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文化人类学若干热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词经过多年的沉寂后 ,在 2 0世纪 90年代方才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内地学术界 ,此前更为常见的是“民族学”、“民族研究”、“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90年代后期 ,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作为跨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人类学又取得长足发展。本文拟就近年来该领域的概貌和一些热点问题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
通古斯人类学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通古斯诸民族及其文化的一门科学。它是通古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通古斯人类学的历史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其内容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一切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海涛 《民族学刊》2022,13(3):45-56, 143
美国民族史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边际中生发出来,作为一种具有专属意义的、独立的、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美国民族史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既是二战以来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从分野并行到趋近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相互借鉴研究视野方法,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反思、“他者”重构的一种重要产物。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的孕育、凸显与繁盛及其知识体系的生成,也对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所依赖的特殊的学科知识发展背景以及历史和社会生发环境等诸多因素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些影响,既展示在表层的学科和方法层面,促进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沟通和方法的互补;也表现在由表及里的知识层面,促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还触及了深层的文化概念层面,解构了“白人中心论”“西方中心论”,重构了“他者”的形象,推动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利坚”民族国家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其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欧洲大陆的学术界将人类学(Anthropology)称为“Ethnology”,其本意是指研究“各种不同的人群”,而汉文将其翻译成“民族学”,并不完全准确。“Ethnic”有“民族”的意义,但又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民族”。其实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人不是仅以民族为单位,而是以各种不同的人群为单位。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人群,所以如果我们将“Ethnology”翻译成“人群学”或许更贴切一…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     
民族学一般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文化人类学的其他两个主要分支是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学语言学。我们把人类学冠于后两个概念之首,这是因为它们意指主要研究蒙昧时期的农牧业民族的考古学和语言学。在大学人类学系里,几乎一直就很少讲授古希腊的考古学和当代法国的语言学。一些人类学家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今一切民族的观点夸大到了不恰当的地步,虽然当前的趋势,特别在民族学里,是倾向于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理解民族概念。在今天的美国,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联系在一起——但是欧洲很少如此。  相似文献   

6.
周泓  雷亮中 《民族研究》2002,(4):101-102
一门学科的成熟总是与成熟的教科书相伴随的。在人类学最发达的美国 ,系统而完整的学科属性、物质文化、语言与文化、田野工作、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人口、族群理论、文化撰写人类学的时空变迁和“全球化”问题等。其中 ,诸如历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影视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人类学通论》评介@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雷亮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各分支学科的关系民族学是作为英语Ethnology的译语而流行于世的,最初它被包括在人类学这一含混不清的总称中,但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发展,相对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人们逐渐把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看作为民族学。所谓文化,是指对野蛮民族这一意义上来考虑的,因而民族学就是通过对未开化民族或与其相近的落后民族的文化的比较研究,以达到恢复人类文化这一目的的一门学问,这是人们通常对民族学所下的定义。不过,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民族学开始增加新的内容。马利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主张作为先驱,几乎与此同时,拉德克利夫-布朗将以前的民族学划分为他所谓的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后一门学科比之各历史性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赴此区域进行影像人类学研究。在建国初期所拍摄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16部影片中,有9部聚焦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影像素材。而对这些影像素材的分析,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影像叙事所建构的“边疆想象”的文化本质,以及文本内部结构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料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认为历史人类学主要是对过去和现在影响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做出跨文化和比较性理解,它与历史的区别之一就是把过去与现在相连结。文章阐述了人类学家怎样使用资料来研究家族史、人口统计史和政治经济史,以及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对生活史、口头历史、物质文化与影像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2008,(3):48-49
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转型:20世纪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50年代末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转型时期。其一,组织机构的调整。随着新兴政权的建立,原中央研究院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使命宣告终结(其中有小部分的机构和人员迁台,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大学里的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院系也面临着“撤、停、并、转”的命运。这个工作的最终完成拖到了50年代末期,期间贯穿着民族院校和与文化人类学类似的“民族学”专业的建立等“事件”。尔后形成的组织格局就是:华东、华南的人类学民族学机构被取消,华北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的形式保留了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在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过程中,坚持和运用邓小平民族理论,又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民族理论,形成了江泽民民族理论。本期发表李富强研究员的《试论江泽民民族理论的基本内涵》,对这一理论及其对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美国学者卡罗林·布莱特尔教授的《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资料来源,认为历史人类学是对过去和现在影响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做出跨文化和比较性理解,它与历史的区别之一就是把过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一所兼具博物馆功能、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功能、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涉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前后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20世纪初由青木文教从西藏带回日本的民族志资料;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等人组织的社会调查队在尼泊尔等喜玛拉雅藏系社会的调查资料;第三个时期是中日建交后通过“中国民族文化宫”收购的一批民族文化资料中的涉藏部分。这些资料对今后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粗略说来,西方人类学主要有三种传统。第一种是英国的跟实利主义哲学有密切关系的人类学传统,很现代,也很实在;第二种是德国和美国的,是以“民族精神”(eth-nos)或“文化”(culture)概念为出发点的,相对古朴而注重历史,广泛流传于德语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美国得到发扬;第三种是法国的社会学年鉴派传统,社会哲学意味很浓。我已指出(《关于西欧人类学》,见《漂泊的洞察》,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页43~77),人类学的国别传统与欧洲三种启蒙传统有关系,比如,英国启蒙以苏格兰的实利主义为特征,注重制度与个体理性,而法国社会学派则侧重社会理…  相似文献   

15.
环境人类学是人类学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采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文化与人的关系.本文欲以环境人类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独龙纹面女历史因缘的考述与反跋,阐释环境与我国绝地绝域特有“直过”民族习俗渊源的关系,探讨当今国际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下,生活在我国绝地绝域域境下的社会发育程度不高的特有人口较少民族如何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造血功能,构建边境民族区域和谐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一 文化人类学(Cultui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Williaw Henry Holmes 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做为文化的定型的组织或一种符号制度,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17.
广东封开“讲标人”是历史上南方百越民族和南下汉族相互影响、混血的结果 ,其语言社会文化亦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其中在“标话”、宗族组织、宗教信仰、节日、住房、命名等方面 ,文化交融的特点尤其明显。这种文化交融对“讲标人”的族群认同、社会文化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探讨这种文化交融现象 ,对南方民族文化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进入 2 1世纪后 ,随着国际上对全球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文化差异与机会均等、多民族国家中主流民族与少数民族、国家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关系的讨论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 ,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弱势群体倍加关注 ,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人类学也随之成为社会与学术界瞩目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教育人类学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中国教育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领域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 ,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但发展非常迅速。为深入开展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 ,2 0 0 1…  相似文献   

19.
唐兰冬 《中国民族》2008,(10):61-62
狩猎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黎族狩猎工具为基础,结合古籍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以及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博物馆赴海南岛进行文物征集的有关材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有关方法对黎族狩猎工具的演变、狩猎方式、分配方式进行阐述,继而分析、探讨与狩猎相关的社会活动及习俗、与黎族宗教的关系以及狩猎文化的社会功能,力图真实、客观地揭示狩猎文化曾在黎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当前情况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另一种则是运用人类学的认识,来理解一般的行为科学。虽然这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把它们区别开来讨论是有用的。历史背景人类学研究曾一直着重原始社会和无文字社会的研究。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学者开始对现代欧洲和美国社区进行民族学调查时,人类学研究被视为一种根本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