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末清初入华的耶稣会士与儒家文化首次相逢,开辟了“中学西渐”的通道,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夫子便由此而开始他的“西行远游”。孔子在西方的远游引起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包括神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的关注,由他、围绕他而在法国学界和文界所激发的想象和创发力,无疑构成了17、18世纪中西(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大“奇观”。本文详细地梳理了从17世纪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到神学家、思想家拉摸特·勒瓦耶、费奈隆、培尔、帕斯卡尔与中国孔夫子的“初识”,从一个侧面展示了17、18世纪中西(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 ,法国是列强中最注重对华文化输出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 ,既发生了中法文化的激烈冲突 ,也存在两国文化的交流、互相接受的一面。本文从法国宗教文化的在华传播、法国在华的教育文化事业、中国文化向法国的传播、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几个方面 ,对十九世纪末的中法文化交流情况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18世纪的欧洲是伏尔泰的欧洲,也是“中国之欧洲”:在18世纪,一股“东方热”、“中国热”以前所未有的力量猛然地冲击着法国和整个欧洲。崇尚中国成为那时人们趋之若鹜的时尚和潮流。在这中西(中法)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大潮中,伏尔泰无疑是拓开航向的先驱者。是他,以历史学家的开放视野发现了中国古代文明;是他,以哲学家的深刻追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又是他,以文学家的敏锐开启了中法文学交流的历史航程。伏尔泰,这位集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西方文化巨子,以他特有的远见卓识,在中法文化关系史册上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现代化》2005,(4):F002-F003
5月30日.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商学院、天津保税区管委会和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基金会(MSH)共同主办的“中法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在天津保税区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举行。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法国驻华公使燕保罗出席论坛并致辞。市政协副主席周绍熹.法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伯努瓦先生.法国中法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让·路兹·杜密内克先生.以及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专家学者、在华企业家代表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  相似文献   

5.
近代国际法与中法马江战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中法马江战役期间,法国和中国对近代国际法持有大相径庭的态度。深谙公法的法国屡屡干犯国际法,公然蔑视公法的道义与权威。与此同时,清朝却诚实而谨慎地应用国际法处理国际关系,努力恪守国际法外交、战时条例。近代国际法在马江战役期间中法双方的不同应用和对待,彰显了国际法背后的强权殖民行为和它对弱国极其有限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后期由于法国侵略越南而引起的中法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是近代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政府内部对于这个既牵涉到传统宗藩关系又牵涉到近代中国与列强关系的越南问题的认识、态度及主张极为复杂。这些主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或着眼于近代国际政治和中西关系的实践,或溯源于传统、传统观念乃至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传统宗藩关系和中外关系的实践;或积极,或消极;或反映了中西体制的冲突,或体现了传统体制本身的矛盾。从这些纷纭复杂的主张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清廷的处变策略。  相似文献   

7.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西方大国中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最早的国家。中法两国的许多共同点,中法两国人民良好的合作交流愿望和两国共同的利益跨越时间、空间的距离,克服各种国际政治间的矛盾和障碍,促进着中法关系的不断发展。一、中法经贸的良好开端及波折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贸易额逐年增长。1975年5月,当时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国家,访问期间,双方决定成立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签署了一些重要的经…  相似文献   

8.
1884年,法国发动了侵越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中国的福建,爆发了中法马江之战.在马江战役中,我国军民,面对强敌,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一、法国侵略者阴谋占领福州摧毁船厂1884年6月,越南"北黎事件"发生后,法国侵略者以清政府破坏中法《简明条约》为借口,无理要求清政府赔款二亿五千万法郎,并宣称法国将采取直接行动来获取实施中法《简明条约》的担保品.海军少将利士比、付官日格密在给法海军殖民部长裴龙的电报里声称:"我看海军分舰队的一个强力行动及占取一地以为质,对于强制中  相似文献   

9.
黄振南 《学术论坛》2002,2(1):114-118
巴德诺是《中法新约》的法方签字人 ,在签署该条约的谈判之前 ,巴德诺为法国的侵略利益摇唇鼓舌 ,费尽心机 ,进行了一系列拙劣表演。透过巴德诺的丑恶嘴脸 ,可以认定他是法国殖民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中国人民憎恨的敌人。  相似文献   

10.
中法关系缘起于蒙古帝国西征。陆上丝绸之路重新开通 ,传教士循陆上丝路东来 ,从而开启了中法外交之门。现代意义上的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却是在 1 9世纪 70年代。中法经济、文化关系的开启则是传教士自海上丝路东来。丝绸之路是中法关系的通道 ,传教士、教徒是中法关系启动、展开的中介人  相似文献   

11.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介绍和研究法国年鉴学派的理论与方法的大量论著,均涉及到了年鉴学派第二代宗师布罗代尔的治史理论与方法.其中一些论著的评介,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进入90年代以来,布罗代尔的著作已渐次译成中文出版.在研读其主要著作并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对总体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布罗代尔史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atterns of ethno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neighborhood attainment among North African, sub-Saharan African, and South European immigrants in France. We use French data from Trajectories and Origins to document the effects of assimilation variables such as immigrant generation, age at migration, parental age at migration, mixed ascendanc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that are rarely available in large scale surveys.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design is used to show patterns in ethno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desegregation across groups and the contrasting ways in which these outcomes overlap.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weak impact of assimilation variables in accounting for spatial trajectories compared to the predominance of ethnoracial group, and document a higher risk of cumulative spatial disadvantage among North Africans and sub-Saharan Africans. The conclusion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thnoracial dimensions of socio-spatial stratification in France.  相似文献   

13.
十四行诗是诞生在意大利民间的一种抒情诗体裁,在13世纪形成了严谨的格律和固定的格式.在意失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十四行诗传入法、英、德、西诸国,并适应各国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变体,使得十四行诗成为一种跨域传播的世界性诗体.十四行诗于20世纪2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经过新诗运动先驱们在新诗创格运动中的创作实践,十四行诗演变出多种中国式变体.中国十四行诗延展了新诗的诗行结构,拓宽了新诗的用字规范,丰富了新诗的音韵模式,为建构中国新诗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米良 《学术探索》2008,(5):73-76
古代越南曾经是我国的版图,其法律制度难以避免中国法的影响,民事法律制度当然也不能例外。18世纪越南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在十字架和大炮的软硬兼施之下,越南民法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全面西化。1945年,胡志明把越南的法律制度带到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其所代表的意志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5年《越南民法典》集历史经验之大成并移植各国之经验站在了历史的顶峰。也许越南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及其民法典本身能对我国正在制定过程中的《中国民法典》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排斥”概念:语义考察和话语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概念逐渐替代贫困概念,成为国际公共话语中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政策讨论的主流,影响着世界发展模式的变化。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排斥概念的现代语义起源于法国,而后通过欧盟的贫困项目及其组织传播到其他欧盟国家,最后逐渐被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纳。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累积性、空间性等多重特征,它与贫困、剥夺、不平等、歧视等概念与话语相关,但是又与这些概念并不等同。在实际运用中,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人们往往也对社会排斥的具体定义作不同的界定。此外,受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学科传统的影响,国际上形成了一些关于社会排斥的话语和研究范式。这些话语和研究范式影响着当前人们对社会排斥现象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介绍伊森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Isambard Kingdom Brunel)的生平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布鲁内尔是工业革命时代英国著名的工程师,因其卓越的工程成就,在英国乃至欧洲有重要的影响。他出身工程世家,曾在法国学习工程专业,后回国跟随父亲参加工程实践,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土木和机械工程师。曾设计建设克利夫顿斜拉桥、大西线铁路,设计多艘大型蒸汽轮船(大西号、大不列颠号和大东号),主持建设多座桥梁、隧道以及医院等。正是布鲁内尔的巨大贡献,使英国的公共交通和现代工程建造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法国政府认为,中国政府的“有条件的建交”构成了法国承认中国的另一大障碍.在对外解释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继续维持与台湾关系的原因时,法国政府一向不乏说辞.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1964年2月10日,即法国同中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周之后.  相似文献   

18.
王冀平  吉利强 《河北学刊》2007,27(2):256-258
文章从法国视角审视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全关系发展的历史,着重论述了法国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在维护自身利益、稳固全欧安全、建设欧洲安全防务一体化道路上所作的努力,宏观地回顾了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自身安全问题的根本选择,以及围绕此问题所展开的合作与斗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期,美国匹茨堡、德国鲁尔区和法国洛林等国外资源型城市就开始重视解决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一重要问题,并取得了成功。国外资源型城市在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所采取的对策和所积累的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切实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的主导作用;二是重视改造传统产业;三是重视选择和培育接续产业;四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八种教改思潮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宏观教育理念和实践。我国在教育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实践着这八种宏观教育理念。世界上几个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英、美、法、日、俄在20世纪后半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基本取向是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科学化等。我国大学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应找准自身定位,办出自身特色;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把改革放在突出地位,以改革推动庞大的教育体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大学培养人才模式应从专门型、知识型向素质型、通识型和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