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发展观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些思想要素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已有萌芽.研究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对于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等重要论断,强调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必须抓住和把握好机遇;强调在发展中要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体现了邓小平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无疑为重庆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大建设的机遇,在继承、弘扬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陪都文化、三峡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坚持经济、文化并行发展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环境,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坚持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核心,强调社会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思想和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容,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发展观问题的探索上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和任务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本文旨在通过对发展观变动的历史脉络研究,为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新闻思想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胡锦涛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高度评价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对新闻宣传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新闻思想内容全面系统精辟深刻,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实践胡锦涛新闻思想,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是人们在发展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发展观关系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思想。他们的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农村发展思想,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散杂居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散杂居民族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主要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等阶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中国散杂居民族问题,提出了散杂居民族理论思想,确立和发展了民族乡和城市民族工作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战略。这些理论继承了中国民族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价值、发挥了传统思维和方法,从而使得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带有着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然而,关于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应从孕育到萌芽、从提出到基本形成、从丰富发展到形成体系三个阶段来详细论述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这对于人们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掀起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他结合实际,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时代内涵,将其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就我国的刑罚问题阐述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思想。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刑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的崭新成果,对于推进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进程由毛泽东开启,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突出的保障作用,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第一,维护国家安全是丝毫不能放松的头等大事;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第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理论创新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