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论西安事变与张、杨的爱国主义房成祥陕西师范大学马列部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领导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英雄气概。近年来关于西安事变的史料记述、研究评论、文学作品、影视话剧都肯定张、杨是爱国将领,但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蒋文祥在西安事变研究中,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以及周恩来与西安事变之类的论著已经不少,他们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和有力调停者,确实值得研究。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作为事变主要受动者的蒋介石与西安事变的研究,可以说至今还...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台湾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现是台湾人民为摆脱日本殖民统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开始是政治经济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其影响,却是深渗于思想、文化、科学、文学等方面,特别是文学方面受影响最多,其成就也最大。””尤其是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最深广,成就最显著。现代台湾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现代台湾小说创作的特点。一、现代台湾小说深受中国大陆小说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和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巴金、老舍、…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与图存学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7日,即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五天,在北平的于毅夫、宋星池、王卓然、陈先舟、张克威等东北爱国人士40多人,在西单小六部口3号宋星池家中开会,建立了爱国抗日组织图存学会。其成员大都为原东北军政机关中的文职官员。他们以高昂的爱国热情,积极从事抗日爱国和西安事变中张、杨两将军的八项抗日主张的宣传活动;联络东北及全国各派政治势力中的上层人士支援西安事变。这对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和扩大西安事变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西安事变七十周年。这一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西安事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史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本文收集、整理、研究近十年学术界的成果并加以述评,以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一、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历来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趋全面和深入。学术界通说认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决非张、杨两将军一时冲动下的偶然之举,而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种矛盾尤其是中日民族…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几个问题房成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整整60年。回眸审视历史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变化,深感西安事变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本文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中共中央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时,知识界对于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代表了民初思想界之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对于五四运动,陈的民主与民族之思,胡的个人与国家之分,梁的公义与法律之辩,分别以民主、自由、法治来规约爱国主义,体现了五四知识分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三氏思想之歧异,表征着民族危机中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纠葛和激荡.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张梅玲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采取断然措施,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行大员,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60年后再回眸、审视历史的发展变化,更深感其义意重大,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10.
乔瑞雪 《北方论丛》2005,(3):112-11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趋势.国难当头,中间势力实现了民族、民主意识的双重觉醒,他们对日经济绝交,主张抗日救亡,推动了中国民主运动的开展,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走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幕,张学良将军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发动和力倡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张学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三者交叉的矛盾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功用问题,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建立民族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恰当关系,对于后进国家的现代化,实在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特定历史时段,民族主义的形态与功能具有多样化的表现。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在革命势力中具有种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二元论倾向,它对于推翻满清和民元共和建设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民初革命势力的国家民族主义观念,由于过份强调国家和政府的同一,于是堵塞了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正确结合的渠道,变态地成了当时流行的“以专制治立宪”的保守主义社会思潮的思想基础之一。民族主义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前提。现代民族主义必须与现代国家主义相结合,具体说来,现代民族主义必须以现代国家为偶像与附着物,现代民族主义的合理运作,必须以现代国家主义的真正实现为条件;现代民族主义的理性超越,必须以现代化的实现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第一手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有关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主要内容包括:(1)从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言论中可以看出,所谓张在事变过程中有过明显的动摇和悔悟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2)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基本政治诉求,即是张、杨在事变当日公开通电中提出的八项政治主张,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共产党一直公开宣传和积极争取的目标是一致的,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主义要求;(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个人虽失去了自由,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在西安所承诺的条件大都陆续得到了落实。因此可以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与妇女解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多年来,学术界对它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但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社会妇女界所产生的影响却讨论的很少。本文拟对此作一论述。一、西安事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状况千百年来,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的社会里,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桎梏下,被排挤在社会之外,成为社会的附属品。直至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将大总统让与袁世凯而告夭折。这是中国当时各种势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立宪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互斗争,以及革命派内部相互斗争的结果。一中国社会,到辛亥革命时,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一切事变,无不具有极大的左右力量。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前后的时局与新疆和平的实现纪大椿1945年,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最终战胜法西斯恶魔的一年,是世界新格局创立的一年。从1931年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浴血奋战长达十四年之久,也在这一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是...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是“晋西事变”后 ,在打退国民党顽固势力进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于 1 941年通过民主“村选”方式对基层政权进行重构 ,力求通过基层权力结构的转变 ,使得新的乡村政权成为抗日民主政府与基层社会上下沟通的“桥梁” ,进而获取民众的支持 ,达到对社会资源控制的目的。从对乡村权力主角的重塑和基层组织的再造这两个视角来审视 ,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晋西北乡村社会基层权力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与汪精卫政治关系的变化过程中,胡适曾一度将汪精卫视为南京国民政府中文治派的代表,以诤臣、诤友的身份襄助之,期望他能通过凝结坚强的文治势力,与蒋介石的武治势力相抗衡,推动中国政治走上民主宪政轨道。但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胡适与汪精卫在处理中日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在民族主义的取向上,分歧渐趋明显,最终在政治上与之分道扬镳。梳理胡适与汪精卫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诠释胡适的民族主义情怀,从另一视角解析胡适的自由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以后.胡适等《独立评论》派自由主义文人群.在凸现的个人主义与 民族主义两难困境中,改变以往片面强调个人主义价值理念、淡化帝国主义侵略、将民族主义统一 服从于个人主义的作法,将关注焦点从个人主义转向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提出了自以为从国家 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理性的对日观:其一、支持国民党政府保守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二、反 对青年学生非理性的爱国激情;其三、寄希望于国际公法.反对排外民族主义;其四、主张妥协自强 韬光养晦.以实现现代化.作为抗日救亡的前提。这种对日观.概言之.是“理性民族主义”;详析之, 可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种类型;典型的理想型自由主义者胡适对日观的“理性”,是个人主 义、文化激进主义的“价值理性”,民族主义是其形式。以蒋廷黻为代表的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对日观 的“理性”。是出于国家富强的外在功利考虑的“工具理性”。自由个人主义的价值关怀已被搁置乃 至放弃。他们公开主张“新专制独裁主义”。这说明自由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无根性特征和中国自 由主义者必然分化、边缘化及政治保守化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0.
论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非法到合法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