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多人从经验中学习时,常常出现由于不同个体掌握的信息和分析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学习效率低的现象。基于时空理论,本文分析了多人从经验中学习时的信息异质性和分析方法异质性,并构建了信息结构异质性和信息内容异质性的桥梁结构,以及分析方法集。本文还对导致信息和分析方法错误的因素和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地,本文构建了基于信息和分析方法的异质性视角的多人从经验中学习过程机制模型,认为在可用的资源的制约下,多人可以通过“清洗”和“清除”信息和分析方法来提高信息真实性和分析方法可用性,通过“寻找”提高信息和分析方法的完整性,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并列举了一些实践工具。本文从信息和分析方法的异质性视角出发,对多人从经验中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索,为提升学习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人从经验中学习时,信息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匹配性会影响学习效率。本文提出了信息和分析方法之间的第一匹配性和第二匹配性的概念,认为多人从经验中学习时,多人使用的分析方法需要在学习目标下与多人掌握的信息相匹配,即满足第一匹配性和第二匹配性。本文构建了基于信息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匹配性视角的多人从经验中学习过程机制模型,认为在可用的资源的制约下,多人通过动态切换使用基于分析方法寻找信息和基于信息寻找分析方法这两种方式,来提高信息和分析方法之间的第一匹配性和第二匹配性,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还列举了一些实践工具,例如德尔斐法和列名群体法。本文关注了多人提高信息和分析方法的匹配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过程,并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学习网络形成过程中人际之间信息对称性和嵌入性两个因素如何影响组织学习绩效和社会网络特征。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情况下,低嵌入性网络有利于探索式学习,高嵌入性网络有利于利用式学习;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性抑制组织学习绩效,而且,高嵌入性网络倾向于形成路径依赖,对知识学习的抑制程度高于低嵌入性网络,导致高嵌入网络学习绩效低于低嵌入网络。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中,信息对称网络的网络集聚系数小于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对称的嵌入性网络的集聚系数变化过程呈现从高往低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创业学习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会陷入“信息茧房”效应当中,那么信息茧房是否会对创业者的商业模式设计决策产生影响?基于商业模式研究的认知视角,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两个创业学习层次出发,构建创业学习驱动初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的逻辑关系模型,同时考虑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信息茧房现象在此间存在并对设计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322名创业者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创业过程中,组织学习与创新型商业模式设计相匹配;信息茧房客观存在于创业学习驱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者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性下的利益冲突与激励贷款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实证调查和研究了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高度信息不对称及由此产生的贷款风险;接着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的利益冲突,以及银行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应如何设计具有激励特征的贷款合同以降低贷款过程中的风险,并达成各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信息加工过程视角,本研究提出和明确了个体学习中“悟”的概念,认为"悟"是一种获得与认知对象本质相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即个体对认知对象进行涉及其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或)在不同已被深刻理解而形成的知识间构建涉及本质的新联系,个体的知识获取在“深度”和(或)“广度”上实现了本质性的跃升.研究分别从空间(层次、维度)视角和时间(动态)视角解析了“悟”在组织管理实践情境中的体现和影响,为更好地理解“悟”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空间(深刻理解认知对象本质的程度、在不同知识间建立本质联系的范围)和时间(整个学习过程经历的时长)可以作为“悟”的分类和评估依据,研究也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悟”转化的可能性和路径.并且,将信息加工过程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以及“内在—外在”作为划分依据,本研究探讨了可能影响“悟”的实现和转化的因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如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院系与院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等,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高校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严旭 《领导科学》2020,(5):42-45
从信息传递过程来看,单位管理中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信息初始获取不对称、信息主体选择性输出、中介传导者筛选剔除、制度设计与制度筛选、主观筛选与接收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会带来信息可利用性降低、单位决策科学性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信息主体间"合谋"等危害。可从构建全过程监管机制、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障信息传递真实全面、疏通渠道搭建平台、加强单位诚信建设等方面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家钢琴制造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中国企业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引智”学习方式设计、提升外国专家对企业的信任水平以利于专家知识向企业内部转移.研究发现: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引智”学习方式实时更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先后选择了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和组织内部前馈式学习,帮助企业实现了解决技术问题、改造现有产品和开发高端产品3个阶段的战略目标;企业通过“问题导向 项目导向 组织内部”的学习方式设计,构建起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组织信任;通过选择与信任水平相匹配的“引智”学习方式,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VECM的汽柴油价格不对称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原油作为成品油的主要原材料,原油价格的变化会引起成品油价格的相应变化,从成品油价格关于原油价格变化的反应可以了解成品油定价的合理性.本文利用一个不对称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Model,VECM),检验了我国汽柴油关于原油成本变化不对称性问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汽柴油对原油成本上涨的反应快,但持续的时间短;对原油成本下降的反应慢,但持续的时间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和企业实施油价风险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过去的经验,增强学习效果,个人和组织进行学习迁移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迁移是指将在以往通过学习或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经验,用于解决之后所遇到的问题。本文力图建立系统的学习迁移理论,研究人、问题、环境的因素对于学习迁移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推导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系统的观点,构建了学习迁移的PPEE理论模型,认为人的因素、问题的因素、人和问题的交互作用、以及环境的调节作用,会共同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本理论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学习迁移的机制。首先,将人的因素按照不同层面划分为后端基本能力、中端心理过程、前端知识结构,讨论了其各自对学习迁移效果的直接影响。其次,将问题的因素划分为形象相似性和抽象相似性,并根据这两个维度构建了四种问题间关系类型,并探究了其与学习迁移效果之间的关系。第三,同时考虑人的因素和问题的因素,研究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对于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第四,将环境因素划分为时间紧迫性和空间重要性两个维度,探讨了人和环境,以及问题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第五,基于系统整体的方面,研究人、问题、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对学习迁移效果的交互影响。本文还认为,该模型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同样适用于团队、组织、地区、甚至国家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影响各个层面主体的学习迁移。本文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并提出了未来研究课题。本文对丰富学习理论、特别是学习迁移理论,以及推动教育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剑  易兰  肖瑶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0):131-139
信息不对称是阻碍供应链多主体协同减排的主要因素,针对消费者隐匿低碳偏好导致的供应链协同减排效率损失问题,通过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减排信息甄别机制比较,设计了基于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协同减排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表明,消费者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是导致供应链减排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生产商和供应商通过分担一定比例的“区块链+协同减排”投资成本,可以获得额外的信息共享收益。“区块链+协同减排”信息共享机制在消除信息租金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收益,并且存在一最优收益分配比例使得生产商与供应商收益达到均衡以及供应链收益达到最优。“区块链+协同减排”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减排效率,是推进我国“十四五”时期减排任务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组织从经验中学习: 现状、问题、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从经验中学习是组织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系统综述分析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包括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模式、过程,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影响因素,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障碍,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成效等.分析了前人研究存在的缺陷:缺乏系统框架,缺乏深入机理,缺乏案例研究及对企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方法体系.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框架.  相似文献   

14.
常涛  李雅馨  刘智强 《管理学报》2022,19(1):46-55,84
基于互动过程视角,构建地位冲突不对称对团队创造力的倒U形影响模型,并通过103个团队484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位冲突不对称对团队创造力呈现“过犹不及”的倒U形曲线效应,并且任务复杂性和任务互依性显著调节了上述关系,其中,当任务复杂性越高时,主效应倒U形曲线的拐点处于团队中拥有更多高地位冲突感知成员的结构下,且拐点位置更高;当任务互依性越高时,主效应倒U形曲线的拐点处于团队中拥有更少高地位冲突感知成员的结构下,且拐点位置更高。  相似文献   

15.
继承人成长模式是目前中国家族企业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也是保障和提高家族企业跨代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家族企业传承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创业的主力军,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的多元文化经历和文化框架转换为其创业学习过程提供了独特资源和路径,本文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动态建构主义视角,以6个家族企业的海归继承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提炼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关键过程要素,包括海外获取性创业学习、创业动机促发、实验性创业学习(直觉和编译创业学习)3个创业学习阶段中,文化构念网络可用性、通达性和情境适用性的构建策略及其与创业学习过程的互动协同机制,试图在家族企业传承背景下构建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过程理论模型,从文化心理学视角解读文化框架转换对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方式、路径选择和创业能力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为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这一独特创业群体的成长提供富有前景的答案,为家族企业传承和跨代创业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Simple exchange experiments have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trade their endowment less frequently than standard demand theory would predict. List (2003a) found that the most experienced dealers acting in a well functioning market are not subject to this exchange asymmetry, suggesting tha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market experience is required to overcome it. To understand this market‐experience effect, we introduc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uncertainty—choice uncertainty and trade uncertainty—both of which could lead to exchange asymmetry. We conjecture that trade uncertainty is most important for exchange asymmetry. To test this conjecture, we design an experiment where the two treatments impact differently on trade uncertainty, while controlling for choice uncertainty. Supporting our conjecture, we find that “forcing” subjects to give away their endowment in a series of exchanges eliminates exchange asymmetry in a subsequent test. We discuss why markets might not provide sufficient incentives for learning to overcome exchange asymmetry.  相似文献   

17.
杨坤  肖淑玉 《管理学报》2011,8(4):539-543
以57家中国服务企业为样本,通过均值比较和回归分析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同服务型企业多元化程度,以及多元化程度与服务型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服务企业中,经验服务业的多元化程度高于搜索服务业的多元化程度;服务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多元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