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读者论     
一、接受美学开拓了研究读者的新纪元文学产生之后,随之就产生了文学批评。源远流长的文学批评史上和当代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模式纷呈,如心理学派批评模式、形式主义批评模式、社会学派批评模式等等。这些批评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意对作家与作品的研究,对读者本身的研究则注意较少。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研究的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现在,一切都必须受到批评,就连批评自身也是如此。——别林斯基《关于批评的讲话》现在,大概谁都不会怀疑,1985年,是我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引为骄傲和自豪的一年。在此之前,我国的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电影,都或先或后地受到读者公众的青睐,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获得了应有的成就。然而,文学批评在人们的心目中却依然是一位“灰姑娘”,依然引不起读者谈资的兴趣。可是到了1985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一年,由于批评家们的主观努力,也由于客观因素的使然,文学批评突然间由“灰姑娘’’变为人人宠爱的舞会上的  相似文献   

3.
屠格涅夫不仅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而且还是一位批评大师。他立足现实,根据文学的时代使命,继承别林斯基的批评观,自觉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功用、标准和批评家的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俄欧文学及作家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其有关的文学批评充分体现了他文学批评的美学观念和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批评对于翻译文学来说,非常必要,但做起来非常困难。它与一般的文学批评有共通性,更有特殊性。它是跨越不同语言的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语言学批评的基础上。一般的文学批评可以“得意而忘言”,翻译文学批评却应该是“言意兼顾”,应该将语言学批评与关学批评结合起来;细节批评与总体批评结合起来;特殊的批评角度与全面公正的评价结合起来。为此,翻译文学批评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对我国翻译文学而言,“信达雅”是基本标准,“神似”、“化境”可以作为最高标准。在批评方式方法上,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的比较批评,即译本比较批评,在翻译文学批评中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批评模式的反思,可以追溯到笔耕文学研究组1982年举行的贾平凹近作座谈会,座谈会显示出文学批评观念最初的裂变。进入90年代,文学批评阵地《小说评论》的巩固及文学批评队伍的壮大为多元批评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在陕西文学批评格局中有社会历史批评、印象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历史美学批评、地域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文化诗学批评等模式,构成陕西文学批评多种模式并存、风格纷呈的态势。若与京沪等地先锋文学批评相比,陕西文学批评明显滞后,缺乏具有现代批评意识引领文学创作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学批评方法论热潮的掀起,文学批评阅读法作为一门必将出现的新学问定会引起人们重视.人们通常认为,文学批评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来源于作家纯技艺的创新,理论家纯理论的概括和评论家纯模式的批评,却忽略了它还来源于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文学批评阅读法.本文试图对形成文学评论的观念、方法和技巧的阅读法作一探索,就教于读者.一所谓文学批评阅读法是指为研究文学现象,写作文学论文,从阅读中获取作品传达的信息,选择批评角度的阅读方法.文学批评阅读法是连接作品和读者(评论者)的中间环节和桥梁,它的可能存在是有根据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文学批评阅读法这个生成性的中间环节是客观存在的.文学创作是一种生产美的活动,它不仅生产审美对象,也生产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主体.特定的艺术效果的产生,依靠主体的读者和客体的作品之间的对应性关系.一方面,它取决于读者的欣赏力,另一方面,它取决于作品的表现力.“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鲁迅谈到对《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倘若我们能够正视文学批评的现状,我们就会发现文学批评对文学价值判断上的两个突出矛盾:一些人注重对作品形式的审美感受,强调批评应该立足于艺术感受;另一些人则注重作品的社会性内容,强调批评应该立足于社会功利性;一些人注重作品的本体研究,主张文学的“内部研究”,另一些人注重作品的外部联系,主张“外部研究”。这种批评立足点的截然对立直接导致了对新时期文学乃至对以往一切文学再评价的明显矛盾:对作品只强调它的艺术感受,纯艺术价值的人,睥睨甚至贬低那些具有较强社会性内容的作品;推崇、张扬那些社会功利性作品的人,往往又轻视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强调“内部研究”的人,看重那些讲究形式技巧的作品;主张“外部研究”的人则看重那些具有沉实社会内容的作品。这一切都说明,文学批评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固牢靠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实效批评、技术批评和美学批评三种.美学批评是最切近文学批评本义,最有创造性的批评.以自由和理性为美学批评的思维基点,是由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主体和文学批评本身等因素决定的.充分重视理性与自由的作用,文学批评才能在批评理论上兼收并蓄,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一种批评方法。女性主义学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建文学史的大厦,阐发对女性文本隐喻与象征理解上的共性与亲密关系,标志着女性学者性别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她们颇具特色的思维习惯与不同的责任关注,显示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学术创新活力与理论先锋激情。探讨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影响,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促进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黑暗的心脏》不同解读及殷企平与王丽亚学术争鸣说起,讨论了文学批评理论对文本意义理解的作用及文学批评理论与文本意义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指出依据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当下文学批评功能的弱化、文学批评机制的窄化、文学批评生态的恶化,以及批评原创理论缺失和批评精神流失,招致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与质疑,也导致了文学批评丧失了它应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在这些批评声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文学批评家本身,诸如施占军、周景雷、章德宁等人,他们对当下文学批评现状自省与反思,指出了当前的文学批评所存有的流弊、危机与困境。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要建构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艺批评家的李健吾,对不少从事文艺批评工作的同志,这个名字恐怕也是陌生的。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批评家。在三十年代,李健吾就以他优美圆熟,恢弘洒脱的独特批评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有人认为他是三十年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称誉他的批评为当时文学批评的典范。①李健吾的文艺批评在当时确实影响了一批青年文人。从三十年代就开始文学批评的唐堤同志写文章回忆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先生所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节,此书即将出版。王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都有很高的造诣,读者可先从本文一窥全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批评术语和范畴、批评方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国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古代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批评中有价值的成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学。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已经开始出现,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有了新的成果。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包括"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内的四个发展阶段。而今的文化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尊重特殊与求同存异的前提下,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融合发展,其独特的理论得以完善,同时也为文学批评领域注入新元素。  相似文献   

18.
30、40年代的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大师”级人物。沈从文在小说创作的同时也写下大量的批评文字。作为“大师的批评”,沈从文的批评文字的确有独到之处,但其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个人艺术趣味对其文学批评的制约;对左翼文学现象作简单化排斥、抵制所反映出的批评家学术立场的缺失;对理论的轻视与排斥所表现出的轻理智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沈从文的成就已经毋庸置疑,然而作为一名批评家,我们对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本文认为,沈从文在文学批评过程中对于文字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关注,这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极为难得,就是时至今日也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份文字赏评的贡献迄今都还没有被批评界充分注意到。因此,本文就沈从文关于文字本身风格的体验、文字运用的技法特色、文字表现与创作得失等方面的论述展开分析,并对这种批评特色的形成原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它的社会性无法割裂。因此,文学批评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二重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批评文本自身具有美感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艺术性的同时,必然要涉及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衡量和评价。文学批评的社会批评性质,不仅使批评在透视作品的社会性时发现其独特价值和局限,而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使文学批评超越审美和艺术的层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