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银行关联与企业风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银行关联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的风险显著高于非银行关联企业;区分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后发现,上述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我们进一步将银行关联区分为高管关联和持股关联两种形式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关联形式的企业风险均显著高于非银行关联企业。此外,我们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关联会加大企业风险。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银行关联的经济后果及企业风险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企业及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引入极值理论模型,依次测算我国上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以及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2017年金融强监管周期开启后,证券、信托、保险三类机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均有所降低;三类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也均降低,但仍需要进一步监管;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亦明显下降.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强监管政策显著降低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影子银行规模比重对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呈U型影响,最优规模比重约为0.35,部分机构需进一步降低影子银行规模比重,监管层需要注意监管边界,维持影子银行业务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入极值理论模型,依次测算我国上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以及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2017年金融强监管周期开启后,证券、信托、保险三类机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均有所降低;三类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也均降低,但仍需要进一步监管;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亦明显下降.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强监管政策显著降低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影子银行规模比重对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呈U型影响,最优规模比重约为0.35,部分机构需进一步降低影子银行规模比重,监管层需要注意监管边界,维持影子银行业务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由于其规模性和关联性对金融系统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金融机构异质性风险下的收益,通过Granger因果引导关系构建金融部门的关联网络,从机构中心性、关联性和系统紧密性分析不同市场状态下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部门内和跨部门间的关联网络动态演化,并在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规模指标,对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日趋增强,系统内各部门之间和单一部门内金融机构联系都日趋紧密,跨部门间系统共振效应不断增强;银行和证券部门的影响力显著高于保险和信托部门,银行和保险部门的Granger影响力在熊市时相对增强,牛市时相对减弱,证券和信托部门的影响力则恰好相反;从多角度分析金融共振效应,最终给出我国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分层级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对资本市场投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极值理论引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中,通过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估计我国33家上市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贡献,并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价值总资产收益率呈现明显的非正态分布特征,使用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可以更准确的度量尾部的风险联动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水平最高且波动变化最大,系统性风险贡献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基本为银行类机构;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水平相对较低;通过与其他研究的对比发现,考虑到极端情形下的尾部风险联动性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贡献上升。本文的研究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金融管制的放松、银保合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保险得到了显著发展,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保险创新初见端倪。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银行保险的委托代理风险不断显露。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保险委托代理风险现状基础上,立足于我国银行保险风险治理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3家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样本,利用滚动窗口动态Copula模型对金融机构与金融系统之间相依关系的时变结构与时变系数进行双时变拟合,测度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和贡献,从宏观、行业和机构层面分析了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证券类机构贡献了最多的系统性风险,而银行类机构对整个金融系统最具有潜在威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系统的相依结构决定了机构风险的外溢程度,而金融机构与金融系统之间相依程度以及系统自身波动性会显著影响整个系统的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现象,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办法是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可能的贡献有两点:第一,建立具有双时变特征的滚动窗口动态Copula模型,使模型设定和估计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形;第二,从宏观、行业、机构三个层面分析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因素,这有助于从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风险防控,供监管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先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构建反映投资者情绪的网络舆情指数,然后将所构建的网络舆情指数嵌入到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度量模型,得到修正的单指标非对称CoVaR模型,并运用线性分位数LASSO算法与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此为基础构建金融有向网络,进而对中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1) 以单指标非对称CoVaR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风险指标与网络舆情的协同变化趋势明显;(2) 证券类和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外部风险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也极易影响其他金融机构;(3) 非银行类机构在风险积累阶段占据重要位置,银行在风险爆发时刻占据重要位置;(4) 相对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机构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中两个重要的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和风险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vine copula模型对国际油价和中美两国股价之间相依关系进行分析,并将得到的相依关系运用到风险管理中。利用国际油价和中美各十个行业股票价格指数进行相依关系建模,得到相应的相依结构和相依关系,选择出与油价相依关系较强的行业股票价格指数和油价构建投资组合,利用相依关系模拟出收益率数据,度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的相依关系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中国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之间的相依关系要弱于美国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的相依关系;同时利用相依关系组成投资组合,对两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度量,风险度量的结果显示vine copula-GARCH能对具有较强的相依关系的变量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有很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即促使参保银行主动承受更大的风险。因此,建立适合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从风险管理及反映风险的保险费用的确定等方面着手,其核心工作就是存款保险费率的厘定。        常见的存款保险定价方法包括单一费率法和差别费率法,基于风险设计存款保险费率结构的差别费率法能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RONN和VERMA结合存款保险的差别费率法和复合期权定价思路,提出存款保险价值不仅与银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有关,还可以与银行股权资本状况和存款债务建立关系。借鉴RONN和VERMA的建模思路,利用存款债务与其他普通债务的相似性及期权对角价差组合技术,建立银行资产市场价值和银行资产隐含波动率与银行普通债券价值和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率之间的联立非线性方程组。利用上市银行债券数据的可得性,采用数值方法对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中性违约概率和存款保险基本费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结合Ronn-Verma模型,得到其他10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违约概率和存款保险费率均与银行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率正相关,债券的价格信息能够反映一定的银行存款风险;此外,3类银行中以股份制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最高,城市商业银行次之,5家国有商业银行最低,后者略高于同期央行规定的基准费率。        中国正逐步实践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的转变,研究结果为基于债券市值给存款保险定价提供借鉴。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从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建立风险评级体系、完善风险费率措施等角度入手,为实施合适的存款保险费率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oVaR和SIM单指数分位数回归技术,选取2012-2018年我国股市24行业指数周频数据,构建时变的跨行业尾部风险网络,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反映系统性风险的空间关联及潜在变化趋势。此外,引入ARDL模型探究网络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系统性风险的长短期效应,最后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我国股市行业板块间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空间关联和传染效应,风险溢出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2)网络连边集中度HHI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尾部事件期间,HHI指标显著增加,风险网络呈较单一的中心节点结构,网络稳定性差;(3)通过节点风险传播强度和中心化程度发现,仅通过节点内部属性判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已不够全面和准确,应结合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关联关系来判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商业和专业服务行业是风险网络中最有影响力的行业;(4)通过ARDL-ECM模型发现网络连边集中度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股市系统性风险进行了高度准确的预测。本研究可为监管机构有效识别我国股市中有影响力的行业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行业的溢出关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对风险溢出效应设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赵静  郭晔 《管理科学》2021,24(6):22-41
为了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我国于2015年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能否有效降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关乎金融稳定的重要现实问题.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契机,本文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首先,将金融机构间的关联网络和金融机构市值纳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中,进而探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以外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其他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强化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引入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差别存款保险费率设计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sso高维分位数回归模型,本文构建了中国金融系统的尾部网络结构,并定义了总体网络以及行业间、行业内和金融机构间等多层金融网络的尾部风险传染度,解构其传染机制与关联特征,评估各机构双向系统重要性(接收端和发射端)。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个最优滚动窗宽选择标准方法,以优化滚动样本技术下的动态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所有层级尾部风险传染效应(总体系统、行业间、行业内和机构间)在经济金融极端困境时期,呈现明显增强及剧烈震荡特征,2015年中国股灾期间尤甚。跨行业传染效应日益严峻,银行与保险间表现出较强关联性,房地产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间均表现出较高传染性,跨业监管值得关注。接收与发射最多尾部风险传染的金融机构仍然是银行与证券类机构。系统中超过50%的金融机构倾向于接收风险传染,一旦出现系统性冲击,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受重创,因此,应加强此类机构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此外,基于新滚动窗宽选择标准法的动态模型的估计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和传染机制,对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保险业固有的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传统认知被打破。关于保险业在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中的角色定位,本文从其业务特点和风险传染特点出发,首次提出"媒介"作用的猜想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沿用当前主流研究方法,利用尾部风险的传染网络来研究其媒介作用的大小。本文选取了包括6家上市保险机构在内的34家金融机构,研究区间跨度为2011到2018年。根据金融市场数据"厚尾"和"非对称性"特征,文章首先采用AR-(GJR)GARCH-Skew-t模型对股票收益序列进行处理,然后根据Copula函数,计算尾部相依度,再通过最小生成树和阈值方法构建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网络。本文还通过构建保险业媒介中心度来探究其媒介作用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1)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网络中,保险业起到连接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的重要媒介作用;(2)保险机构中又以多元化经营的中国平安的风险传染作用最强,其次是中国人寿。(3)银行市场中的兴业银行和保险市场的联系最紧密,证券信托市场则是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研究明确了风险传染的路径和关键性节点,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东盟六国与中国在经济、贸易和货币等方面较强的同步性和联动性特征, 选取2000年至2015年东盟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样本, 使用银行净息差3年移动标准差作为利率风险的代理变量, 实证检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利率风险水平的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银行规模、银行业集中度和国家法制水平的差异而产生变化.研究表明,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显著减少银行净息差的波动, 对利率风险具有稳定作用, 且这种稳定作用受到银行规模、银行业集中度和国家法制水平的影响.无论在短期或长期, 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利率风险的稳定作用都十分显著, 银行业集中度降低使得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利率风险的稳定作用增强.虽然提升国家法制水平在短期减弱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利率风险的稳定作用, 但在长期则相反.此外, 相比样本中高收入国家的商业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银行利率风险稳定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令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常用的度量方法存在多种问题,不能较好地反映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实时变化。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危机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Crisis,CPC),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单个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导致整个金融系统也陷入危机的概率,可以利用股票收益的下尾相关性计算得出。该方法概念清晰,较好地体现了系统性风险的内涵,并且可得到实时更新的系统性风险。实证基于中国49家上市金融机构的股票价格数据,得出了2007-2016年我国金融业及金融子行业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整个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甚至已经显著高于次贷危机时期;证券业系统性风险在样本时间范围内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银行业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最大,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影响力也在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金融机构的"大而不能倒"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多元EVT和Copula函数,建立了系统重要性的多角度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公开上市的26家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做了一个综合评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且银行业同质性较高,易诱发系统性风险;(2)规模不是系统重要性的唯一考量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对系统重要性产生显著影响,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也应被列为金融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