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实践命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传入中国之后,便实际地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作为一个理论的命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搞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和机制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才能中国化?“中国化”必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概括;“中国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化”必须批判地吸取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合理成分;“中国化”必须总结现代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毛泽东曾强调“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就必须“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公关》2012,(1):64-66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中国转移呼声的高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时代已经来临,对本土品牌而言,如何为之注入“国际化”的品牌基因、如何助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落地,已成为营销领域最新且重要的课题。我们在2011年10月份操盘的“福田拓陆者全球发布会”大型活动中,成功地为福田皮卡演绎了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福田全球经销商和客户的一致好评,成为业界“如何为本土品牌植入国际化基因”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3.
古城西安十月份举办了首届中国酒文化节。如何理解“酒文化”,如何看“酒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武复兴的文章也将给你增添别开生面的知识和趣味。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研讨会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的使命与中国学者的时代担当、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聚焦“学术何以可为”与“学者如何表达”,为进一步回答人类文明应当如何自处的“时代之问”与学者应当如何介入时代变革的“学术之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依循“何以助推—以何助推—如何助推”的逻辑理路三重审思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解释框架和实现路径,可见在现实性上,“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旨归”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何以助推”的基本理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铺筑了“以何助推”的现实凭依;“举旗帜”“走正道”“切实际”“聚民力”“筹大局”的深度践履构建了“如何助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尊师和为师两个方面入手,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师道”的基本内涵。认为传统“师道”所提倡的“尊师重教”、“尊师重道”以及注重“师表”、“师职”等优良传统,对古代医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分析指出,传统“师道”对解决当前中医教育如何“卫道”、中医学子如何“习道”、中医教师如何“传道”等问题,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孝”和“孝道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分析和论述 ,论证了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和“孝道教育”,如何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如何?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度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新闻行业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规划激励机制。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新闻从业人员对“同事关系”、“领导能力”、“工作弹性”、“社会影响”等“内在或激励因素”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报酬收入”、“福利待遇”、“升职机会”等“外在或摄生因素”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海归”变“海待”的报道,以及有关“海归”与“海待”问题的探讨或者争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那么,“海归”在中国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真的下降了吗?“海归”在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0.
在刚结束的以“未来品牌大幻想”为主题的“中国品鼎年度论坛”上,梅高中国总裁董立津在演讲开始的时候,针对近来越南愈演愈烈的排华活动抛出一个问题,“中国”作为品牌如何能让全世界认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文学,首先要追问的是何为“中国文学”?或者换一种提问方式:“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及其“观念”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学界关于中国文学观念的争论,长期滞留于“纯文学”还是“杂文学”、文学史上何时或有无“文学自觉”或“文学独立”等老问题。时至今日,老问题尚未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包括如何看待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和非虚构文学、如何应对文化研究对文学的“浸入”、如何甄别文学关键词之中大量的“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等等,则已然出现。刘勰讲“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故只有找到中国文学观念自身的关键性特征,才能真实而深刻地把握中国文学的神理与诗心。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学滥觞期的《诗经》和“诗言志”,以诗学与经学的兼合在源头上铸成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兼”者,通也;“兼性”者,兼通、兼融、兼包、兼怀、兼成、兼和是也。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表现于价值论是仲尼式“吾道一以贯之”,表现于方法论是彦和式“唯务折衷”,表现于文体论则是四库全书式“兼收并蓄,如渤澥之纳众流”。由价值论的“天行一道”,生成为方法论的“兼和两端”,坐实为文体论的“体备四部”,中国文学观念完成了自身的兼性建构,在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评价期刊质量成了期刊界的重要课题。然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存在很多问题:学术引导效应不力,“影响因子”对“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评价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科技“核心期刊”缺乏人力资本质量评价,科技“核心期刊”的行业分类不明确。如何优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遴选原则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遴选原则、遴选范围、遴选指标体系建设、遴选程序等方面必须进行优化;而且需强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强化科技“核心期刊”组织管理体制,实施科技“核心期刊”的分类指导,实施个性化管理,强化争创科技“核心期刊”,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至今仍存在着文化传统与哲学学科的双重合法性问题。如何才能使“中国哲学”既根源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又表达出人类普世性的“哲学”精神?文章强调应该通过民族性的文化寻根与普遍性的哲学寻根两条途径来寻求重建“中国哲学”的两个学理依据,真正实现中国哲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眼下,有这样一种风潮,中国许多行业都怕“洋人”。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垄断企业,只要一看到外资进入,立即就唱起“这样会失掉民族工业”的调子,中国将会产生如何如何可怕后果的情形,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5.
“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讨论传统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议题,但中外学界一直以来就其定义、范围、作用争论不休。归根究底则由于“朝贡”作为传统经史中对外关系的知识,被近代知识体系碎片化地整合为一“朝贡制度”的“学术概念”。因此,若要解决这些争论则应先从儒家经典释出“朝贡”一词的古义及其在传统经史知识体系的位置,继而分析其在近代知识体系建构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被纳入为中国近代史的命题。最后更要透过剖析费正清“朝贡制度论”,指出这一近代转型过程如何造成“朝贡制度”研究视野狭隘、史料单一等问题,从而反思如何突破目前研究困境。  相似文献   

16.
将“十六大报告”中相关理论创新的论述 ,与当前我校“两课”教学创新实践联系起来 ,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崭新的“创新实践”阶段 ,对这一阶段中“两课”教学和科研如何应对现实 ,实施“与时俱进”的创新、“两课”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时机进行理论创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STS研究中存在的无向化、无心化、边缘化、神秘化等问题,为此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内涵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形成科技生产力、构建与当代科技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形式等同社会发生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国马克思主义STS范式的解释功能,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转化形成生产力;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形成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作用;研究如何通过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形态作用;明确通过“中国梦”的实现条件,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通过这些努力,解决STS研究的“边缘化”“无心化”“无向化”和“神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一 《今日南国》2014,(1):25-25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冷战后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传统基金会通过发表文章、为行政部门和国会提供背景材料和研究报告、举办学术讨论会等多种方式,系统地、多方面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传统基金会近十年来在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如何输出其“中国威胁论”之“思想”并如何寻求影响美国政府对华决策。  相似文献   

20.
就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而言,孙中山“民族主义”及“驱逐鞑虏”、“排满”等口号的研究,多半停留在理论上。民族资产阶级在实践中究竟如何对待满族?辛亥革命后,统治中国达二百数十年之久的满族,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其具体情况究系如何?辛亥革命后,满汉“融合”的趋势加强,速度加快,其究系如何“融合”?本文试图以驻防八旗在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