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小克 《云梦学刊》2010,31(1):40-43
屈原有很深的昆仑情结,其神游天地多以昆仑为中心。屈原在运用原有昆仑神话的同时,也改造、构建神话:其一,增加了许多《山海经》中原本没有的地名、物象,诸如县圃、成池、春宫等,丰富昆仑神境;其二,调整神话物象的方位,重新构建昆仑格局;其三,以空间运动超越时间,赋予昆仑以新的生命内涵;其四,颠覆了昆仑的神人关系,人成为神境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正> 昆仑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境,有关它的地理位置,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就是今日的昆仑山;也有人分别断定它是巴颜喀喇山、祁连山、岷山、泰山;还有的猜测它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境内。本人在《蓬莱、昆仑神话同源于东夷考》(《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一文中,从总体上论述了昆仑神话所体现的东夷文化特征,认为它和蓬莱神话出自同一母体。至于昆仑的具体方位,却未暇考证。下面,从昆仑的地理位置上进一步证明,昆仑神话确实出自东夷,昆仑是古代东夷文化区的西限。  相似文献   

3.
在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还存续着一个“中部神话群”,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折射出浓郁的人性之光与盆地意识,与昆仑、蓬莱神话又保持着某种特定的链接。发现和整合“中部神话群”,是对顾颉刚先生“两个神话系统”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昆仑神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开发以其为核心的昆仑文化品牌是未来青海旅游,甚至是西部旅游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昆仑神话及其文化的旅游开发类型,并提出了如何围绕昆仑神话进行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是2010年"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将昆仑文化放到了国际学术话语的语境中,与世界创世文明、神话相作了比较,凸现了昆仑文化在世界神话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对于西王母神格的推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西王母原型本义的讨论,历来众说纷纭。如果以《山海经》所载为基础,兼以观照后世的形象演变,西王母应该具有"司命"的神格,亦即可能是昆仑神话体系下的司命神。这种情况与《楚辞》的大司命、少司命,或是楚地的司祸、司灾诸神相当。而汉代对于西王母、司命的看法,或许是西王母与大司命、少司命等相关崇拜融合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她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昆仑神话的文化意象、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和女神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昆仑神话与青海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了昆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华民族史上的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透过一个民族的神话就能发现这个民族性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土地肥沃的平原上,因而中国神话中只有脚踏实地、移山填海的神。而希腊民族因为无法使土地养活自己,不得不离开陆地,漂洋过海,因而在其神话中多是一些热情奔放、倒海翻江的神。这些不同的神恰恰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0.
<正> 蓬莱神话和昆仑神话是两个并列的系统,学术界的传统看法是:昆仑神话起源于我国西部地区,是由西北古族创造的,它流传到东方以后,才在沿海地区形成蓬莱神话。前辈学者闻一多、顾颉刚先生均持这种观点,并有详尽论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蓬莱、昆仑两个神话系统的关系在看法上趋于多元,但由于缺少对二者统一的综合考察,结论仍可商榷。从两个神话系统的基本内容方面审视,它们确实渊源相同,然而,二者并不是源于西北古族,而是源于古代东夷族,是东夷文化的产物。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却都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东夷文化的突出特征,地域色彩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