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实践存在论美学源从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现象学方法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超越中获得理论资源,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理论的知识谱系,同时它也吸收了现代哲学的一些营养.实践存在论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具有的存在论意义作为自身的理论支点,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启示,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重新研究审美活动的诸环节,并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审美活动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方法是种“回到事物本身”的方法,即取消传统的主客对立的“意向性”的方法,作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它对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作为现象学美学的代表,杜夫海纳运用这一方法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作了全新的诠释,使美学研究摆脱了传统的认识论美学,而发展成为一种强调人主体的感性、主观情感的存在论美学。这种美学研究的转向无疑为美学这门“感性”科学正了名,并且推动了美学研究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方法是种“回到事物本身”的方法,即取消传统的主客对立的“意向性”的方法,作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它对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作为现象学美学的代表,杜夫海纳运用这一方法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作了全新的诠释,使美学研究摆脱了传统的认识论美学,而发展成为一种强调人主体的感性、主观情感的存在论美学。这种美学研究的转向无疑为美学这门“感性”科学正了名,并且推动了美学研究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美学理论都应当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总体上说就是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具体而言就是将美学的哲学基础从近代以来单纯的认识论转移到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存在论根基上,在思维方式上由主客二分和现成论转换为关系论和生成论。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在美学上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肯定人生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或在世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中一个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肯定审美活动也是人的基本活动和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另一个重要体现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发生重要变化,从把探究美和美的本质当作美学的主要对象和出发点的现成论思路,转换成把探讨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及其现实展开——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主要对象的生成论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的论争,实质上关涉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美学、文学理论研究应该建基于何种马克思哲学基础之上等基本理论问题。在当代语境中,“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美学致力于在当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型的整体背景下打通“实践论转向”与“生存论转向”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董学文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辩中表述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存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缺陷,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祛除长期以来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遮蔽下的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美学的误读曲解,从而在当代语境下重新阐释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观点。在否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辩中,董学文提出所谓的“彻底的一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原理,不过是苏联模式的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直接复述或再度重申。从本体论层面看,这种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或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传统的物质实体本体论;从认识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符合认识论;从价值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客观反映或认识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客观中立的科学实证论。而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正是在此语境之下,显示出特有的理论意义与语境内涵。  相似文献   

6.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美学思想有所改进和发展,但两者的争论表明他们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真正的实践美学思想,既是对旧实践美学的思维方式的批判,也是在多元共存思维的基础上,从实践本体论和存在论角度切入美学研究,强调实践的艺术化和生存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进行了历时弥久的激烈争论,朱立元认为传统认识论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实践论美学势必需要得到新的发展,由此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就学术思想探索的精神而言,朱立元于当代提出"实践存在论"有其价值所在,但就其美学建构过程看,仍然在历史性和辩证性论证方面存在着难以回避的问题甚至是缺陷,这些问题足以削弱甚至摧毁"实践存在论"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围绕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引起了学界的热议。作为一直关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动态的学术阵地,本期我们特别组织了一组文章来呼应这场论争。在《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访谈》一文中,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者朱立元先生就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过程及这场论争的相关问题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的发展作了前瞻性的展望。其他四篇文章则是几位青年学人对此次论争及其衍生出的理论问题的一种纯学术的思考和表达,其中有对此次论争本身的关注和反思,有对继承前人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索,也有对海德格尔思想的阐发和对实践存在论自身的理论基础的说明。我们希望,这些争鸣有益于促进学界对实践存在论美学本身以及这场论争的认识,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包括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讨论与研究中来,共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美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根本对立的,而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来说又归因于"人类中心主义"及其所囿于的西方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主客二分,其本体论根源是形而上学的理性至上.主客分立使"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思想上表现为无限膨胀的主体性,在伦理观上坚持传统伦理学.只有构建生态环境美学,突破主客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否定传统哲学当中的工具理性,重建理性和主体性,坚持生态伦理观,重新认识和肯定自然的价值,才能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圆融共舞的共同体.这才是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美学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元方法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根本,综合西方美学的理论精华,充分运用各种学科方法和具体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对"实践"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它应当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实践美学终结论"者企图以认识论、庸俗进化论、双重标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等颠覆实践美学,是一种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完整体系,它不但不会终结,反而会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新实践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实践美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叶茂根深的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美学拥有得天独厚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实践的含义和结构决定了美学问题的特征和美的特征。语言论美学脱离社会实践,因此它发展到今天已举步维艰。从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之后的美学应立足于实践。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自我超越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它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后期美学同时具有认识论美学与实践美学特征,典型地体现了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从认识论美学向实践美学过渡的历史轨迹,是这一演变的中介形态,它具有哲学美学、认识论美学、实践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等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之共性,同时又在美学学科意识和审美主体论两个方面显示出强烈的学术个性。由于时代的制约,朱光潜先生未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备的美学理论体系,但是,这一理论在认识论美学与实践美学两个方面均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实践美学虽然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建构美学理论,但新实践美学对"实践"的态度不但没有崇拜性而且具有反恩批判精神,认为实践既具有建构功能,也具有转化和解构功能,强调了审美的自由性,阐明了审美活动的现代内涵以行使其批判社会异化的功能。新实践美学在对于马克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的深广开(?)之中,把当代西方人文科学思想从实践的角度吸收到美学中,扩大了阐释阈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演变历程,有一条若隐若现而又内在地存在着的逻辑主线,这就是从美的本质的争论到实践美学的论证再到艺术或审美的文化研究。这一学术转型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方面是理论观点的演进,即从美的本质的理论方位论争,到以人的本质为理论定位的实践美学理论建构,再到把艺术或审美的文化阐释;另一方面是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形而上”的理论推论到“形而下”的事实阐释。从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发展角度审视,这一变化体现的是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若将其置于当代世界美学乃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发展态势观之,这一变化呈现出了中国美学向国际学术旨趣的趋近或接轨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马利坦的诗学理论体系中,艺术是指人类的一种创造性和制作性活动,艺术的本质是人类实践智性的自我完善,它可以分为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两类。马利坦的艺术理论有着不同于前人的独特的美学内涵,这为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文艺创作的深层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实践观经历由个人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理论语境本身具有多维性。新实践美学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不同,新实践美学所理解的实践概念较之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发展。新实践美学对美学理论研究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推进。批评者可以在对新实践美学的观点有了"同情的了解"的基础上,指出这种理论观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不应该把美学观点的交锋变成对一个哲学概念涵义的反复引证。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美学与主体间性美学——兼答张玉能先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发生的第三次美学论争 ,即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 ,建立了现代主体间性美学 (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 ) ,开始了现代转型。这个历史过程尚未完成 ,但一定会完成。主体间性美学不仅克服了主体性美学的理论缺陷 ,具有现代性的理论意义 ,而且解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 ,具有现代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实践美学终结论”是一种极其有害、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论调,而且,实际上实践美学没有并且也不会终结,只会与时俱进,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首先,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就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不可能终结的;其次,“实践美学终结论”对实践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再次,“实践美学终结论”的理论根据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形形色色哲学和美学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本身的真理性就是值得分析和质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