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学术界的确是热闹得很。且不说印着各种标志的旗帜漫天飞舞,就说现在还能拿起笔"码"字,在文坛上冲锋陷阵的也该是好几代人了吧。有学者提出,中国目前的学术界,构成知识分子梯队的大致有四个年龄层:70~80岁一代、60岁左右一代、40岁左右一代,以上三代之间的年龄相隔20岁左右,30岁左右一代的年轻学者被认为是学术上尚在生长的一代。这四代学人之间不是正常、稳定发展的社会中的年龄差异,他们实际上是由不同的经典(canon)培育起来的、有着完全不同的知识谱系和为人处事传统的几代人。他们各持己见、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  相似文献   

2.
如果仔细观察80后的婚姻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面常常出现一些杂音,并不都是来自80后自己,而许多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当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结婚生子等情况时,80后的父母往往要把自己的愿望实现在子女身上,特别重视包括房子、彩礼等婚姻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综合时代.思想价值的剧烈变动催生出了一代颇具叛逆色彩的"摩罗"型青年作家.他们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以北岛为代表的一代"愤青",更不同于80年代以王朔为代表的一代"顽主",在向旧的社会秩序发出"我不相信"之余,精神却并没有从旧秩序中脱身.比之于上述两代青年,他们身上更少有传统的精神羁绊.他们接续了鲁迅的精神之火,以社会文明批判为主要内容,以短小精悍的杂感为主要文体,从而在中国文坛刮起了一阵思想的旋风.  相似文献   

4.
如果仔细观察80后的婚姻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面常常出现一些杂音,并不都是来自80后自己,而许多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当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结婚生子等情况时,80后的父母往往要把自己的愿望实现在子女身上,特别重视包括房子、彩礼等婚姻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考察龚自珍、魏源的友谊,其相识以刘逢禄和今文经学为媒介,其相知则不仅建立在共同的学术旨趣和共同的经世志向之上,而且在共同应对当时腐朽势力的曲解和迫害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他们的叛逆风骨和坎坷人生,是腐朽的社会造成的,反过来又化成批判黑暗现实、倡导社会改革的人格力量和时代精神.被人们指摘的所谓"狂""傲",恰恰是使其成为开一代风气的思想家卓而不群和勇猛坚强的学术品格.龚、魏在这一方面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相似和相近,不仅构成了二人友谊的牢固精神纽带,而且成就了他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80后"青年已经从学校进入社会,获得了相应的职业地位。通过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处于不同职业地位的"80后"青年在收入、消费、生活方式、阶层认同和社会态度方面的状况和差异,可以发现,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层体系能够作为一个区分和衡量"80后"青年社会结构所处位置的有效指标。同时,还可以看到家庭背景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影响很大,社会变迁还没有完全进入一个高社会流动率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80后"的成功与否,我们还无法作出为时过早的价值论断。但是对于"80后"写作现象而言,既然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并得到接受者和质疑者的双向关注,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尽管目前仍有人在不切实际地宣布"文坛已经到了‘80后’的时代了",也有人无视历史本身的发展趋势对"80后"现象置之不理,甚至不屑一顾,但是历史的真相却如蒋方舟的一书名——"80后"《正在发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重读这个时期的文学,我们看到的是一代觉醒者的理想主义激情和他们的无畏精神和忧患意识。80年代文学重新确立人的价值,通过对权力的批判与反思、对人的价值与人性的高扬、对生命意识的激情呼唤,将人的解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80年代作家都拥有干预生活的激情,他们重估历史,思索现实,拷问人性,省察道德,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敢于承担社会历史使命的高度责任感,必将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遗产和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9.
张国庆 《江汉论坛》2006,(1):117-121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战后兴起的一股反文化潮流,“垮掉派”是战后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学被当成反动、没落、腐朽的标本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是,通过内部出版的“黄皮书”,“垮掉派”文学对“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沙龙、白洋淀诗歌群体,以及后来的后朦胧诗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接受影响的深入,中国当代文学中不仅开始出现了同“垮掉的一代”类似的文学人物,并且还开始出现类似“垮掉的一代”在路上漫行寻找自我的作家。中国当代文学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联系是建立在面对类似的社会现实人们不断探索、寻找自我的基础之上的,自我寻找是这两种文学形态之间共同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80后"作为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一代,其成长背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老一辈石油人有明显的差别,他们在油田未来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80后"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在了解他们思想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加强和改进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使其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道光年间的乌鲁木齐,驻镇官员和遣戍文人们共同成立了"定舫诗社",这是有清一代西域地区首个具体可考的诗学社团。"定舫诗社"有固定的成员、固定的组织与诗课活动,还常以成员群体为单位雅集赋诗。诗社不仅展现出边塞文人的生活风貌,成为他们寄身异乡的精神砥砺,更充当了文化聚合与传播的载体,在清代西域文学及文化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一代是真正的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成长过程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们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的公平问题是历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曾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有大多数。我们的社会现在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①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工约有2700万人,且大有快速增长之势。②由于劳务派遣工的二等公民身  相似文献   

14.
杨华霞 《理论界》2014,(11):147-150
从对作品的分析来看,"后代华裔"作家似乎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学景观之风格和主题不大感兴趣,还在大谈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然而,目前"后移民华裔"作家更喜欢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后代华裔"作家以Amy Tan(谭恩美)为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习惯都比较"美国化"了,而且他们的作品是给美国人看的,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的作家还会情不自禁地或者刻意地去寻求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以哈金为代表的"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对故国还保留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能那么容易地被美国的主流社会"同化",同时他们比较不容易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因此,"后移民华裔"作家们通常带着浓厚的"情意结"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社会科学》曾成功组织关于"80后"青年的讨论,受到广泛关注。现在,他们又推出新的一组关于"90后"青年的研究论文。虽然"80后"和"90后"都属于"改革开放新一代",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他们之间也产生了新的代际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在生活状况、行为方式、社会参与等客观层面,也表现在就业取向、价值观念、未来期待等主观层面。"改革开放新一代"青年成长在政治稳定、物质丰富、同时交叉着全球化浪潮和商品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和邓演达对民族团结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主张国内各民族同心协力,共同振兴中华民族,将中国建成"世界第一文明大国",还主张中华民族联合世界其他民族,共同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实现"大同世界"。他们的民族团结思想既是一贯的,也是有原则性的,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完全统一进程,国内各民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中外共建"和谐世界",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概念界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是相对于"私有"而言的,其表明了针对某一对象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人数.公共利益意指符合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意志,让他们共同受益的那类利益;公共事务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那类事务;公共事业则指体现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要,关系到他们的共同利益的那类社会公共事业.公共利益是公共事务处理的目标追求,公共事务是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事业在本质上都属于公益性事业,它与社会公共事务是可以等同的概念;公共事务与公共事业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同心圆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失职的年代     
我觉得,当今的中国学界,既不如"五四"那一代,不如"一二九"那一代,也不如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中国知识界在经济上虽然比较局促,当时有"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说法,但士气高昂、思想活跃且富于社会关怀和进取精神.应当说,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大体尽职的年代.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成为尾随在官员和商人之后的另一个得利阶层,但士气上却一蹶不振,整体上从关怀社会转向关心自我.进入新的世纪,仍然精神萎靡,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已日益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模式的选择上,香港走的是一条"后福利社会"的道路。"后福利社会"这种模式是在考虑了弱势群体的需要和权利及传统华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相对于"福利社会"这一模式而言,更加强调个人职责和多元供给。受这种模式的影响,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是由政府与第三部门共同推动的,并实现了形式上的多样化,即货币福利与福利服务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0.
王学典  黄广友 《文史哲》2011,(5):144-156
华岗既是中共开国一代的职业革命家,又是集著名史学家、美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先驱。华岗与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一道,共同缔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范式。"社会发展史"、"反映论"、"规律"是这一范式的三大基本概念。华岗的贡献在于他为锻造和诠释这三大概念付出了独特而又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