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道教养生是以与生命过程相反的程序使人复归于“朴”,而道教的审美则注重让人认识俗世生活之丑而感受超现实的神仙生活的“真—美”;道教养生经历了从“养生”到“长生”、从肉体的养护到精神的超脱变化,而道教审美也经历了从追求“道—美”的绝对,到借鉴现实美甚至引领现实美的过程。道教养生推动了道教审美的发展,而道教审美又将道教养生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2.
"道教文化养生"就是一切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文化资源向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技术转化的综合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与实践技术,道教文化养生的形成与发展与道教组织形态同步。将近五千年来,道教先后经历了三大形态:元初道教、古典道教、制度道教。这三大形态的道教都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养生理论,开展养生实践。其代表性的养生体式有:斋醮养生、金丹养生、伦理养生、治世养生、文艺养生、环境养生。  相似文献   

3.
三元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术语和思想概念。道教三元思想渊源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说,三元并列是道教构建其庞大教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道教养生思想与理论的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富有道教特色的“三元延寿”养生思想。“三元延寿”养生思想集中体现在元代道教养生著作《三元延寿参赞书》中。“三元延寿”养生思想和理法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不但将天元房中养生、地元起居养生、人元饮食养生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强调养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注重以德养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操作性,有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分析道教养生文化、养生旅游的内涵与发展、道教养生观对养生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启示,赋予养生旅游以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为促进养生旅游健康发展,发挥道教文化新的功能提供借鉴。继而以岭南道教发源地——罗浮山为案例,分析其道教文化特质、演变以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斋"的养生意蕴浓厚而直接,要求克制欲望,遵守生活和修行禁忌,心斋、坐忘、存思等内斋,本就是通过心灵作用调节生理机能进行养生的过程;"醮"则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道教特色的养生思维。从施咒者大多祈求被咒者健康平安的出发点来看,施咒和咒语本身都具有很浓厚的养生意图。符箓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可以用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既体现着道教养生重生思想,又有着道教医学层面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怡"作为古代养生思想的核心,可理解为培养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以理解为向着修炼成超越物欲之累的怡然之境迈进。在医学和思想文献中,其表述偏于简括和玄虚,而在辞赋中则十分丰富、生动,尤其在如何才能怡然平和血气畅达方面,辞赋中表现颇多。曹操所说的"养怡"体现了道教的存思与导引等道教修炼方法,追求立功立德与求仙的统一。"养怡"作为颐养情志、关乎心灵超越的成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后人的辞赋创作中,形成了调节心态,超越世俗烦恼,以接近天理的自然之性养生的理念。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为善长生没有与其修炼理论融会的思想在理学那里最终得到完善和完成。宋代的许多辞赋展示了理学养气修炼与养生的情境,使"养怡"最终归之于厚德载物普济苍生的境界,达到了对医学中已有养生观念的消解和升华,成为古代养生理论的有力阐发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道教禁戒中的养生智慧--以行为医学析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道教禁戒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首要性,认为道教养生的头等大事是严守禁戒,否则生不得养,道不可成.道教禁戒中包括很多宝贵的养生智慧,以现代行为医学的观点,可以对其主要内容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对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与道家、儒家及佛教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道教的养生思想对我国传统养生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对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特点和主要方法进行探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丰富传统养生术做点有益的工作。(一) 道教的养生理论极为丰富,养生的形式和方法繁多,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基本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养生观和道教哲学的基础上的。归纳起来,道教养生思想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叩齿是一种至简至深道教法术和修道仪式.道教叩齿术几乎全盘承袭了道教钟鼓磬法器的文化内涵,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教仪式形态.从其演变的过程来看,世俗的叩齿主要关心具体的养生和疗病的功效,而道教叩齿则更强调其中的神学和仪式的内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神仙道教本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因而对当时的名士文人产生了深刻之影响。嵇康就是一个典型之例,他不但心仪老庄,更语类道仙,潜心养生、采药服食以成神仙是其一生的兴趣所在,也是其道教神仙信仰极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宗教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应对西方科技的挑战?陈撄宁先生调适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将道教的神仙养生术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仙学体系,认为仙学与科学相近,并援科学以改造仙学,弘扬道教的神仙养生之术.这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为挽救道教而采取的迂回战术,既坚持传统的仙道学说,又把科学融入仙学.这也是道教神仙学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4.
呼吸锻炼在我国源远流长,先秦时期,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庄周,就把吐故纳新作为养生益寿的方法。他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道教养生提倡辟谷食气,所谓食气就是指呼吸锻炼。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云笈七签》中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于人之气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  相似文献   

15.
青城山是张陵张天师在蜀中创教的发祥地。青城山作为道教的祖庭和圣地,其道教资源十分丰富,大体可以归为这么几类:道教的思想、道教建筑、道教音乐、医药养生文化。青城山的道教资源非常丰富,保护好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宫观庙宇中的对联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对联数量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武当山道教对联中,讲"仙学养生"的对联占有重要地位.武当山道教对联所见养生智慧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内丹修炼和动静互摄等四个方面.这些养生智慧不仅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它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提供宝贵借鉴;其对修身养性的讲求,有助于新世纪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7.
道教养生与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观念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特点,人体本身,人和社会,人、社会和自然都被作为整体来思考。这三个整体从生态学角度是三个生态个体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生命质量是由生态质量决定的。如何在提高个体生态质量的同时,提高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质量,以及如何使三个生态圈维持和谐与统一,是道教养生的重点、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楼观之为道教圣地,道教界虽已共识,然学术界并无多少专论。本文从考察中国道教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详细论述了老子之所以成为道教共尊之教祖、楼观之成为道教共朝之圣地的根本原因。对道教界和研究者均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文学是一个体例与内容都十分宽泛的学术概念,它以道教活动为本原,以与道教思想、精神或信仰等相关内容为题材,通过多样文学体裁和多元创作方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追求审美以反映道教文化之种种。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待——道教文学——作为互为背景的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结合之典型代表,这独特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相同步的。  相似文献   

20.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接受道家学说和道教神仙思想 ,相信神仙存在 ,认为神仙不可学得 ,又主张养生可以久寿延年。这种养生思想作为道家、道教思想的发挥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和养生思想相关联的他的独特的神仙观念 ,也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在他的创作中 ,这两个方面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 ,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