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文艺美学迄今尚未获得独立的品格和独立的形态,它不过是艺术原理、艺术概论或文学理论的附庸,有时甚或就等同于它们,这正是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最大迷误,也是使它不能获得更大发展的最大障碍.一般说来,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至少是独特的研究角度,以及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学科本体和本性与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对艺术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一直以理性本体与实践本体为学科本体,以揭示艺术活动规律、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世界为目的.与其所内含的"真"、"善"这两个维度相一致,科学性与人文性就成为艺术学所具有的学科本性.对于艺术的人文内涵的揭示离不开哲学方法;对于艺术学科学性的建构离不开科学方法.然而这种联合时常被单纯的学术专科研究所遮蔽,这导致艺术学研究陷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宣称享有特权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艺术学学科建设进程中,我们应重新确立对艺术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观念,准确阐释综合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心赏"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思是心灵的欣赏,与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所讲的"内在感官"类似。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冯友兰等人力图将"心赏"提炼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学概念。王一川在冯友兰和宗白华的基础上,用"心赏"来论证艺术公赏力。"心赏"可以成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概念,而且尤其适合作为艺术学概念,我们可以将"心赏"界定为针对艺术的高级"欣赏",以区别于包含自然、日常生活在内的一般"欣赏"。找到独特的概念,是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艺术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与一级学科同名的二级学科的艺术学 ,标志着艺术学学科从组织体系上在我国得到确立。为了提升艺术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探讨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 ,厘定艺术学研究的类型与范式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与云南艺术学院于2 0 0 4年 5月 14至 16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和高校教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分 7个议题 ,分别就海外艺术学研究的概况与前景 ,中国艺术学研究的框架结构、基…  相似文献   

5.
艺术随时代而变化,艺术科学随时代和艺术的变化而变化,这该是人所公认的定律.新时期开始时,追随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艺术的变化,艺术科学自身提出了艺术学体系变革的问题.对艺术本性、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及合理吸收西方现代美学、艺术学研究成果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使中国当代艺术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90年代以来,党中央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活和艺术发生了更大变化,向艺术科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加速着它的改造.应当看到,比起80年代艺术学体系的变革,90年代艺术科学的改造有更大的突破,因而也更为深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艺术生产形成了艺术产业——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使部分艺术作品具有了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使大众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并改变着艺术批评的面貌.这一切,改变着人们的艺术观念,要求艺术学家对诸如艺术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作用、艺术生产方式的诸种形态、大众艺术的历史流变及在现今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艺术批评的现代模式等问题,给以特别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完全符合现实艺术实际的艺术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艺术文献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文献学在艺术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艺术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艺术文献学与艺术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是艺术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艺术学倍受国人关注的今天,给艺术文献学在艺术学学科中科学定位,进而厘清它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它与艺术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必需。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信息科技支持下崭露头角的数码艺术具备迥异于传统艺术的诸多特点.有一门学科从本质上为之定性,这就是数码艺术哲学.它具备漫长的前史,在当代语境中是哲学、艺术学与信息科技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将“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视角,将文理融合作为这种视角的依托.由此出发,数码艺术的特色在于:通过数码编程创造艺术世界,通过非物质性的数码文本展示艺术世界,通过联机性的数码媒体扩展艺术世界,通过可计算性的数码文化建设艺术世界,通过超中介性的数码现实进入艺术世界,通过人机共生性的数码进化丰富艺术世界.在从事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时,既要汲取数码艺术所提供的新鲜经验,又要超越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既要关注哲学与数码艺术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注重培养跨领域感受性,推进数码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诗男 《学术研究》2022,(4):162-168
19世纪德国艺术赞助人兼批评家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率先从理论上划分艺术学和美学的界域,区分其不同,被誉为“艺术学之父”。他借助康德认识论框架,主张“直观感觉”(Anschauung)这一视觉感性研究领域的独立,提出“可视性”的概念,围绕着这一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见解,从而在理论上建立了艺术学学科。他注重准则、理论之于独立学科的意义,特别强调艺术研究中的价值判断,试图寻求艺术学独立的学理依据。费德勒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研究,启发了李格尔、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等艺术史论家,为现代艺术学科的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他的思想对当下中国的艺术学研究也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览现今使用的艺术学理论教程,可以发现,现下的艺术学教程大体水准都不甚高、艺术学体系也远没有文学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研究者也没有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艺术学的专业性,而目前艺术学学科领域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科理论框架问题。在广泛总结、吸收多种艺术本质论的基础上,从艺术的内在特征阐述"艺术是生命之歌"这一艺术本质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以整个艺术世界为对象的艺术学究竟应该是艺术哲学,还是狭义的艺术科学?本文从历史与逻辑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艺术学所面临的这一课题,描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艺术哲学的时代以及狭义艺术科学的诸种学说,明确提出在现代艺术学的建设中,必须超越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对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现代艺术学的学科系列,既包括诸种艺术哲学学科,也包括种种艺术科学学科;二是一定的系统的艺术学体系的创立,也必须超越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对立,努力达到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学中的关键词,它共有四种话语类型:一是通过作为后现代话语之一种的后殖民理论来提高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二是在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本土化/传统化/民族性话语中,对中国艺术整体进行审视;三是从全球性/后现代/现代的角度对包括上述两类艺术在内的所有中国现代性以来的艺术,进行一种总的综合;四是在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中,对世界艺术整体重新审视,全方位地融入到世界的体系中去,参与多方面多层级世界的艺术对话.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价值指向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饶涛 《中州学刊》2003,(1):111-115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两个视角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 ,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得以彰显的。由于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它关涉着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并以文化范式的调适与更新、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价值的现代转换三种突显形态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发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具有共同的现代性特征,探索现代道德难题是解析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的重要视角。在现代道德难题视角下,当代中国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道德正义问题。跳出现代道德哲学的二元论视域,以伦理总体性破解现代道德的"德福悖论"难题,寻求重建道德正义的可能路径。其二,伦理认同问题。破解现代伦理实体的认同难题,反思"家庭"和"职业"作为伦理实体的自然形态和公共形态面临的认同危机。其三,政治伦理问题。调节中国传统政治"家国一体"与现代西方政治"公私界分"之间的矛盾,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14.
试论"艺术"概念的形成与艺术学的学科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西方两条线上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历史的检索,试图尽可能地"悬搁"起沉积在"艺术"这一概念上的种种后加的含义,而直观其原初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艺术学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文学科所经历的主要阶段:首先是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其次是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最后经过费德勒、德索、乌提兹等人的努力,适应于不断发展的现代艺术实践,以及审美观念、艺术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艺术的疆域不断扩大等现实,艺术学逐渐确立起独立的学科性质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在本文的比较文学系谱学体系建构中,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文学比较"、近代的"比较文学批评",现代由"文学批评"转换为"文学研究"并走向学科化;学科化之后又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形态,美国与苏联学派以理论研究与体系建构为宗旨的"文艺学"形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则超越学派畛域,形成"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夏燕靖 《江苏社会科学》2024,(1):203-212+244
认识和理解“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体系,关键是治学的精准定位,重在发挥理论研究的实效。关于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的讨论,借助对体系构成目标的认识和对体系思维能力的提升,阐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效用。应该说,“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理论主张和优势,是增强学科自信、学术自信、话语自信极为重要的理论创新之所在。同时,还要认识到“三大体系”建设的确为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进一步凸显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原创性和时效性,不断彰显艺术学研究的引导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这将大大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更是让文史哲艺“向未来”发展的底蕴和自信。  相似文献   

17.
李金铮 《河北学刊》2012,32(4):45-51
中国当代社会史亦称中国现代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是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既是中国现代史的分支,也是中国社会史的分支,还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分支,也可说是研究方法和视角,相互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中国当代民间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所有历史,不仅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也包括民间社会、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多元化的,除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外,还强调"自下而上"的视角、整体史观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资料来源也是多样化,既有文献资料,也包括实物资料、视觉资料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文献、口述资料和文学资料。中国当代社会史尚处于初级阶段,应"专通并举",相互促进,既应着力于具体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已有成功论著的基础上前进,又要努力构建较为合理的中国当代社会通史体系,明确其研究内容、历史分期、基本线索等。这一任务非一蹴可就,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是由若干基本范畴构成的 ,本文对如何开展经济哲学的基本范畴研究作了探讨。认为从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出发 ,它的基本范畴研究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经济学和哲学中具有交叉性质的基本范畴 ;随着经济哲学兴超应受到重视和基本范畴 ;当代社会重大问题向经济哲学提出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中,一种建立在中西方文化比较基础上的文学研究体系已初具形态。其中,诗歌以其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态,引起了当代中国诗歌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一种横跨中西的诗学理论亦正在兴起。新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盛子潮和朱水涌同志合著的《诗歌形态美学》,立足于中西诗论、具体诗歌作品的比较分析,运用艺术形态学的具体方法探讨诗歌形态艺术问题,从一个方面呈示了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构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在"全景式人类艺术"的艺术真理涵盖面下,所有人类民族及文化内涵所衍生的艺术行为及作品都值得被关注.装置艺术在现代美学概念里成为一门确定下来的系统确实有它的时代意义."实验"本就是任一种文艺趋于成形前无法避免的尝试过程,一个愈具开放性的创作系统,也就会提供艺术创作更多实验性,其所碰撞出的反思高度一方面完善自身独有的类型风格,不再被指控为叫嚣之作,另一方面当它自我完善了此一艺术形态,也意喻了"全景式艺术人类景观图"的愈趋完整,因着装置艺术从创作者本质、媒材、场地、参观者等均需列入创作蓝图的风格类型能够为未来的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提供更完整的当代讯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