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确保各项考试安全顺利进行,是当前人事考试工作最重要、最迫切的政治任务。要科学分析人事考试安全的复杂性,充分认识人事考试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切实把考试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努力构建完备的人事考试安全工作体系。一、人事考试工作现状现今,人事考试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化考试不断增加,各项考试人数呈几何式增长,涉及的群体涵盖了社会各界各层,大大增加了考试安全风险和组织难度。尽管人事考试部门努力进行优化管理整治,但人事考试的社会评价却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考试方法亟待改进 ,包括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 .本文对一次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过程作了介绍 ,对考试结果进行了简单分析讨论 ,指出了这种考试方式的关键所在 ,讨论了这种考试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并对其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和建议 .  相似文献   

3.
在个别师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标准化考试就是考选择题,把标准化考试与考选择题等同起来。因为确有将标准化考试的试题全部采取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的做法。现估且不会论其是非,而将本人关于标准化考试的一些认识略谈一、二,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考题编制标准化,考试实施标准化,阅卷评分标准化,分数组合与解释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考试诚信的教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成就完美人生,诚信见证道德人格。考试作为一种对应试者的才智与学识进行评判的手段,只有在诚信的支撑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了维护考试信誉,为了推动诚信考试,湖北省诚信考试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人性论、文化学和管理学等维面就“诚信考试”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诚信考试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论诚信考试控制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成就完美人生,诚信见证道德人格。考试作为一种对应试者的才智与学识进行评判的手段,只有在诚信的支撑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了维护考试信誉,为了推动诚信考试,湖北省诚信考试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人性论、文化学和管理学等维面就“诚信考试”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诚信考试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诚信考试:一个文化生态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成就完美人生,诚信见证道德人格。考试作为一种对应试者的才智与学识进行评判的手段,只有在诚信的支撑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了维护考试信誉,为了推动诚信考试,湖北省诚信考试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人性论、文化学和管理学等维面就“诚信考试”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诚信考试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诚信考试的经济伦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成就完美人生,诚信见证道德人格。考试作为一种对应试者的才智与学识进行评判的手段,只有在诚信的支撑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了维护考试信誉,为了推动诚信考试,湖北省诚信考试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人性论、文化学和管理学等维面就“诚信考试”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诚信考试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高等学校考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考试管理,使考试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考试诚信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成就完美人生,诚信见证道德人格。考试作为一种对应试者的才智与学识进行评判的手段,只有在诚信的支撑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了维护考试信誉,为了推动诚信考试,湖北省诚信考试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人性论、文化学和管理学等维面就“诚信考试”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诚信考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性诚信与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成就完美人生,诚信见证道德人格。考试作为一种对应试者的才智与学识进行评判的手段,只有在诚信的支撑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了维护考试信誉,为了推动诚信考试,湖北省诚信考试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人性论、文化学和管理学等维面就“诚信考试”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诚信考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进行描述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科举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在不同朝代体现出的文化特征。选拔官员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必要手段,选拔官员的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不同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不同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科举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起源于隋朝,经历13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为不同朝代选拔除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统治所需的人才。科举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不同统治者利用科举选拔官员的不同需求,科举制度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举科目从繁到简,科举规则从宽到严,科举内容由多样到统一,体现了科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优化,也逐渐地使科举演化成了封建社会荼毒读书人的一种腐朽社会制度。从客观的历史角度,科举的出现确实为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选拔出诸多的优秀人才,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统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现代社会人才选拔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考试文化,在当代又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本文以自学考试对传统考试文化继承发展为例证,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驱动、考试文化自身的接力扩展、民族恋考心理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提供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分析中国考试文化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原因,并得出建设当代考试文化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覆试与当时的科场风波密切相关 ,其或因朝臣党争而起 ,或因知贡举者失和于权贵而行 ,长庆以后的子弟问题在历次覆试案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覆试内容与省试相同 ,进士试诗赋杂文 ,明经帖经、墨义。初试及第者覆试中普遍有所刷落 ,主文试后也会受到外放惩处。唐五代之覆试与中书门下的考覆分别在形制、权力两方面影响了宋代殿试的产生。宋太祖、太宗之世 ,作为唐五代科举考试拯弊补救措施的覆试 ,不仅本身扩大范围而制度化 ,其中又且衍生出宋代集权表征之一的科考最高形式——殿试。“覆试”、“考覆”及今日之“复试”三概念不同。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中,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问题成为最大热门课题之一.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或曰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制度在隋唐时期施行中的不完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在用人方面由贵族门阀制度向科举制度过渡时期的一种反映。到宋代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也就更显成熟和完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年来美术高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弊病如专业加试时间过长,美术的专业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比例不适当等问题,提出了美术高考改革的重点环节和方法:文化课考试应结合美术类(或艺术类)考试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加试应制定美术学科统一的规范化招生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17.
古代"科举学"是指备考科举之学,现代"科举学"是指研究科举之学。科举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正在发展壮大的专学。科举学的形成,经历了从制度的考证和史实的回忆、文献整理与资料编纂,走向理论探讨与专学构建的过程。科举学的发展趋势是从分散走向综合。21世纪科举学的波澜起伏,将堪与20世纪的红学相比,具有远大的发展前程。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由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被官方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与标准答案,因此,朱熹在当时科举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以致近百年来,人们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观念模式:似乎朱熹是热衷于科举的罪魁祸首,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是束缚人们思想解放的紧箍咒。事实上,南宋朱熹一生中对科举制的态度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一是启蒙求学阶段,以最初从众的参与心理逐渐转变为一种矛盾的怀疑态度;二是自书院讲学开始,由对科举的不满逐渐发展到对其进行不断地批评甚至抨击;三是在其晚年的思想成熟时期,在认真批判科举制弊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科举的主张。至于朱熹离世百余年后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消极影响,既是他生前不曾预料到的,也是与他倡导改革科举制的主张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9.
元代科举十分萧条 ,但三湘士子异军突起 ,湖南一改唐宋以来的落后状况 ,在元代一跃成为全国的科举先进地区 ,进士的分布亦很有特色 ,其原因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在晚清废除是其自身弊端和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以及中国新兴知识分子的形成,而且究科举精髓被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借鉴,甚至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也在某种程度上与科举制有相似性。此外,科举废除所产生的诸如社会秩序的动荡、传统知识人对国家向心力的丧失,等等。所以,科举废除是利是弊,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