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凉山行     
路汽车在朦胧的晨曦中飞驰在西(昌)昭(觉)公路上.昨夜,还在西昌挨着难受的燥热,现在却冷得瑟索了.拔海二千多公尺的凉山,某些峰头还有积雪.约摸走了五十多里,到了凉山头一个站口——燕窝塘,汽车停了下来.这里有堆积如山的木箱和包裹,成群的骡马和披着披毡的彝族老乡正在  相似文献   

2.
农历10月间,是四川凉山彝族的年节.过年,是彝族人民的一个隆重的节日.这时候,庄稼已经收进了屋,谷地种上了小春作物,辛苦一年的劳动人民,现在得到了休息的机会.按照传统的习惯,男人们要举行赛马,射箭,角力等比赛;年青的姑娘们就玩起磨儿秋(注一)唱歌和弹口琴(注二);孩子们就用新稻草或藤条编成秋千,挂在大树上玩.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作为彝区群众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调解主体、调解方式及调解程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尽管其存在着违法调解,通过调解宣扬等级观念以及阻碍国家法执行等消极因素,但也具有快速解决纠纷、防止事态升级以及调解成功率和执行率高等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并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凉山彝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凉山索玛花     
白扬 《民族论坛》2006,(3):32-33
凉山的彝族人常常这样说:蓝天上最美丽的是金色的太阳,夜空上最美丽的是圆圆的月亮,春天里最美丽的是明艳的索玛花。索玛花是彝族人的族花,彝族人喜欢用索玛花喻女子——一个民族,竟是对这凡间的精灵如此宠爱。彝族素来就有选美的习俗,3000多年前的古彝文就曾有过相关记载。大自然馈赠给千里大凉山青山绿水,和风丽日,凉山的村村寨寨,美女如云,流光溢彩。凉山彝族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孜孜宜乍”、“呷莫阿妞”(彝族远古美女名)等民间传说,来自彝人对自然纯朴、活泼兴旺生命的崇尚。彝族民间选美,草坪为舞台,蓝天作幕布,太阳调光,风儿伴奏,…  相似文献   

5.
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家支的聚会活动.家支聚会是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是彝族人民在集体所有制解体后的一种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家支聚会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到凉山     
去冬今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受到解放以来最大的寒潮袭击,几场大雪,高山地区交通阻断,连牲畜都出不了圈。直到三月中旬,平原一阵雨,高山就多一层雪。但是,严寒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冬去春来,菜花黄了,杏花、梨花和遍山的春花先后开放了,凉山的春光更加显得明媚动人。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的富民政策进一步放宽,耀邦同志去年九月又亲自来到凉山视察工作,党对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关怀,象和煦的春风,温暖着彝、汉各族人民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8.
凉山的什么变化最大?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前夕,我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那个地方。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谁都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堆凉山的变化。的确,30年来,凉山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6年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年的奴隶制,凉山彝族人民跨上了时代的骏马,走上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西望凉山     
  相似文献   

10.
“说布”①是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最为普遍的仪式现象,是一种多样化的季节性仪式.它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鬼神观念和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其具有神学思维特征和神圣意识形态.“说布”背后隐藏的是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和谐之美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蕴.在彝族“说布”仪式中,几乎每一件使用的物品、每一个动作手势、每一段唱词,都对应有特定的文化符号和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多弥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弥 ,为隋唐时期汉文文献史籍记载的西北民族之一。《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其为西羌 ,滨犁牛河 (今青海通天河 ) ,“役属吐蕃 ,号难磨 (Nam mo)”。本文据此 ,认为“难磨”即藏文文献中所记之“南”(Nam)国或南部族 ,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等羌 (以上前人均有论述 )。南部族在古藏文文献中往往与吐蕃原始六族中的“董”(sDong)族联系在一起 ,故多弥可还原为“董弥”(sDongmi,即董人之意 )。此名可能为其他族人对其的称呼 ,“南”为吐蕃人对其的称呼。另外 ,吐蕃征服“南国” ,约在唐贞观六年至显庆元年 ( 63 2— 65 6)之间。后为吐蕃“四方面王”之一 (《贤者喜宴》)、与吐蕃赞普通婚和结盟的大家族那囊氏 (sNa nam)应为南部族首领或大家族之一。唐安史之乱后 ,吐蕃曾征调南部至西域一带防戍 ,故 2 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中有“南茹”、“南茹巴”的记载。唐末至五代 ,汉藏文书所记之“南山”、“南波”等 ,其中杂有“南”部族 ,故其所以得名 ,除因其居地在“南山”(今祁连山 )外 ,还有其民族构成中有“南”部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是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献给爱米丽的致瑰>是一篇结构复杂、精雕细琢的小说,故事内容与结构高度统一的典范.从叙事方式和时序安排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艺术效果十分有意义.正是这独特的叙事技巧,渲染了故事恐怖气氛,并唤起了读者对爱米丽的同情.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孙灭国后,其族南迁帕米尔高原,因此,哈萨克族中的主要部落乌孙,不是2000 多年前立国于西域的乌孙,而是10-12世纪游牧于蒙古高原的兀孙,该部多数人后随术赤和拔都迁居金帐汗国;哈萨克族的族源也不是2000多年前的乌孙,而是汉朝的奄蔡、南北朝的曷截及他们的后裔──唐朝的可萨突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判别实二次型正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Hurwitz定理做了推广 ,使得本来需从实二次型的矩阵A =(aij) n×n(A′ =A)的左上角元a11开始取从 1到n阶顺序主子式进行的判定 ,变成可以从A的主对角线上任意元aii(i =1,2 ,… ,n)开始取从 1到n阶连序主子式进行判定。因此 ,本文给出的方法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度民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度民寺是西夏京畿的一所皇家寺院 ,今天宁夏银川市郊的高台寺遗址可能和它有关。在西夏仁宗执政的乾年间 ,这所寺院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兼习 ,党项国师与吐蕃国师并存 ,可以视为 12世纪末期西夏佛教状况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基本倾向和主张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反思的对象,接着介绍了反思的途径,最后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质疑做了介绍。作者认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有助于我们克服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理论学说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和产生的盲目性,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昆仑文化 ,就是以昆仑山为主脉的地域文化 ,是对广大青海人民几千年卓越创造的肯定 ,是对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 ,是对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汇 ,对昆仑文化的认识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土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之一,"班斯纳得那"是土族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有些土族聚居地,还保有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几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思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班斯纳得那"的文化蕴含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现在的"班斯纳得那"中尽管有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但仍保留了大量古老的土族文化成分,对土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析民族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德 《民族研究》2006,1(2):10-20
“民族”显现为二重的存在:既是一种对象实体的存在,更重要的又是一种概念的存在。它是在社会事实的动态过程中才得以提升到国家层面,而获得的一个更具总体性的意指范围。正是凭借理论预设,不同的民族理念在彰显民族存在的某种事实的同时,却遮蔽了其他存在的事实。“民族”这一分类概念确实参与了对象实体的真实构造。民族概念的歧义性,反映了不同研究者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论切入点、视野差异以及作为概念载体的语言对所有研究做出的理论预设这一根本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族群关系脉络的反思--序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与"族群"这样的概念本来就像人类早期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分类一样,是把一个连续谱来作一种主观的切割,所以经常因认定者的基本立场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