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桂福 《职业》2016,(6):20-22
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引方向.因此,本文提出,快速发展当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赵煜  高嵩 《职业》2020,(10):86-87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转型,市场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响应速度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苛,智能制造将驱动中国制造业发展,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现代企业的制造核心人才.为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发展同步,校企共建适应力强、具有多样化服务能力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打造创新型智能制造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材料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尖端国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制造观念,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上海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的"应用高地""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但也存在企业系统集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优势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促进智能制造升级的生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未来上海应聚力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龙头企业,促进多主体、跨区域协同创新,聚焦智能制造生态培育,进一步推动上海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更好地发挥上海智能制造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钳工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职业》2008,(21)
近几十年来,由于材料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尖端国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制造观念,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新兴的知识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猛发展的IT技术加快了制造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信息化使机械产品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即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及显示功能的整合.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IT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基石,并且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推动作用日渐凸显。分析德州市智能制造的发展特征,强调智能制造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从而提出德州市以智能制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职业教育要抓住机遇,及时变革,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打造大批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本文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是最迫切最实际的改革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加工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光寒 《职业》2008,(14):15-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1.
曹著明  贾俊良  郭家田 《职业》2016,(14):141-142
在线检测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当今先进的制造技术及在线检测技术在工业体系中的发展情况,描述了在线检测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在线检测技术作为加工制造中的检测、反馈手段,将在制造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有效地推动当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吴中雷 《职业》2024,(6):14-16
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深度融合的产物,发展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专业是焦作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省重点专业,也是新兴的优势精品专业。本文针对学院开设智能制造专业的现状,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理念转变、智能制造专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综合阐述智能制造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以期促进学院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共100多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早在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00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4.4%,在世界制造总额的比例也超过5%,位居世界第四.日本<产经新闻>也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无数"MADE IN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凭借其价格低廉不断涌出国门,"征服"世界,我们因此正在陶醉于"世界工厂"和"制造大国"的喜悦之中并充满着信心.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上低质低价的形象一直未能抹去,无情的现实正在唤醒着我们,我们只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创造大国",甚至说不上是制造大国,更与品牌大国无缘.  相似文献   

14.
刘本锁  李森 《职业时空》2008,4(1):64-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国内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曹卫国 《职业》2017,(15):31-33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确定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战略决策.拟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45年,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稳步实施,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从而对技能型人才带来重大的影响和需求.然而,技能型人才短缺,恰恰是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以,研究技工教育如何顺应制造业升级趋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李青 《职业》2008,(30)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制造业的生产内涵和管理模式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导致对企业人才要求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孙进海 《职业》2011,(3):102-102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快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对制造业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即要求交货期短、质量高、成本低、服务优。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求电子制造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面对这种挑战,将电子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传统的制造领域并对其改造,是电子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虚拟制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已成为当今的研究和应用热点,是新型的制造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形势需要数控技术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械所代替 ,从而使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并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专家们预言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 ,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由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基础是数控技术 ,所以 ,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根本上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另据有关资料显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每年花费数百亿元人民币购买数万台数控机床 ,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工艺和加工程序的编制等工作 ,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人才。可是目前市场数…  相似文献   

19.
杨晖  张佑青  欧阳元东 《职业》2017,(22):82-83
东莞"机器换人"使制造业大步向"智能制造"迈进,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本文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阐述"机器换人"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东莞理工学校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进行实践探索,试图从知识结构和岗位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是一项革命性新型制造技术,正在使传统工业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本文对手电筒进行了外观和功能的创新,按照手绘草图、三维建模、展板设计的步骤完成了创新设计流程,并3D打印了实物模型。模型装配良好,外形美观实用,实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