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郴州, 字出秦篆。 战国中期, 楚于此置 “林” 邑, 秦置郴县。 西汉初, 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 治郴县城。其政区地名,历有宣凤、敦化、郴州、郴阳、苏仙之称,皆有历史文化渊源可考。  相似文献   

2.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集》中一篇相当重要的作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作品到底写于何时何地,写的是何地发生的事,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柳集的各种旧版本,原文大都书作“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北宋苏轼据此在《刘丑厮诗》中云:“此可名区寄,追配郴之荛。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可见最古的版本无疑是作“郴州”,那么文章写的当然被理解为在郴州发生的事。又由于郴州地近永州,因而必然又被人理解为作者在永州时作。南宋韩醇首先提出:“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按其语意却是认为写柳州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3.
五岭作为珠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文化上的华夷之界到楚粤分界的变化。本文则以五岭之一——骑田岭上的郴、韶两地为例,分析其从华夷之界到楚粤分界的历史过程,对五岭作为界的历史建构过程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在历史上流传着多种版本。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全宋词》收录的版本与湖南郴州苏仙岭“三绝碑”所刻此词存在几处不同,除此之外,地方志和历代评论性诗话的记载也有几处不同。经考证,现有苏仙岭“三绝碑”碑文和人们所熟知的《全宋词》版本均非少游原文。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的“三绝碑”1960年3月,毛主席视察南方,在专列上见到当时的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就问他:“郴州有个‘三绝碑’,你看过吗?”陈洪新回答说没看过。毛主席就告诉大家:北宋词人秦观被流放到郴州,写了一首《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抒发自己受排斥打击而...  相似文献   

6.
湖南临武蓝山矿夫起义是明朝末年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历时三年,“攻城掠邑,岁无虚日”,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和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在矿工斗争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由于资料缺乏且零散,此次起义的历史至今尚无专篇论述。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起事时间.明朝末年临蓝矿夫起义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饥荒和受李自成张献忠领导农民起义的强大影响。关于爆发的时间,王可宪在《临蓝坑徒三犯宜章纪略》中说,“崇祯八年乙亥临武蓝山饥,坑徒起畔”,又说“自乙亥至戊寅乱凡四年始平”,明确认为起义是崇祯八年开始的。桂阳、蓝山等州县方志都沿袭此说。(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卷三《事纪》载:“八年临武沙贼刘新宇倡乱,结连莽山九峰峒瑶,聚党万余,出郴攻郴州城。沙贼即矿  相似文献   

7.
何忠洲  李根 《今日南国》2007,(11):76-78
作为一名贪官,曾锦春并无特别之处:贪污受贿——目前公布初步查明受贿3000余万元,不明财产5000万元;以权谋私——在任期间光提拔亲戚就达40余名;包养二奶——2006年10月28日,曾锦春的情妇邝莉娥在广东乐昌市坪石镇被专案组控制,名下被查封1600万元;在任期间天怒人怨——郴州人送外号“郴州第一贪”;被查后大快人心——不同的录像都记录,他被“双规”消息传出的那几天,郴州及辖下县城的人们彻夜不眠,鞭炮响彻云霄,许多人激动得泪流满面,当地报刊亭上报道曾锦春落马的报纸卖到10元~20元一份,复印件也卖到了5元一份。特殊之处是他的身份——2006年9月19日,在和妻子、司机同时被带走时,曾锦春的身份是郴州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湖南省纪委与郴州市法院两位退休官员都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说了同样一句话:在郴州,曾锦春将纪委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8.
德宗贞元末,韩愈贬阳山,旋因政局变化而待命郴州,考证而得韩愈于贞元二十一年的七八月之交至九月二十日之间待命郴州。考察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州家申名使家抑”诗句,韩愈待命郴州长达80余日的逗留,应是受到了湖南观察使杨凭的压制与阻扰。这主要是因为韩愈是永贞党的反对派,政治上的分歧使韩愈、柳宗元关系蒙上了阴影,而杨凭亦是柳宗元之岳父。韩柳关系上的变化,使待命郴州后的韩愈在创作上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腊尔山苗族经商观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10月,我随课题组一行,对腊尔山农民、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及国营(或集体)经营者进行抽样调查与定点普查,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一份调查报告。苗区农民的经商观念对农民调查了约上百户人家,调查结果表明,当地人们小农意识普遍浓厚,对“经商”、“做生意”存在很深的误解,因而对“做生意”不感兴趣;又因没有吃透“经商”“做生意”的实质,因而现实生活中也少见其商业行为。严格地说,人们还只是接受了由“买’郴“卖”这两个过程所构成的交换活动,在他们的经商观念中有如下三个特征:特征一:“做生意一类东西”,即把家里…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19号下午,由湖南省旅游局、郴州市人民政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南岭生态旅游与生态功能区建设研讨会”在郴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湖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文杰,湖南省财政厅外经处处长邱望梅,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爱国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郴州必须整合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2.
作为风险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农业保险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不同国家地区的农业风险、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存在差异,决定各区域农业保险发展不同。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对实现郴州区域农业保险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湖南省纪委书记杨敏之与《南方周末》记者的“实话实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其中关于“一把手”的腐败难以遏制的话题,给我印象最深。他说:“谁能监督一把手?李大伦就是这个问题,他这个市委书记在郴州可以‘称王’。李大伦案的教训很深刻,很多腐败案都涉及到一把手。”  相似文献   

14.
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湖南省环境规制对污染企业数量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污染企业数量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且门槛值(人均GDP)为11 014元。第二,高门槛区间有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衡阳、郴州、常德、娄底、张家界等地区,低门槛区间有怀化、邵阳以及永州地区。第三,环境规制与污染企业数量的相关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现出“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特色和重要途径。湖南郴州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湘南学院充分利用郴州本土红色资源,推进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既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又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还拓展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有字句”中“有”后面的不同的数、量、名结构作宾语的情况 ,并探讨了造成“有字句”中动词“有”后面的不同的数、量、名结构的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结构内的因素 ,动词“有”所表示的“占有”、“领属”、“存在”三个语义特征影响着不同的数、量、名组合在一起。二是语言结构外的因素 ,也就是人类的认知与经验内化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这主要表现在 ,位于动词“有”前面和后面的两个名词所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制约着“有”后面不同的数量名结构投射在句法平面上  相似文献   

17.
由于唐宋诗词传播的特殊方式,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历来以异文流传,原文反而不传。本文以原词为依据,试从全词写景、抒情的特点,联系的特点,联系秦观当时创作此词的情感、心境,以及秦词的一贯风格,和此词流传的特殊情况,对原文和异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辨析,认为湖南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所保留下来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更符合秦观当时的创作实际,应视为秦观此词的原文。  相似文献   

18.
由于唐宋诗词传播的特殊方式,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历来以异文流传。原文反而不传。本文以原词为依据,试从全词写景、抒情的特点,联系的特点,联系秦观当时创作此词的情感、心境,以及秦词的一贯风格,和此词流传的特殊情况,对原文和异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辨析,认为湖南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所保留下来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更符合秦观当时的创作实际,应视为秦观此词的原文。  相似文献   

19.
修辞主体论     
一、修辞主体的概念所谓“修辞的主体”,也就是“修辞者”。说得更明白浅显些,也就是说写者。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修辞者”与“说写者”严格说来是有区别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说写者’郴是或都能成为“修辞者”的。所谓“修辞”,就是一种力图使达意传情尽可能圆满的语言调配活动。很明显,既然“修辞”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活动,它的目的是要使达意传情尽可能的圆满。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说写者作出一番语言调配的努力,并不是任何人不作任何努力都能使达意传情得以圆满的。因此,我们说,只有那些能使自己的达意传清朝着尽可能…  相似文献   

20.
“伴嫁歌”是湖南郴州地区嘉禾、桂阳、临武等县世代沿袭、代代相传的农村婚嫁歌舞。它以朴实婉转的旋律、缠绵忧伤的音调、诙谐逗趣的表演以及轻松愉快的舞蹈,反映了农村妇女的日常劳动与爱情婚姻生活。“伴嫁歌”作为一种民俗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处处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魁力,尤其是衬词衬腔的运用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