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赋义"的精神本能在文学作品中是以一种"寻路人"的原型恒久存在并随着民族、时代与社会文化的变化而不断置换变形的.本文以鲁迅前期四篇小说中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为例,试图寻绎鲁迅及其同类知识分子努力为民族和自我重建精神意义系统的曲折历程,并试图借此揭隐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特征及其衍变.  相似文献   

2.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索尔·贝娄是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而闻名的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两人在批判现实的同时,都理性地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文章通过对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旨在找出这种相似性和相异性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觉醒的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中着力塑造描写的形象,这类知识分子也可称之为"孤独者",他们是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的重要形象.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撞击,这些觉醒者们以"救国"、"救我"为己任,成为旧思想、旧秩序的反叛者,但最终又成为"孤独者",又都走上了从追寻到幻灭、从希望到绝望的人生道路,形成"圆圈"的生命模式.造成这类知识分子人生历程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有鲁迅创作这类小说形象时的心态因素,更有当时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等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索尔·贝娄是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而闻名的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两人在批判现实的同时,都理性地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文章通过对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旨在找出这种相似性和相异性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孔乙己与陈士成的悲剧命运提出新的看法科举制度断送他们的前程,民众的冷漠把他们逼上绝路,鲁迅着重思考的是他们的寂寞与"五四"新式知识分子寂寞的联系,是鲁迅探索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前奏.  相似文献   

7.
鲁迅逝世后,毛泽东在延安多次公开评价鲁迅,成功地塑造了延安的鲁迅形象,并使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延安知识分子乃至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符号。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革命作家都有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知识分子问题。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小说相当生动。相当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各类人物,是现代文学史上所有写知识分子问题的小说家所无可比拟的。其中描绘先进知识分子形象的独具特色。下面试作具体的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封建社会迅速解体,催生新社会的革命运动相继发生。首先觉醒的革命知识分子树起了反封建的大旗,向封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发出了勇猛的战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鲁迅小说(狂人口ic里的“狂人”、(药)里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形象特质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形成了一个“孤独者”形象群。在启蒙的时代里,孤独是他们的存在条件,也是他们的生存困境。他们以独特的“恶”的精神相向正在死去的时代,也相向难以容身的自己,始终以孤独的身姿显示了绝不苟活的启蒙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存在一类逆转型孤独者形象,他们在社会现实中处于先觉者和被压迫者的尴尬位置,有着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和悲凉心态。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绝望的抗争”精神。“绝望”体现的是鲁迅思想的深刻和清理,“抗争”显示了鲁迅执着于现世和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是一个大量产生精神"浪子"的时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大师,鲁迅给传统"浪子"形象赋予了更多的现代精神内涵.在鲁迅的文学世界里,作为永世流放的"异乡人","浪子"是寻找的主体,是肩负时代启蒙重任却又置身于虚无之境的知识者.鲁迅笔下的"狂人"、"过客"、"孤独者"等"浪子"群像,也是鲁迅对自我精神形象的变形书写.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初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极深切的关注,并在大部分作品里积极探索了他们的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本文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人生道路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中深刻的自我人格内涵,是鲁迅作品的文化价值的精髓所在。鲁迅用自己行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觉醒了的先驱者形象。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最高水准的人格内涵及其力量。鲁迅作品中渗透了他自身的人生价值与感情的体验,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契合在它的作品中,鲁迅的人生和他的作品中折射出的光芒便是那带着悲剧色彩的“鲁迅精神”——鲁迅人格。鲁迅人格是传统人格美的更完善的体现,鲁迅人格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的内涵。鲁迅形象,鲁迅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格美的追求。鲁迅的人格是崇高的,伟大的。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立人说的基础上,对《彷徨》中的知识分子的个性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他们既有着对传统的难以剥离,又有着对自身知识分子身份建构依据的不明,显示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15.
从鲁迅小说《伤逝》中油鸡、小狗和小鸟的动物形象入手,作者认为,油鸡成为子君为官太太暗斗的导火索,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成为寄托子君内心孤独情感的一个载体;小狗阿随的形象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个贫困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窘况;小鸟则是涓生、子君他们自己的象征.这些动物形象在作为小说叙事线索的同时,鲁迅通过它们引发了对涓生、子君一类小人物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优秀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他的遗产本应对知识分子社会批判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可是政治势力对鲁迅的争夺致使继承鲁迅精神的知识分子屡遭厄运,最后不得不全部败下阵来。于是,鲁迅就成了政治家可以任意涂抹的雕像,使鲁迅一步步变成了政治的守护神,鲁迅被意识形态工具化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考察鲁迅形象在新时期以来30年里被重构的历史脉络和原因.同时,梳理并分析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性格的演变过程.新时期以来的鲁迅重构,既是阐释者从经典评价出发并对以往的鲁迅研究进行历史反思、试图还原鲁迅本体的"祛魅过程",又是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实现主体建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与鲁迅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代表.一方面,他们虽持有以身许国的同一人生计值标准,但因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文化思想而表现出迥异的精神特征:前者终生不改英雄情结,后者饱含深刻的孤独意识。另一方面,他们不同的精神特征又最终导致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实践:前者受古典人格的制约,由叛逆回归传统;后者具有清醒的“历史中间物”意识(现代人格),毅然与传统决裂。追溯梁启超和鲁迅的精神历程,对后人理解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阵营分化后,坚守思想启蒙的鲁迅从俄罗斯盲诗人爱罗先珂身上感受到中国知识者与俄国知识分子的巨大差距。于是,鲁迅观察中国知识分子的视点开始由批判复古保守的旧文人渐趋转向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崛起的新知识分子的表现。与"特殊知识阶级"长达一年的鏖战,引发了鲁迅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本质与价值取向的持续关注。挣脱体制,自我放逐,做一个"真的知识阶级",是鲁迅来到上海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漂泊流浪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比较鲜明的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知识分子的漂泊流浪,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顿和灵魂的不安定。他们总有欲求,是最不安分的,同时又总感到失落,在行动上总是漂泊的,在精神上总是流浪的,在心理上总是具有无根的感觉。于是灵魂到处流浪,精神无所寄托。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独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心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就是知识分子漂泊流浪和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