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渠道冲突、渠道协作(共同制定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入手,探讨渠道多元化对制造商-经销商之间合作关系的影响。通过对477份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表明:①渠道多元化会增加制造商-经销商之间的冲突;②渠道多元化会促进双方的协作水平;③渠道多元化对制造商-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双刃剑”效应,即渠道多元化会激化渠道冲突从而降低制造商对合作的满意度,同时会促进渠道协作从而提升制造商对合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周茵  庄贵军  彭茜 《管理评论》2013,(1):90-100
以营销渠道行为与组织理论为基础,实证探讨了企业间关系质量对制造商使用关系型治理与经销商投机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影响。通过对来自制造业的152份数据分析发现:在低企业间关系质量下,制造商采用共同制订计划的方式进行关系型治理会抑制经销商的投机行为,采用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则会增多经销商的投机行为;在高企业间关系质量下,制造商采用共同制订计划的方式进行关系型治理会增多经销商的投机行为,而采用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则会抑制经销商的投机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制造商合理选择关系型治理方式制定决策,抑制经销商的投机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营销渠道中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关系型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及渠道行为理论,以中国营销渠道中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制造商的关系营销导向(RMO)、企业间的私人关系状态和组织间关系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对关系型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营销渠道中,①RMO的强弱对企业与其渠道伙伴共同制订计划没有影响,但会通过企业与其渠道伙伴的私人关系状态和组织间关系状态的中介作用对共同解决问题产生正向影响;②RMO对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关系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私人关系对RMO与组织间关系产生中介作用;③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关系会对关系型渠道治理的共同解决问题有显著正向影响,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与关系型治理机制有中介作用;④关系型治理无法抑制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4.
董滨  庄贵军 《管理科学》2018,31(5):30-41
  网络技术为合作企业之间建立跨组织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使之能够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得以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时,也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功能和技术日臻完善,成为企业进行内外部沟通的重要工具。企业对跨组织信息系统和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程度和方式不同,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交互策略。已有研究以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企业采用不同的网络交互策略对企业间协作的影响,但未检验网络交互策略与企业间协作任务的任务技术匹配效应。         基于前人研究,以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信息系统和企业间协作的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以营销渠道中企业间协作为研究情景,通过检验共同制定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两种企业间协作任务与跨组织信息系统助力的交互策略和社会化媒体助力的交互策略两种网络交互策略的交互作用,确认它们之间的任务技术匹配效应及其对合作绩效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协作任务与网络交互策略之间存在任务技术匹配效应,跨组织信息系统助力的交互策略能够强化共同制定计划对合作绩效的正向影响,这种强化作用大于社会化媒体助力的交互策略可能的强化作用;社会化媒体助力的交互策略能够强化共同解决问题对合作绩效的正向影响,这种强化作用大于跨组织信息系统助力的交互策略可能的强化作用。         研究结果确认了网络交互策略与协作任务之间存在任务技术匹配效应,既解答了此前相关研究的遗留问题,也对未来的研究有启示,即在网络环境下,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可以被用来探讨更多的跨组织合作与管理问题。在实践应用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减少企业在网络工具使用上的顾虑,一方面提示企业要根据特定的管理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另一方面建议企业可以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恰当地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经销商具有把产品或服务顺利地从制造商转向消费者的功能,是制造商一项关键性的外部资源。经销商把商品的储运和分销等功能部分地从制造商那里剥离出来,使双方均实现了社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因为经销商的独立性,以及双方在产业价值链中的竞争性分配关系,使得制造商与经销商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发生冲突。这样,为达到“双赢”,解决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当务之急。解决经销商渠道冲突的措施1.建立一体化垂直营销系统,加强制造商对经销渠道的控制。鉴于相当多的渠道冲突来自于经销商与制造商之间较为松散的合作关系,每个渠道…  相似文献   

6.
权力、冲突与合作:中国工商企业之间渠道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以渠道行为理论中关于权力、冲突与合作的讨论为基础,应用实地调查所得到的 数据,实证性地探讨了中国工商企业之间的行为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在中国工商企 业的渠道行为中,一个渠道成页的权力越大,它将越倾向于少使用强制性权力,多使用非 强制性权力;第二,使用强制性权力会导致渠遂成员之间较高水平的冲突,而使用非强制 性权力对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则没有显著性影响;第三,运用强制性权力会降低渠道成员 的合作水平,而运用非强制。性权力则有助于加强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此外,研究还发现: 渠道冲突确实对渠道合作有负面影响,但渠道合作却不是渠道冲突的原因;渠道成员的权 力除了通过权力的使用间接影响渠道合作,还直接影响渠道合作。  相似文献   

7.
制造商通过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展直销渠道已经成为普遍模式。除价格策略外,广告宣传是企业获得消费者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合作广告策略可有效协调供应链冲突和优化绩效,但在新零售模式中,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特点使得网络零售平台和传统零售商的广告宣传对不同销售渠道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有趣,因此本文研究网络零售平台的参与对制造商合作广告策略的影响。在文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比较制造商的四种不同策略:不合作策略、制造商仅与传统零售商合作的策略、制造商仅与网络零售平台合作的策略和制造商与两者均合作的策略,通过对不同策略中渠道成员的利润进行比较,可得以下结论:1)制造商的最佳策略为同时与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合作;2)当两渠道的广告存在相互"搭便车"行为时,渠道成员之间最优策略一致;3)当网络、传统渠道的广告宣传为竞争关系时,渠道成员的最优策略不一致,但存在"相对"最优策略: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同时与制造商合作,该策略下传统零售商、网络零售平台的利润可能会降低,但降低比例为最小。  相似文献   

8.
渠道关系强度对渠道权力应用的影响——关系嵌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闯  张涛  庄贵军 《管理科学》2012,25(3):56-68
传统渠道权力研究缺少对渠道关系网络背景的关注。从社会网络关系嵌入的视角切入渠道权力的研究,将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关系强度变量纳入渠道权力研究框架,考察渠道关系强度不同维度对渠道成员应用渠道权力以及权力应用对渠道冲突和渠道合作的影响。以制造商及其与分销商关系为研究对象,获得278个制造商样本的调查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和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渠道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互惠程度对渠道成员应用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显著影响;情感强度对制造商应用强制性权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应用非强制性权力没有显著影响;渠道关系嵌入的行为和情感要素对渠道权力应用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已成为供应链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治理越来越重要,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联合行动共同应付投入专用性等带来的问题,从而促进双方的合作。文章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探讨信息技术采用对企业间关系治理的影响,以及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投入专用性和信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来自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调研数据,利用基于调节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联合行动过程中,信任的调节作用显著,在事前的联合计划阶段,投入专用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而在后期的联合解决问题阶段,投入专用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为企业在信息系统采用过程中处理各种资产的专用性投入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营销渠道的效率,渠道成员往往寻求对冲突与合作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以往的营销渠道理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渠道内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从而忽视了对渠道外部环境的研究.为了探索渠道外部环境对渠道内冲突与渠道内合作的影响,并揭示冲突与合作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综合、整理了学者们对渠道环境、渠道冲突与渠道合作所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渠道环境的概念与维度;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渠道环境、冲突、合作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些假设进行了验证.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环境包容性对渠道内冲突有负面影响,对渠道内合作有积极影响;环境相互依赖性对渠道内冲突有积极影响;环境变动性对渠道内合作有积极影响;渠道内冲突与合作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服务化让企业将核心业务向服务领域延伸.在运营成本和服务能力的约束下, 为了给顾客提供高水平服务, 后市场服务可以由供应商自主提供, 或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 由此分别形成了垂直式渠道和网络化渠道.针对这两种供应链渠道分别进行了建模优化, 通过对比两种供应链结构下的渠道服务水平、市场供给量和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利润, 讨论了供应链的最优渠道结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只要服务成本不变, 供应链的渠道结构不会改变服务水平.供应链最优的渠道结构由供应商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服务成本差异决定, 只要第三方服务商的服务成本足够低, 供应商就应该选择服务外包和网络化渠道, 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2.
Hypotheses were developed to capture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that result from interfirm partnerships during the joi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 process—the ability to build, integrate, and reconfigure existing resources to adapt to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s. These capabilities, in turn, were proposed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NPD performance outcomes: (a) proportion of new product success and (b) superior new product commercialization. In contexts where the locus of innovation is rapidly changing, the impact of interfirm NPD dynamic capabilities was hypothesized to be diminished in high‐technology contexts, especially for buyers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or suppliers. Still, technology‐based interfirm NPD partnerships were predicted to ultimately outperform low‐technology ones in both NPD performance outcomes. Final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support for NPD was hypothesized to influence the interfirm NPD partnership's dynamic capabilities. Using survey data from 72 auto company managers and their suppliers, the proposed model in which IT support for NPD influences the success of interfirm NPD partnerships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firm NPD partnership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high‐ and low‐technology contexts was generally supported. The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based interfirm NPD partnerships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ir succes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engaging in foreign operations have drawn significant resear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One of the aspects linked to such operations is SMEs’ expansion to foreign markets, often relying on local intermediaries. These intermediaries provide the firms with valuable resources such as market knowledge and recognition and reduce foreign operations’ costs. Hence, they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strategic partners.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xpand the existing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siness to business SMEs and their intermediaries by exploring interaction orientation as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al aspect and its linkage to the trust-conflicts balance. Based on a survey of 165 international venture managers, complemented by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6 senior export managers, we found that by incorporating interaction-orientation construc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MEs can enhance affective trust while mitigating conflicts. We also reveal that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and task conflicts on SMEs’ performance is mediated through calculative trust, indicating the benefits of balancing between relational and form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form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such as contracts and equity ownership affect interfirm coordination and partnership performance. We analysed data from a survey of 301 Korean firms to show that interfirm coordination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t completeness, defined as the extent to which a contract specifies task operations and contingencies, and partnership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more complete contracts can attenu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quity ownership on coordination, and that this effect is particularly strong when partner tasks are interdependent and relational norms are weak.  相似文献   

15.
While leadership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network orchestra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a hub firm enhances interfirm leadership. Ground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identity and network orchestration, we develop a framework of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firm leadership, proposing that the tendency of building leadership rests on the hub firm's ability to shape the partners' relational identity. We identify three types of role-adoption that indicate seven actions a hub firm might take to establish such an identity. We suggest that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leadership emerges is contingent on relationship duration, dependence asymmetry, and competition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四种渠道结构对第三方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四种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给出了这些模型的最优零售价格、批发价格、回收比例以及各方的最优利润,并对这四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回收方制定回收策略时需考虑回收品价格和回收努力成本的大小,闭环供应链中任意两方的战略联盟有利于另外一方利润的增加,而且,闭环供应链中的任意两方都有战略联盟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一个“硬件/软件”平台,平台一边是互补内容或服务的提供商,一边是购买平台产品和内容的最终消费者。在刻画平台产品和内容之间互补网络效应的基础上,考虑平台产品性能改进,运用博弈论方法,揭示了平台产品定价、内容定价、平台收费及平台产品性能水平决策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探索了优化平台产品性能的激励合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条件下平台产品可以亏本销售,但内容必须具有盈利性。(2)互补性网络效应越强、平台产品性能改进效率越高或敏感系数越小将促使平台提高产品性能并制定更高的平台接入费,同时内容价格也会提高。但平台产品性能水平与其价格的变化并不总是保持一致。(3)数量折扣和固定转移支付合同的组合合同可以实现双边市场系统的协调并进一步优化平台产品性能水平,且当固定转移费用在一定范围内时,实现平台和内容提供商利润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8.
以台湾全家便利连锁店为研究对象,从信任和关系中止的联系出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影响加盟关系中止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加盟者的经济满足和非经济满足与其对加盟总部的信任程度正相关,非经济满足的影响更大.2.总部和加盟者之间的沟通程度与加盟者对加盟总部的信任程度正相关.3.加盟者与总部的非功能性冲突与其对加盟总部的信任程度负相关,功能性冲突与信任程度正相关,且非功能性冲突的影响大于功能性冲突.4.信任是影响加盟关系中止的前因变量,信任在非经济满足和非功能性冲突对关系中止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政府补贴的大力扶持,物流服务显著提升,对消费者网购产生积极影响,逐渐享有供应链话语权。通过分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物流成本结构,分别考虑物流投资与物流成本函数,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权力视角构建三种电商供应链物流外包权力结构场景(物流服务商主导模式、物流服务商次主导模式和物流服务商跟随模式),综合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权力对电商物流外包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物流服务商权力越小时,物流服务水平、市场规模、制造商利润和网络零售商利润越大。而不同权力结构下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物流服务商利润关系受到物流投资系数和物流配送费用的共同影响。当满足条件时,物流服务商跟随模式使得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最优。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不同权力地位时,供应链利润均随物流配送费用的增加、物流投资系数的增加,物流成本系数的减小而增加。据此对不同的物流补贴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并为政策制定者和供应链主体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