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养老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不断扩大的老年群体已经很难从家庭中获得传统养老资源。本文探讨通过从社会化的方式来改革现有的社会福利体制,解决日益严峻的老龄问题。同时分析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弊端与问题,提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制、规范化、标准化养老机构的服务,才能确保社会化养老机构为社会提供更多地养老功能。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社会调查和综合比较发现,江苏省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存在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不足和投入方式不合理;养老服务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以及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偏低;老年人消费能力低和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影响成为制约江苏老龄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因素。建议消除认识误区、排除制度性障碍、纠正服务定位偏差,加快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围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及其体系建设问题展开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及其体系在内涵上属于一体多元的组织网络系统,依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低,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约束因素是多元、多层次的,包括政府体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组织机构自身因素等;改善策略包括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多方协作、多管齐下的运行机制,加强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作了分析,针对存在的养老机构建设缓慢,机构养老服务提供不足,机构养老供需失衡,服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将机构养老作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建立养老机构多渠道建设模式,提升从业服务人员的素质等促进西安市养老机构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老龄人口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基本养老服务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日臻完备,社区养老服务全面开展,政府大力助推基本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步铺开。但是,黑龙江省基本养老服务供需错配、养老服务从业队伍建设薄弱、社会各界支持经费不足、养老福利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基本养老服务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积极完善兜底性基本养老服务建设,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加大对基本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构基础性老年福利支持和监管制度,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化养老的需要,研究和创新养老机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对比分析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民办公助模式和PPP模式,PPP模式在增强养老机构发展活力、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养老服务提供水平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应当作为未来我国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家政养老服务模式是社会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村发展家政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质量,带动就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硬件条件的限制和家政养老服务机构或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规范等。需要个人、社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转变养老观念,加强农村家政养老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和加强农村家政服务机构或家政公司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人口的激增和养老开支的不断增大,政府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赤字压力,相关职能部门亟需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市场化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以此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符合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趋势,是顺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解决现有养老机构数量少、资金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民办养老机构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映射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搏弈关系,将大大推进我国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用SWOT分析方法,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分析民办养老机构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挑战,进而在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把握机遇、规避挑战的基础上,从政府、民办养老机构、社会三方面提出若干具有前瞻性的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朱咏梅 《社区》2008,(1):19-19
云南省各级老龄部门将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试点一年的“163”计划明年有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届时,老年人不用走出社区,就能享受6项服务。据了解,“163”计划是拓展社区养老服务的一条新路子,主要内容为一个城市社区建设一个老年服务中心,开展温情、援助、医疗、教育、康乐和维权6项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是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对南京市相关养老机构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人力资源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政府投入不够、人们对养老服务业存在一定偏见、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差、专业的人力培训的匮乏.政府切实起到牵头作用,建立坚实的为老服务的群众基础,培养和输送专业的为老服务队伍,建立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机制与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体系,是促进养老机构中的人力资源建设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机构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机构养老服务内涵、国内外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对养老机构功能层次上的划分与国外差距较大,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难以匹配,特别是床位需求与养老机构供给结构性失衡。将来,我国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待于从养老层次的细化、养老服务内容的完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加强机构养老服务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反映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的一种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养老趋势。文化养老不仅顺应了社会转型的新变化,适应了积极老龄化的新理念,而且对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文化养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文化养老理念薄弱、供需矛盾突出、政策体制不完善、实施难度较大等诸多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我国文化养老,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驱动,需求导向、多样开发,开拓创新、多化并举等基本原则,积极探求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老龄人口更易遭遇贫困的风险,面向老龄人口开展反贫困管理是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世界老龄人口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六大差异特征:区域性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家庭结构差异、种族差异及城乡差异。基于对世界老龄人口贫困特征的分析,老龄人口反贫困的公共政策选择主要包括:通过公共养老金计划向老龄人口提供“社会安全网”;延迟退休年龄;基于性别公平视角优化养老金制度设计;实现全面健康服务的可得性;提升就业质量,降低非正规就业;宏观经济增长战略转向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在对老龄产业发展历程、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三孩人口生育政策背景下老龄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老龄产业表现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细分行业同步发展的特点; 新一代老年群体在资金储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带动了对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和养老护理等方面的有效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普惠养老; 智能化、舒适化和便捷化的适老化产品改善了老龄产品的市场活力,需要对老龄产品的生产经营厂商引导形成稳定的社会资本投入规模,增加老龄产品多样性; 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培育养老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 此外,在运用多种方式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商业化经营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老龄产业市场秩序,确保老年群体合法享有各项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服务与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刊特邀邓微、张云英、成志刚教授就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笔谈。邓微认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及保障水平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欠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为此.应基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模式,推进城乡养老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强化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四位一体”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张云英基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日增,而长期照护资源短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完善农村老年人“四位一体”长期照护体系、应对银色浪潮的构想: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多方联动和合作提供包含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政府主导资金筹措和政策制定,社区作为服务体系和链接资源的主要载体,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家庭承担具体服务。成志刚基于湖南的调查,分群组和项目就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身体状况好、高中文化程度、养老担忧度低、新农保政策认知度高等群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参保农民对新农保中的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捆绑政策、政策宣传、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等项目满意度普遍不高。为此提出了修正捆绑政策,优化筹资机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层宣传,提高政策认知度;培养经办队伍,提高经办服务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支持老人就地养老是当前老年社会服务的一个核心实践。它不仅能够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度过晚年,维系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而且与机构照顾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分析我国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结梳理国际上的养老服务经验,提出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立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框架。这一框架试图将当前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多元主体纳入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类似家庭或模拟家庭)养老、结伴(老年公寓)养老等方面。最后就政府的宏观战略规划、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和构建良好的养老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政策的效能。老年人对服务的感受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可以借鉴以顾客为导向的满意度研究,来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效能进行分析。基于在天津的老年人调查,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公共服务的投入方面,是否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是否有老年餐厅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有较显著的影响,而是否有老年活动中心则不显著。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工作态度、职业技能、服务补贴等方面的评价,对满意度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公共服务部门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也是提高政策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垂直农场"。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养老院模式由于在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的服务相对欠缺,容易使老人的身心健康受到负面影响。而"都市托老所"将"垂直农场"的理念引入到养老院的建设中,观赏结合劳作,为老年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养老院单调、灰色的印象。笔者结合南京南湖社区的实践,本着"都市托老"的理念,引入全民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运用绿色生态的景观手法,积极探索老龄化背景下以"垂直农场"景观为依托的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的营建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日本老年福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有效、合理解决老年人社会福利、生活护理、医疗保健等问题。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较早,多年来已经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和法律体系。同属东方国家,我国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分析日本老年人福利制度和法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和需引以为戒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与挑战,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在2000年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步入老龄化进程中。通过对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一样,具有相同的老龄化原因、快速的老龄化发展、沉重的养老负担。日本在过去40年中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对我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