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复活》虽一向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但与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相比,却出现了新的关学特征,即新伪古典主义创作倾向。出现这种倾向一方面与托尔斯泰面对20世纪现实主义危机来临时所采取应对措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美学取向趋于保守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从巴尔扎克的创作到马尔科夫的"开放体系"理论,西方现实主义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是当下话语。它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启示是:应走出现实主义的理想化这一先验论的认识模式,进入到本土语境当中。  相似文献   

4.
布拉格汉学派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研究中国文学,同时也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披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他们认为现实主义描写并非是机械的记录真实,而是描绘出社会发展的现实倾向。布拉格汉学派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分为三重维度:第一重是客观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即茅盾所述;第二重是作家本身与现实的关系,即郁达夫所述;第三重是所有主观和客观特点在社会和人物方面即将展开的发展趋势,即郭沫若所述。布拉格汉学派总结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正是预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公爵夫人与珠宝商>的文本分析,从意识流这一侧面揭示了小说创作的三个特点:一是以人物的回忆、印象、想象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二是以有限的时空、人物创造较为广阔的时空疆域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是小说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一个人的意识活动.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在中国1940—1960年代的文坛上几度浮沉,最终以悲剧告终,对研究这期间的中国文学是有着"标本"意义的。其"问题小说"创作与"中间人物"的塑造都为他招来不少是非,而究其根源却在于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赵树理的褒与贬实际上与对现实主义把握的正确与否有关。赵树理这一"标本"提供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为现实主义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8.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英雄理念"的反思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雄理念"是革命现实主义的重要美学范畴,也是革命文学英雄叙事的核心创作规范。从多维度对"英雄理念"进行当代反思和理性阐释,革命现实主义英雄理念实质上既是以现实主义为装饰的主观浪漫主义英雄观,从内涵到外延看又是个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系统;革命英雄理念既是以否定人性论或人道主义为前提而建立在独断阶级论的基础之上,但个人主义英雄与集体主义英雄又不是绝端对立而是辩证统一;英雄个体主体与英雄集体主体既是同质同构的,革命英雄理念与革命文学创作实践又表现出种种逆向顺向相交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许多小说创作表现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它们在题材的选择上、人物复杂关系的多层面上、所体现的审美意义上都与80年代末的"新写实主义"有不同之处,是一种"新现实主义"。它试图突破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找到一条理想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新现实主义作家们以冷峻客观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强调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努力关注当下生活,大胆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针砭不良风气,表现出一种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勇气.他们将创作的真实性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创作注重内容的丰厚真实.新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中,接受了在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一些新的因素,努力有所创新,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与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