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品管圈的实施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8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2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对COPD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4%与97.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慢性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老年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成立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找出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可行性对策,观察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情况。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16%提升到了80%,手卫生不规范因素中主要原因总不规范率由原来的84%下降到了14%,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呼吸科胸腔引流管脱出不良事件中的作用,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选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成果评价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胸腔引流管脱出的改善情况。结果科室留置胸腔引流管脱管不良事件由活动前的6例减低为活动后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QCC活动应用到预防胸腔引流管意外脱出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导管脱出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组织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病科的运用,提高科室医护人员药物管理的意识和医院静脉配置中心配制药物的质量,减少药物配伍差错及药品浪费,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根据静脉配制中心及信息科反馈的数据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方法,引导护士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结果静脉配置输液拒配率由原来的71%降低到改善后的39%。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输液拒配率中效果显著,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肠内营养患者的腹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发生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规范肠内营养护理技术;加强患者的管理;提高护士肠内营养的理论水平。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90.69%,活动后为44.1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51.35%,目标达成率为108.8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患者营养,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随机对照分组设计方法,将796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n=424)和对照组(n=372),评定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肌力、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01)。常规康复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好转率为100%,对照组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5,P0.001),提示中医综合治疗组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及中心转换能力改善幅度更大。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显著恢复患者肌力、Holden分级、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嗜好改善更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3月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以提高老年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34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行鼻中甲成形术,58例行鼻中甲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治疗效果以及随访一年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und-Kennedy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手术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2.41±1.22 vs 3.59±1.73,t=4.62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的VAS评价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χ~2=20.184,P0.05);对照组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18.97%)高于观察组3(3.95%),差异显著(χ~2=3.855,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时,应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鼻中甲进行保留和重塑,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凯时不同输注方法对改善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凯时的输注方法分别采用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结果静脉推注组不良反应率低于静脉滴注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推注组为3.3%,低于静脉滴注组的13.3%(χ2=6.4052,P0.05);穿刺部位疼痛静脉推注组的发生率为13.3%,低于静脉滴注组的40%(χ2=5.4545,P0.05)。静脉推注组显效率为60%,高于静脉滴注组显效率为20%(χ2=10.0,P0.01);静脉推注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静脉滴注组总有效率为66.7%(χ2=6.6667,P0.01)。静脉推注组24h内起效率为66.7%,高于静脉滴注组的40%(χ2=9.64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改善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上,凯时静脉推注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肾内科住院患者尿培养加药敏标本污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低肾内科住院患者尿培养加药敏标本污染率为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小组,比较肾内科住院患者在活动前后尿培养加药敏标本的污染率,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尿培养加药敏标本污染率降低至5.21%,较活动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肾内科住院患者尿培养加药敏标本污染率,提高标本采集质量,以协助临床诊断和观察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用药知识了解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用药知识知晓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3.736,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提高了患者对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医疗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比两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6分钟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估量表(CAT)分级、呼吸困难量表(m MRC)分级、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和再住院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FEV1%pred%明显高于对照组,6MW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CAT评分及m MRC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失眠、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特色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共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特色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BG,2hP,HbAlc水平,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hPG以及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测量水平(t=8.623,10.526,6.289;P=0.012,0.001,0.0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差别显著(χ~2=7.086,P=0.0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评分(t=9.674,9.596;P=0.008,0.0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色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为患者树立信心,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是否能够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本院2009年5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鼻咽癌患者122例,简单随机抽样后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张口困难、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5.778,P0.001;χ2=5.002,P=0.025,P0.05;χ2=14.817,P0.001)。结论通过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放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等水平,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_2,PaO_2,SaO_2等指标水平均和对照组差别显著(t=8.632,-7.965,-6.623,P=0.018,0.021,0.0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7%,两者差别显著(χ~2=12.751,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两组差别不显著(χ~2=0.485,P=0.681),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中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药物的不良反应显著下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社区护士疼痛文书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比较分析品管圈实施前后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可发现疼痛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品管圈实施前疼痛文书的合格次数为37次,合格率为56.9%,品管圈实施后疼痛文书合格次数为50次,合格率为84.7%,差异显著(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实施前护理人员疼痛评估知识的考核平均分为66.8分,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疼痛评估知识的考核平均分为94.9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实施后圈员能力成正向增加。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疼痛文书合格率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疼痛文书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疼痛文书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护士管理能力,发挥了护士潜能,社区护士疼痛知识掌握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续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生活方式改变及服药行为等的影响,探究社区高血压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藕塘社区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取连续综合干预的480例高血压患者,对比其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生活习惯及服药依从性等变化情况,评估最终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3年的连续综合干预,藕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生活习惯中的吸烟及每周运动情况明显改善,分别由最初的70%和25%转变为59%和55%,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 < 0.05);服药依从性评分由干预前的(4.78 ± 2.33)分提高到(7.31 ± 1.88)分(t=12.963,P=0.009)?结论:连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其他社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和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R)的对比来体现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对于老年患者胸部的摄影价值。方法采用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需要进行床边胸部摄影的患者78例,且均为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床边DR胸部摄影,对照组患者采用的传统CR胸部摄影。观察照片的质量情况,对两组照片摄影的时间、辐射剂量的统计以及出图时间的比较作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甲级照片和废片的例数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3,P0.05;χ~2=6.835,P0.05),两组患者中乙级照片和丙级照片的例数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P0.05;χ~2=1.783,P0.05)。两组摄影的时间、出图时间以及辐射剂量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3,P0.05;t=-7.243,P0.05;t=-8.157,P0.05)。结论床边DR对于老年患者的胸部摄影效果较好,而且床边DR技术相对传统CR具有摄影时间短、出图时间较快以及辐射剂量少的优势,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依从性的状况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Morisky依从性量表调查124例老年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回收有效问卷118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8例老年痛风患者中,降尿酸治疗依从性平均得分(4.78±2.15)分;其中依从性好的41例(34.75%)纳入依从性好组,依从性差的77例(65.25%)纳入依从性差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家庭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保障、病程、定期随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定期随诊是影响老年男性降尿酸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依从性较差,文化程度及定期随诊是影响依从性的独立因素,利用定期随诊的机会,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可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43/4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33/4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6.8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C反应蛋白以及IL-6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炎症水平,且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