流向了城镇地区。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不断提高的养老保障供给标准和相继完善的养老床位设施、供给补贴等,均能够较好地契合城镇居民养老需求。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边是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另一边是徒然空洞的农村养老保障和服务,使得农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近几年,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养老,希望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但由于供给标准和服务脱离了居民需求,农村养老市场未能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浪费和养老需求仍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局面。分析政府养老保障建设忽视农村需求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需求理念为宗旨,从养老需求、市场发展、监督管理和制度制定等方面调整政府行为,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观察法、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11家养老机构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整合实践的资料,并运用Nvivo11.0软件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整合模式初现雏形,服务整合体现在日托(短寄)、配餐、上门康复护理、义诊等方面;定位于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向社区扩展居家养老服务较为积极;选址在城市社区内的小规模养老机构是相关服务整合的主力军。建议在社区层面通过机构辐射居家的模式对接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的刚性需求;重点扶持嵌入社区的小型养老服务综合体,以营利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思路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向居家老人群体延伸。  相似文献   

7.
对家庭无力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言,到社区小型老年养护机构接受“养”“护”服务是理想选择。对新乡市M老年护理院的实地调查揭示,社区小型老年养护机构因与老年人在熟悉社区环境中养老的愿望相吻合、便于子女探望和发病时送往大医院救治、提供的护理服务比较专业而深受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喜爱。然而,目前社区小型老年养护机构在运行中却面临着护工整体素质低下、护工工作强度大且薪酬待遇低、收费标准偏高、餐饮服务质量差、服务缺乏人性化、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可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这些难题需要通过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意识与水平、加强政府的监管与政策、资金支持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是当前中国养老服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通过大样本实态调查,发现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供给短缺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双重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提升中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难点与关键。中国养老服务面临的人力资源困境主要表现为:家庭照料人力不断减少,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护理服务人员短缺,尚未伴随养老服务行业共同成长的新就业状态。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引发的系列工业革命,使人的体力拓展了数亿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类社会变革;第四次科技革命通过发掘人脑潜质,扩展人类智力,以智能制造的诞生与发展为核心标志,并将揭示人脑智能机理与机制的前沿科学技术难题作为近期目标。智能养老是“知与行”的统一,强调将未来养老活动的构想、设计、方案付诸实践。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短缺是人口老龄化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开始酝酿通过养老服务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积极依据本国国情,制定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符合本国需要、具有推广价值的发展智能养老替代人力的全局性方案。目前,中国智能养老尚处于以智能穿戴、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面向独自居家或...  相似文献   

9.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 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 A 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 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 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 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 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在社区情境的整合是中国式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性思路,“深度扫描”整合过程、揭示立体式发展规律可为优质养老资源向社区、居家辐射与集中提供新方案。以陕西省8家发展社区业务的养老机构为改革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编码,遵循“行为意向-实际行为”过程链条,补充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关键要素,构建社区情境下养老服务整合行为逻辑模型。研究表明:社区情境下养老服务整合的本质是在政府引导下,以养老机构为主力实现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行为,可分为整合准备与策略性互动两阶段,分别对应行为触发逻辑与行为互动逻辑;当内部具备整合准备度的“认知-动因-能力”三要素受到外部因素驱动时,养老机构才会发起后续互动行为并成为主力;在政府的引导与基层社区组织的规划下,养老机构作为整合主力会集聚企业等参与主体进行策略性互动,包括价值共识达成、外部组织整合、养老资源集成与递送机制整合。聚焦整合准备阶段向策略性互动阶段的顺利转化与策略性互动阶段的顺利展开,政府可通过强化推动力量、完善社区整合情境功能、调动社会资源集成积极性等途径,促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进行高质量整合。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服务与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刊特邀邓微、张云英、成志刚教授就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笔谈。邓微认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及保障水平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欠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为此.应基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模式,推进城乡养老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强化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四位一体”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张云英基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日增,而长期照护资源短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完善农村老年人“四位一体”长期照护体系、应对银色浪潮的构想: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多方联动和合作提供包含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政府主导资金筹措和政策制定,社区作为服务体系和链接资源的主要载体,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家庭承担具体服务。成志刚基于湖南的调查,分群组和项目就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身体状况好、高中文化程度、养老担忧度低、新农保政策认知度高等群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参保农民对新农保中的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捆绑政策、政策宣传、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等项目满意度普遍不高。为此提出了修正捆绑政策,优化筹资机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层宣传,提高政策认知度;培养经办队伍,提高经办服务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家养老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养老模式,属于补缺型老年福利政策.结合地方经验,在政府承担有限社会福利责任社会政策范式下反思,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基层制度安排缺位、绩效导向、服务主体不明,服务权责不清、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不相契合等关键问题.社区居家养老福利政策中心化、服务主体三位一体,需求导向、制度植入,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趋向等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着重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并发症使得残障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加,而从事长期照护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十分短缺,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亦将愈加突出。运用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并通过年龄别残障率测算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变动状况,进而得到全国未来长期照护养老服务需求量。测算结果表明:2016~205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从652.02万人增至1 643.43万人,年均增加29.16万人;如果采取专业机构进行长期照护,2050年所需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人员150万人;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过程中,大幅增加养老服务人员配置量将给未来劳动力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增长。针对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有必要采取如下4个方面措施:一是坚持长期照护服务社会化,体现长期照护服务规模效应;二是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有效提升长期照护服务效率;三是鼓励低龄老人从事长期照护服务,有效开拓养老服务渠道;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实现长期照护服务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国外发达国家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随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已经成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后的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在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的供给上,无论从体制还是从政策上都十分落后,但是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却是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通过介绍目前国外对于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的现状,并从老年人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关系的角度对国外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的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目前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的最新趋势,指出家庭已经不能独立的解决养老问题,而应由家庭、政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6.
尊重和认同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的关键,社会包容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有效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残障老人因生理缺陷或障碍,心理负担沉重,他们往往采取疏离社会甚至家人的态度,又因其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足,处于社会边缘而被社会忽略,以致社会融入程度偏低或难以融入社会。从社会包容的视角,分析残障老人存在经济收入偏低、社会认同度不高、行为互动缺乏、心理接纳程度低等方面的障碍,提出应加大关爱残障老人的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搭建社会互动平台,提高心理接纳程度和社会包容水平,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养老服务面临资金瓶颈、医养结合存在现实障碍、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方面的挑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并拓宽投融资渠道、发展医养护结合模式以方便老年人养老与就医、加大养老服务护理、管理和评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以居家社区养老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西方福利理论界开始认识到,原本在克服福利提供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第三部门也存在失灵问题.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利益群体,生活上大多需要专人照料.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保障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近年来,更是将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提上重要日程.理论上,第三部门可以广泛发动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但作为当前我国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重要力量的第三部门也存在失灵问题.因此,加强政府引导,以机构能力建设为关键,以居家服务为基础,才是构建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养老模式是老年群体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基础。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孝文化逐渐缺失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意愿,越来越为西部农村老年妇女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有社区分散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两种方式。机构养老的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适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