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租借物资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30年代,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燃起战火,美国面临德日在两大洋的同时挑战。为了自身安全与战略需要,美国以租借物资援华,与中国结成战时盟友,意在使中国成为拖住日本的“泥沼”。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盘上,中国只是个卒子,华盛顿当局按照自身需要安排战时中国的角色,规划战后中国的作用,美中关系完全是一种战略利益关系。租借物资作为实现美国对华政策的手段,一方面帮助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另一方面则使美国深深卷入中国的内部事务,助蒋加快内战进程,对中国社会的进步繁荣起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史迪威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事件”和史迪威本人,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外史学界几十年来热心讨论研究的问题。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迪威忠实执行了美国对华政策,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对华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他之所以被召回国,是因为他未能适应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本文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一) 罗斯福决定召回史迪威,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完全走上了由扶蒋抗日转到扶蒋反共的道路。这虽然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但“扶蒋”这一点是不变的。 对于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美国国务卿赫尔曾解释说:“对中国,我们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有效地…  相似文献   

3.
廖瑜 《社科纵横》2008,23(2):85-89
中国法学界讨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开展所谓"部门法哲学"研究也是不可取的.只有立足于解决现实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分析或者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中国法学才能够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将来才有可能诞生.  相似文献   

4.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越有被神圣化的历史,也越有被否定化...  相似文献   

5.
1968年11月至1973年5月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实现与美国和解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越南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处理并存的援越抗美革命外交方针与缓和对美关系务实外交方针这对矛盾时,对越美和谈的态度及对越物质援助的方针相应地不断发生变化。中国以越南问题为轴心推动了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步伐,中美关系解冻。随着越战的结束,双方着手进一步落实联合抗苏的战略构想。但与此同时,中越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越南最终投入了苏联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美国一些学者和政客认为,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本质上对美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削弱了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而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利益决定了其对华政策和太平洋战略。中国绝不希望中美交恶,也不希望世界体系发生动荡,把握中国和世界未来前途命运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非均衡的大国关系,特别是与现存超级大国的关系。把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与中国崛起的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必将为中国与人类的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开辟广阔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斯坦利·亨培克,美国著名中国通,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远东问题专家,他的中国观深受青年时期在中国经历的影响.在杭州近五年的工作和生活开启了他一生事业的方向,并最终铸就了其辉煌的外交生涯.在杭州生活期问,他目睹中国人民的觉醒与革命,也认识到了中国的政治混乱和经济落后.他的参政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对华外交经验.亨培克的中国情结导致了他在未来处理远东问题时经常同情和支持中国,但同时他对中国的偏见导致他不能正确理解中国民族主义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归结为“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既无可能也不充分,这是因为资本的增长速度、技术的增长速度是经济系统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它们既不可能“根本”改善、也阻止不了我国“粗放”增长方式的发生。这些经典的“增长方式”范畴都忽视“交易费用”的存在,因而用以解决中国的增长问题就显得很不实际。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根源在于低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变低效率的根本出路只能从废除不利于分工和协作的制度,建立和保护有利于分工和协作的交易制度入手。没有这些使交易费用能根本改善的制度创新,我国经济增长“粗放均衡”的状态就不可能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9.
1937至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所执行的对华政策的一个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本文仅就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1937──1941年美国所执行的对华政策,是对日姑息和赞助中国抗日的两面政策。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日姑息则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但由于利害冲突,美日关系不断…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求是学刊》2004,31(6):142-148
本文运用美国外交决策分析中的相关理论对美国伍德罗·威尔逊政府在1913年承认中华民国的政策进行了再研究。总统威尔逊之所以不顾其他列强的反对,放弃大国协商一致的原则,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主要出于扩大在华的思想与文化影响和支持中国共和运动的考虑。威尔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承认是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影响战胜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或者说是理想政治战胜现实政治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开展对外关系的基石,集中体现为坚定奉行不干涉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中国国家利益开始遍布海外,并与他国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也需要让渡部分主权性权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政府一味机械地固守不干涉政策似乎显得有点陈腐和过时。因此,在继续恪守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和尊重他国主权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政府需要适时和灵活地调整以往对外严格奉行的不干涉政策,积极而创造性地介入国际事务,这对于其在新时期担负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参与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以及促进当代国际法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政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十分突出,对区域问题的政治学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国际环境中也存在分裂势力。区域政治主要研究国内地缘政治、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策略、地区政治发展与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中央政策与地区差异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Zhang H. Discourse change and policy development in social assistance in China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me in urban China, the state was eventually able to expand the programme to rural areas as a further step towards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China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 of discourse among the officials and the elites in central government. The discourse on social assistance can be conceptualised in three periods: the urban‐first discourse (1999–2003); the discourse debate (2003–2007); and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iscourse (2007–present). Through scrutinising specific discourses and the policy development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these three periods, it appears that in company with the change in the discourse process,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was developed rapidl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discours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ese social assistance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论加入WTO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加入WTO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好机遇,同时中国必须修改外商投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我国的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投资规模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我们应该首先调整政府职能,制定好相应政策,建立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3 severe cases of child abuse that were widely discussed in the mass media in China in 2007 based on a framework 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revention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 its official publication World Perspectives on Child Abuse. The framework sets out the basic elements that must be included in systems of child protection: a)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or government-authorized organization; b) a set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reporting cases of child abus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ening when necessary; and c) state guardianship or mechanisms to remove children from their parents’ care when necessary. By applying the framework to the 3 cases under analysi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se basic elements are missing from the Chinese child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refore, they recommend that a reform of the system to address these elements should be a priority for Chinese social policy. The article mak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reform.  相似文献   

17.
王德春 《唐都学刊》2012,28(1):90-95
美国对华租借法延期援助的主要政策动机是帮助国民政府重建华北地区力量平衡,迫使国共双方通过谈判解决政治争端,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国家。不料,国民政府自恃军力强大,误以为中共军队不堪一击,遂贸然挑起全国内战。租借法延期援助积聚的能量最终失控,彻底摧毁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导致杜鲁门总统对华政策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22,44(6):1232-1250
In this exploratory research,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policy and media indicators o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olicies. Using a VAR model, we show that Ministry of Finance policy and People’s Daily mention of small enterprises can explain, to some extent, the incide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policies. We verify that non-government forces are les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Chinese SOE policy incidence, as has been suspected by foreign observers, and that policy is indeed made through government agenda setting or consensus building. We also provide evidence to validate the theory of Leutert (2021), that SOE policy occurs in a feedback loop (it is self-reinforcing). These explanations of Chinese policy making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further explain policy incidence.  相似文献   

19.
1948年5月,印度向中国国民政府提出在疏附建立领馆的要求,虽然国民政府认识到印度的设馆目的并不单纯,但仍然决定同意对方在疏附建馆。作为一种对等行动,国民政府亦提出在印度的葛伦堡设立中国领事馆,并经中国驻印大使罗家伦向印度提出。虽经罗家伦与印度外交部长梅农多次交涉,印度方面始终未予以明确支持,而是借故推脱、阻延。罗家伦坚持印度须同意中国在葛伦堡设领的原则后,中国方能同意印度在疏附设领,但国民政府外交部最终向印方作出妥协。中印设领交涉凸显出印度独立后国家主权意识空前膨胀,刻意继承英帝国侵略所得的边界及利益。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中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伦理维度应对气候的变化》(EDCC)白皮书提出的八个伦理维度分析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承担的伦理责任,指出了中国特例下履行责任所面临的赔偿责任、开发新技术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参与、程序公平与正义等重大挑战,构建了中国政府、国内其他参与者及境外参与机构组成的多层次气候治理框架,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