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人”同“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是“人”而有“才”,就叫“人才”。有的人是“人”而无“才”,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歪才”但没“人味”,这种人更不能叫“人才”。  相似文献   

2.
主编寄语     
和几个年轻朋友讨论一个老话题,就是如何“观察社会”。聊来聊去归到一点:观察“社会”其实就是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物”和“社会”不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身边的事物”实际上就是“社会”。如果忽略了“身边的事物”这个“个别”,“一般”的“社会”还会有吗?宋儒所说的“理一分殊”,费孝通概括的“差序格局”,就从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观察社会的角度,值得好好琢磨。  相似文献   

3.
十字育人法     
胡传坤 《职业》2011,(30):83-83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探索出了一套十字育人法,即“摸”、“信”、“放”、“勤”、“爱”、“实”、“严”、“公”、“思”“率”。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言的“痴”,不是“痴傻”、“痴呆”,而是“入迷”和“执著”。“执著”方能成功。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文化名人因“痴”而成就辉煌,上演出种种成名成家的励志剧。  相似文献   

5.
由于“80后”“特别”的行为与心理一直以来都是“大人社会”所关注与议论的话题.自2004年的“韩白之争”后“大人社会”起初更多地从生理的角度对“80后”的“特别”进行评价,且多为负面评价,而后逐渐改变。2008年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制度变迁、传播手段改变等等角度对“80后”的行为进行解读。但是有不少学者在进行“80后”研究的同时却忽略了以下几个问题:1、“80后”是否“特别”,而其“特别”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怎样解释自1949年以来的不同代际都经历了各自的社会巨变,却只有“80后”保留了其“特别”的群体特点。3、“80后”的“特别”究竟是外部原因导致亦或者是其内部理性思维的产生。4、“80后”作为社会行动者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对于情感而言,“知”与“意”——自由意志和生存意志是原因,是推动力,“情”则只是“知”与“意”的结果而已,而就“情”只是“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命令肉体做出的物理准备而言,贝Ⅱ说明“情”只是“意”和“知”的奴仆而已,那么,它怎么可以与“知”、“意”并列而构成什么“情、知、意三位一体”呢?“情”、“知”、“意”被错误地并列在一起而创建什么心理学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古往今来的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们并不了解什么是“情”、什么是“意”、什么是“知”。而这些“不了解”统统说明的一点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人本身。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在人文学科领域里唯西方人的马首是瞻呢!  相似文献   

7.
吕斌 《老人世界》2013,(1):49-49
名菜有的以数字命名,如“一品锅”“二度梅”“三鲜饺”“四喜肉”“五味羹”等;有的以人名命名,如“东坡肉”“麻婆豆腐”“西施舌”“昭君披子”“贵妃鸡”等;有的以动物命名,如“鸳鸯蛋”“蝴蝶肉”“凤凰腿”等;有的以地名命名,如“北京烤鸭”“金陵丸子”“西湖醋鱼”等;有的以物产命名,如“琥珀核桃”“翡翠银芽”“珊瑚白菜”等;有的以多味命名,如“五香牛肉”  相似文献   

8.
征联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5,(9):49-49
世间万物,均寓哲理,领而悟之,则为人生真谛。这次征联,意在以常见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启迪心智,悟明道义。出句“寸短尺长,各含长短”,前半句言实,后半句言虚。前一“长短”为尺度,后一“长短”转义为“优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即此出句之立意。应对的难度在于:一“、长短”为一对反义词;二、前后两“长短”异义。入选之作,均较圆满地破解了其中机关。“清浊”、“真假”、“是非”、“圆缺”、“长消”、吉凶”、“因果”等,皆具言外之意,且内蕴哲理。“泾渭分明”者,虽为古语,却非至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谁又能真正讲…  相似文献   

9.
来半分 《金色年华》2010,(10):29-31
“这是人干的活吗?”“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去国图上自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中国只有两座城市可以称为“大”,一是大上海,另外就是“大武汉”。近年来,“大武汉”优越感已不在,“中国最市民化的城市”、“中国最大的县城”等语句频现于媒体及人们口中,似乎“大县城”已成武汉的一道另类“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国人有种病,名叫“代表癖”。症状为一有机会就过把“代表瘾”,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过把瘾。“普及型”的“强行代表”是民众对尊贵人物、尊贵形象的模仿行为。当主观个体成为习惯,“强行代表”就成为习惯,每个具体的个人被抽象的“群众”所“消灭”。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以来,社会上掀起了痛斥炫富房地产广告的热潮。在高房价任意肆虐的今天,铺天盖地的、彰显豪华与富贵的房地产广告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挑战着无房者的心理承受底线。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标注着“奢华”、“豪宅典范”、“上流人家”、“世家”、“公馆”、“皇家”、“至尊”、“国际高尚住宅”、“高尔夫”等词汇的户外广告牌上,往往还有美轮美奂如天堂般的效果图做注脚。  相似文献   

13.
现在是一个“二代”的天下,满眼都是关于各种“二代”的新闻。当然,其中既有弱势群体“贫二代”农民工子弟小学被关停,更多的则是强势群体“官二代”、“名二代”、“富二代”们的各种“传说”。  相似文献   

14.
短信暗语     
《女性天地》2010,(11):28-28
1.当你收到“你干嘛呢”的短信。对方的意思是“我想你了”。 2.发送“呵呵”的时候多是没笑或傻笑,应酬一下,但如果发的是“嘿嘿”、“嘎嘎”或者“哈哈哈”,那么表明对方正在笑。  相似文献   

15.
李承志 《现代交际》2024,(2):86-94+123-124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不同且后者为前者奠基,这一实情已被包括跨文化传播学在内的传播学界长期遗忘,重思“方法论”是疏通传播学“源头活水”的必要手段。从“方法论”的层级观之,意欲实现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应在研究范式上完成由宏观至具体的三重转向。首先,范式理论本身应从“范式转移”转为“范式平移”或“范式共存”。其次,在“范式平移”内部应从“实证范式”的一家独大转为“实证范式”与“人文范式”共存。最后,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学所需要的“人文范式”不仅来自西方传统,也应来自中国传统。跨文化传播学在范式上的转向不是要制造范式或文化的对立,而是为了更好地综合科学与人文精神,融贯东方与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6.
黄谦 《职业时空》2009,5(5):154-155
《红楼梦》问世以来,有不少人将袭人看作是“面带忠厚,内藏奸诈”的“狐媚子”;也有人认为袭人是“至贤至善”的“真袭卿”。这些看法自然均有所本,但似乎未能切中肯綦。若以人为本,从文本出发,就会发现曹雪芹在刻画袭人时,将落笔点放在了“痴情”二字上面,“痴情”才是袭人精神思想行为的核心所在。无论是她的“忠厚”抑或“奸诈”,以及“至贤至善”,皆因“痴”而致,总由“情”而生。  相似文献   

17.
一个“见死不救”的社会是可悲的,一个“见死不救”的人注定不会得到别人的救助。在“好人难做”的背景下,让“助人为乐”、“见死相救”的道德回归,我们需要唤起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法律也应当伸出援手,以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18.
李峰亮 《职业》2010,(4):26-27
提起市长,“前呼后拥”“呼风唤雨”或者“正襟危坐”“庄重严肃”等词汇就会浮上脑海。在中国,市长是一市之长,是城市的当家人,要多风光有多风光。而在国外,却有这么一些市长,不顾“特殊身份”和“个人形象”,在恪尽职守地当着父母官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老伴还小     
曾闻 《当代老年》2013,(4):50-50
老伴虽然快70岁的人了,有时候却像个小孩子。退休以后,我喜欢搓麻将,时间久了,膀子又疼,胳膊又酸。一天,老伴从外面回来,乐呵呵地对我说:“老头子,我给你买了件礼物。”我一听也乐了:“哟,不年不节的,给我买的啥礼物。”“你猜猜。”“吃的?”“不是。”“穿的?”“不是。”“用的?”“也不是。”“那是啥礼物呀?”我急得直抓头皮。老伴从包里把礼物拿出来,在我面前晃晃,我一看,原来是个木陀螺,就抱怨老伴:“你呀你,  相似文献   

20.
郑阳伟 《职业》2013,(32):165-166
由于儒学的复兴,特别是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宋代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吕祖谦在“良知良能”说的基础上,主张在蒙学教育上坚持以“德育为本”,注重早教,教子以正,强调“德”“行”“孝”“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