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深,空巢化、高龄化、慢病化等特征逐渐凸显,养老压力日趋严峻,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供给却严重不足。为探究养老需求与供给失衡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以江苏省为例对城镇居民养老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居民养老需求现状及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差异,并结合江苏省养老供给现状,以需求为导向对养老服务供需问题进行研究,明确供需失衡具体指征与内在原因,进而提出更新养老供给观念、完善养老供给层次及养老服务多样性、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建立标准化养老社区、进行养老社区与家庭适老化改造等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相对短缺的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障碍。在此特殊背景下,宗教机构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服务的补充形式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和发展。浙江温州基督教会柳市堂的“敬老之家”即是典型一例,它由宗教机构创办,借助宗教活动场所和教徒奉献,以非盈利方式向特定老年人群提供以精神关怀为特色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宗教机构养老受社会养老需求、宗教的慈爱精神和慈善传统、国家的社会政策、服务资源的供给、服务对象的主观意愿等因素影响。作为一种独特的养老服务方式,宗教机构养老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社会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以CNKI数据库中1998—2018年收录的养老护理人员文献为对象进行分析。然后引入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法与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探究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与演变趋势;最后在总结国外关于养老护理人员有效供给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为缩小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与养老护理人员供给的缺口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发现:1.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集中于老年人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机构服务与资源供给、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以及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与开发共四个方面;2.我国学者虽以养老护理人员为研究切入点,但其落脚点依旧是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满足,并未切实提出有效的人员供给策略;且我国关于养老护理人员的研究并未成体系,仅涉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基于现有研究,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就业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归根结蒂在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中对社会服务的忽视。文章在需求层次理论的框架下,从生命周期中人的价值出发,重新审视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和居家养老服务理念,通过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理念嬗变的梳理,发现目前养老服务供给理念存在的问题。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为目标,指出以尊严为核心的消费者主导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是提升现有服务水平和缓解供求矛盾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城镇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亦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养老服务供给的综合优势,是解决中国城镇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运行中存在着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培育专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老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群体。随着我国老年残疾人数量增加和家庭资源缩减,老年残疾人养老将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结合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需求,机构养老服务将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构建老年残疾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入手,建立政府、养老机构、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为老年残疾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系网络。  相似文献   

7.
康蕊 《调研世界》2016,(11):36-4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地理空间分布、服务内容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均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结论,体现在:城中心的养老床位少而老年人多,远郊区县的养老床位充足而入住率低,养老机构多提供日常照料服务,而老年人最需要的护养服务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基于北京市经济、人口、周围环境3个方面的宏观数据,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床位的分布及护养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周围环境设施关系密切.因此,建议从城中心到远郊进行养老疏解,加大郊区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调控现有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家养老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所长,是契合我国当前养老需求的一种养老模式。在医疗改革和养老服务供给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优化,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供给主体多元、功能互补、职责明确、有效合作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中国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关键。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阐释,理顺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机构各自的角色和职能,探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政府与营利机构的合作逻辑,可以为提高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合作效率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0.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并发症使得残障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加,而从事长期照护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十分短缺,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亦将愈加突出。运用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并通过年龄别残障率测算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变动状况,进而得到全国未来长期照护养老服务需求量。测算结果表明:2016~205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从652.02万人增至1 643.43万人,年均增加29.16万人;如果采取专业机构进行长期照护,2050年所需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人员150万人;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过程中,大幅增加养老服务人员配置量将给未来劳动力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增长。针对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有必要采取如下4个方面措施:一是坚持长期照护服务社会化,体现长期照护服务规模效应;二是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有效提升长期照护服务效率;三是鼓励低龄老人从事长期照护服务,有效开拓养老服务渠道;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实现长期照护服务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由于传统家庭照护的弱化,社区照护保障尚未完善,使得人们对机构照护的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仍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专业服务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机构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养老制度的完善、养老资金的筹集、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等为切入点,针对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所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家庭养老的日渐式微,由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应运而生。国家重视及国民习惯、政策共同体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和国家指导意见出台是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政策落地的两大动力,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供需矛盾是当前社区供给养老服务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等3个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的生成逻辑与运行现状,并据此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服务与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刊特邀邓微、张云英、成志刚教授就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笔谈。邓微认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及保障水平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欠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为此.应基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模式,推进城乡养老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强化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四位一体”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张云英基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日增,而长期照护资源短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完善农村老年人“四位一体”长期照护体系、应对银色浪潮的构想: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多方联动和合作提供包含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政府主导资金筹措和政策制定,社区作为服务体系和链接资源的主要载体,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家庭承担具体服务。成志刚基于湖南的调查,分群组和项目就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身体状况好、高中文化程度、养老担忧度低、新农保政策认知度高等群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参保农民对新农保中的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捆绑政策、政策宣传、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等项目满意度普遍不高。为此提出了修正捆绑政策,优化筹资机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层宣传,提高政策认知度;培养经办队伍,提高经办服务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们对养老服务需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城乡间的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公平问题也愈加凸显。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逐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服务性;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统一,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香港的院舍照顾服务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总结香港的院舍照顾服务发展的经验,认为其累积多年的服务经验对于内地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一定价值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社会调查和综合比较发现,江苏省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存在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不足和投入方式不合理;养老服务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以及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偏低;老年人消费能力低和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影响成为制约江苏老龄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因素。建议消除认识误区、排除制度性障碍、纠正服务定位偏差,加快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满足困难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实现服务对象老年人有效的需求表达,也是不断提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效果的必然要求。城乡接合部地区空巢老人是最为弱势的老年群体之一,他们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需求表达面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基于对S市SJ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城乡接合部地区空巢老人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各阶段需求表达的现状及成因,探讨了他们的需求表达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影响,并尝试构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0.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养老机构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的背景下,全国已有近200万老人在机构养老,未来将有更多的老人到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对养老机构的定性存在分歧,致使政策摇摆不定,或以事业视之,或以产业视之,致使养老机构的发展不能健康有序,养老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从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看,这一机构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上实际存在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承担了养老服务的职责,而赢利能力有限,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应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建设发展养老机构,应该从其非营利属性的本来意义着眼,确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建立宏观的行业管理体制,构建起以老人满意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