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红英 《社科纵横》2007,22(5):98-99
洮岷花儿是流行在甘肃洮河流域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叫"野曲"、"野花儿",本文从花儿的演唱地点、歌词内容以及"花儿会"中的某些风俗等方面论述了花儿的"野".  相似文献   

2.
汪海峰 《社科纵横》2012,(11):71-73
西北“花儿”按地域可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类。不同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较为热闹固定的民间展演活动,“陇中花儿”现在没有演唱会,“陇中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传唱的人日渐稀少而濒临失传。近几年,在陇西县搜集到的陇西山歌就有两百多首,不但证明了“陇中花儿”大量存在于民间,也以此证明了陇西是“陇中花儿”的重要传唱地。陇西山歌使用当地方言、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同所有的山歌一样,陇西山歌与陇西方言也是密不可分的。限于篇幅,这篇文章不专门讨论陇西方言,只想以陇西山歌里常见的方言土语为例,分析这些词汇所传达的特殊情感以及民俗生活点滴,至于整体陇西方言背后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则有待于方言学者来考证研究了。  相似文献   

3.
成智荣 《社科纵横》2006,21(2):29-30
“三农”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离开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变革,仅仅注重于农民的增收措施,解决不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对农民制度歧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商务成本变动与"长三角"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经济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商务成本的增长是同步的。伴随着商务成本增长,“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和规律性对“长三角”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投资、企业收益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商务成本对长三角中长期经济的影响,总结了商务成本变动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张小华 《社科纵横》2004,19(2):29-30
江泽民“三人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 ,其核心内容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这是对邓小平“以人为本”、“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评价标准”等重要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三个代表”的人学思想 ,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丹 《社科纵横》2005,20(3):114
“天人合一”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而“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党提出的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本文旨在探讨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相通之处和内在契合点,从一个侧面说明儒学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希 《日本学刊》2006,3(4):5-14
“海权论”近年来在日本大有流行之势,《呼声》月刊最近登载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标本。其基本内容是刻意煽动“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对立,主张日本采取“挟美制亚”、“借船出海”的国家战略,从中透露出作者对日本侵略历史的“胜王败寇”式的消极总结,对“美主日从”的日美同盟架构难以摆脱的心理依赖和神学式附会,对中国发展的莫名恐惧与无端仇视以及对21世纪日本生存之道的“战略贫困”。  相似文献   

8.
自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说,至今已历时二百余年,期间“经济人”假说不断发展,逐渐由“传统经济人”演变为“新经济人”。“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理论共同支撑着经济学大厦的发展。本文在对“经济人”假说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其演变,进一步阐明“经济人”假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纲 《社科纵横》2003,18(6):15-16
人类劳动不单纯是劳动者对于劳动对象的作用 ,同时也是劳动对象对于劳动者的反作用 ,劳动是普遍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它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如果用“相互作用”的范畴来统一“劳动”与“自然力” ,统一解释人工生产过程和自然生产过程 ,就有可能实现价值理论的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身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3,30(1):17-20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1.
从"贤妻良母"到"新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澎 《日本学刊》2002,(6):133-147
“贤妻良母”与“新女性”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词汇 ,代表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存方式的两种思考。它们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互为矛盾和对立的概念。贤妻良母思想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 ,是“新女性”为代表的妇女解放思想萌芽的土壤 ,它提高了日本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同时又有历史局限性 ,它将妇女的活动场所限定在了家庭 ,忽视了妇女作为社会人所担负的责任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我国下一年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道路并不平坦。本文基于新形势下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两岸“三通”及其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陆杰荣 《求是学刊》2003,30(1):20-2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与海德格尔的“操心”这两个重要概念及其所依附的“存在与时间”观进行的比较性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实践”的时间性阐释是对“操心”的时间性阐释的原则包含与超越。马克思的时间理论倚重“将来” ,并不是《圣经》的翻版。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的开启 ,是一个实际的生存问题 ,不是可以当做逻辑的可能或目的论意义上的可能予以“证明”和“证伪”的。“过去”的意义在海德格尔那里 ,在于说明“天命” ,对于马克思则在于说明人是在“活的传统”中创造历史的。这一切总起来说明 ,从传统的时间、空间观中解脱出来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行社业"核心性"与"边缘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秀霞  彭万臣 《学术交流》2006,(12):120-123
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处于“核心”地位。20多年来我国旅行社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却出现了旅行社业“核心性”“边缘化”悖谬的现象。旅行社业供给与旅游者需求均衡动态系统错位是其表层原因,而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则是深层原因,只有进行旅行社业产业整合,使其由单体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并树立品牌战略,提高旅行社人力资源研发与管理是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行健 《社科纵横》2006,(11):106-107
“宫调声情说”是对宫调的调性风格的描述,它的产生是宫调乐理旨义发展变化的一个结果。《唱论》《中原音韵》创始和发展了这种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戏曲的创作中。“宫调声情说”适应了戏曲音乐发展的要求,在中国音乐史、戏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雷 《浙江学刊》2003,(5):167-169
宋初云门宗契嵩的“心”范畴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作为“本体之心” ,“心”具有更多的超越性 ;另一方面作为“道德之心” ,“心”又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前者主要表现为对佛教心性论的继承 ,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对儒家心性论的吸纳。这种二重性服务于当时调和儒佛、佛道乃至戒定慧、禅教的需要 ,客观上表明儒学化 (世俗化 )是当时佛教发展的总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