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孝武帝上台与南朝寒人之得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晚期,随着门阀士族腐败因素的增加,“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解体,以刘裕为首的下等土族凭借北府兵武力夺取了政权。在创建政权的过程中,他们对反抗的高门士族如京口刁氏、太原王氏等严加打击,但门阀土族仍旧拥有的势力和他们显赫的社会地位使裕等不得不以各种手段拉拢他们。“名微位薄,盛流皆不与相知”的刘裕,“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腆颜参与名士之清谈;其重要谋臣刘穆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崛起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凭借其深厚的儒学根基和重孝悌的门风而博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以多玄学清谈名士而为时人所宗,再加上他们善于趋福避祸,在乱世中保全家族利益,这一切使得琅邪王氏家族在士族形成的关键时刻迅速崛起,成功地晋身于高门士族的行列,为琅邪王氏日后数百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梁书》所载兰陵萧氏早期谱系不尽可信,主要是齐、梁间为提升其家族门第而伪造。兰陵萧氏在东晋南迁后,属于“北人次等士族”,表现出尚武的特征,被高门士族鄙视为寒门。刘宋兴起,由于其家族与刘氏皇族联姻,地位不断上升,齐、梁建国,其家族精英迅速士大夫化,其门第有所改变,隋唐时期,萧氏成为江左侨姓士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南朝门阀士族先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刘裕废晋时,士族开始衰落,寒门庶族逐渐兴起,造成士庶不分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世族门阀问题,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琅邪王氏又是世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深入解剖这个家族,会有助于本课题研究之深入。一、琅邪王氏的兴起及其世族高门地位的确立关于琅邪王氏的远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溯至周代,但可信者只能从前汉昭、宣时的王吉算起。《汉书·王吉传》称:“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望族琅邪王氏作家大多博学能文、多才多艺,善于运用辞赋的形式表现作家的艺术体验;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少作家具有主动献赋、润色鸿业的赋颂意识;琅邪王氏辞赋创作具有渐趋整炼、益事妍华、丽而不淫的发展趋向.琅邪王氏的辞赋创作显示出东晋南朝时期望族心目中对辞赋文学正宗地位的重视及对辞赋文学唯美之风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魏收以门阀士族思想审视历史 ,将门阀士族代表人物作为历史记载的主要对象 ,以门阀士族的谱牒作为主要的史料来源 ,并在士族人物传记中大量附载其宗族谱系 ;他对士族人物的识量器局特别有兴趣 ,喜欢在列传中描绘其状貌仪容、神态气质等 ;他以门阀士族思想评论人物 ,喜欢在史论中对士族人物的家世、权势等大加赞赏。魏收的门阀士族思想是其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出身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东晋是一个由王、庾、桓、谢四族为代表的高级士族先后执掌政治军事大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为什么出身“寒微”的低级士族刘裕敢于觊觎皇帝宝座,而最后终于得以如愿以偿,凌驾诸高级士族而上,推翻司马氏,建立宋王朝呢?其原因我以为最根本的就在于东晋后期高级士族的没落,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无能和软弱,他们已经统治不下去了。而这一切正是门阀制度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族于曹魏时期迁居琅邪,成为琅邪一地的世家大族.魏至西晋的颜氏家族仕宦清明,代传恭孝.永嘉南渡后颜氏家族政治地位得以提升.东晋时期由于颜含雅重行实,抑绝浮伪,秉承了仁政爱民的家族传统,又坚持雅操、贤明智慧,自觉追求理想人格,使得东晋门阀政治背景下的颜氏家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颜含制定家族清规,以学术传家,反对贪求世位,对颜氏家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陈郡谢氏在刘宋仍保有一流门阀的社会地位 ,但已失去东晋时左右政局的实力。刘宋专制皇权已经恢复 ,对包括王、谢在内的一流门阀都有生杀予夺之权。由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出身于北府兵 ,对创建北府兵的陈郡谢氏 ,存有敬畏心理 ,深怕谢氏恢复东晋时权势 ,故刘宋历代皇帝对陈郡谢氏都采取既尊重利用又打击压抑政策 ,以防止其掌握实权。陈郡谢氏中识时务者 ,谦退自处 ,远离权势 ,就会享有富贵尊荣 ,得以善终 ;不识时务者 ,想有所作为 ,争强斗胜 ,必遭杀身灭门之祸  相似文献   

12.
琅邪王氏受滨海地域文化之熏习,世代信仰天师道。特别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父子崇信道术,与著名道士许迈、杜子恭等往来,重服食养生,在家中设修道之静室。其家族还与其他天师道世家联姻。天师道信仰对琅邪王氏家族文化影响较深,诸如书法、医药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天师道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东晋的宗室主要为"五马"与谯王,他们南渡除战乱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即他们都处于东海王越权力体系的外围.尤其是琅邪王睿迁镇建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东海王越将他边缘化的结果.东晋皇帝多依靠宗王来对抗门阀,宗王势力的消长与当权门阀的兴衰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晋明帝末年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次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都说,东晋皇权衰弱,王、庾、桓、谢四大族先后掌握大权。这固然不错,然而也必须看到,这是就总的情况而言,并不排斥有的时期皇权伸张,成为例外。这正是皇帝不甘心听人摆布,极力想把大权从大族手中夺回的反映。只不过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对比已不同于西晋,这些斗争最后均以大族胜利而告终罢了。晋元帝和王敦斗争被气死是如此,现在要讲的明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终于未达目的也是如此。在王敦势力由于失去诸大族支持被消失以后,并没有出现新的家族来取代琅邪王氏,晋明帝乘此有利时机、挟战胜之感,对危害皇权的琅邪王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削弱,把琅邪王氏从各种要害地区和部门中撤下来,对不便撤  相似文献   

15.
刘义康谋反事件是刘宋政治史中的一件大事,它开启了南朝宗室内讧的序幕。刘义康事件是刘宋初年徐羡之、傅亮事件的延续,是次等士族不甘心失去辅政权,与门阀士族之间的又一次激烈斗争。本文从刘义康事件双方阵营主要人物的阶层分析入手,分析事件性质。刘义康事件是晋宋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转变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反映了晋宋政治格局转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东晋高门士族的衰弱,孝武帝时期一度"政由己出",皇权有所强化。孝武帝以其弟司马道子执掌朝廷中枢军政大权。孝武帝与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之间尽管存在着争权夺利的斗争,但其压制高门士族的政策是一致的,他们利用具有外戚身份的太原王氏,排挤、压制在淝水之战中立有殊勋的陈郡谢氏家族,显示出皇权与门阀政治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是因为和王述矛盾激化而辞官的传统说法不全面.王羲之与司马昱之间、琅琊王氏和司马氏之间,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以及它们与东晋权臣桓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导致了王羲之的辞官.所以说,王羲之的辞官是东晋门阀士族内部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晋宋之政治更迭给东晋以来诸如琅琊王氏这样的士族群体在政治上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表现在新朝政权对这些旧的士族政治群体在权利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随着门阀政治的逐步崩解,以往士族成员之从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晋入宋的琅琊王氏成员在政治上虽然仍然受到朝廷之重视,但他们的参政不仅受到皇权政治的严格限制,而且其本人参与朝廷政治的信心也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处于易代政治之际的琅琊王氏成员的这种政治得失,以及由此给家庭成员乃至朝廷政治所带来的影响.另外,王、谢二族对待桓温逆乱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以及因这种不同政治取向所产生的矛盾,亦可看出以往相对独立的士族政治,而此时必须借助于皇权政治的影响方能彼此展开争斗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东晋王朝由高级世族垄断政治、军事大权,继承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使之达到顶峰。同时,东晋又面临着北方沦亡、山河残破的严峻现实;民族危机是当时全社会关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焦点。本文对东晋桓温等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北伐和东晋门阀政治作初步探讨。桓温北伐前的东晋社会西晋崩溃后,北方陷入了民族战争的灾难之中,世族豪强地主纷纷南迁。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治、经济等特权,他们扶植了以民族代表的形象出现的东晋王朝。在东晋建立过程中,北方世族代表人物琅邪、王敦兄弟功绩最大,从而操纵了东晋内外大权,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这不仅是东晋王朝由此而亡,也标志着在江左运转百余年的门阀政治的终结和皇权的重振。刘宋时期,皇权重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东晋后期数十年政治发展演变的结果。在东晋门阀政治局面下,当轴士族的权力平行或超越于皇权之上。随着门阀士族支配地位的动摇以至衰落,门阀政治必然要回归于皇权政治。所以,从孝武帝太元年间起,政治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士族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