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作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歌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整个壮民族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时代在发展,世界各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趋势愈加强烈,保存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更为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壮族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是以整体性思维为视角,同时在产业化适度开发中传承,在动态中进行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2.
口耳相传的壮族山歌,源于壮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有其自身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冲击,以及新的文化因素不断传入广大农村,新的环境提出新的问题,壮族山歌文化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机遇也有挑战,现代化背景下山歌文化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口耳相传的壮族山歌,源于壮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有其自身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冲击,以及新的文化因素不断传入广大农村,新的环境提出新的问题,壮族山歌文化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机遇也有挑战,现代化背景下山歌文化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林铁 《民族论坛》2008,(6):17-17
<正>民族认同的提出都牵涉着文化变迁的问题语境。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在发展变化,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土家山歌所承载的文化符码和民族经验同样在发生变化。这使得土家山歌的传承与保护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保护,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场的保护和营构,一种民族价值理念的重新维系。  相似文献   

5.
师公戏在壮族戏曲中是一种形式,它也是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成长的年龄虽然不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舞蹈,在宗教文化中成长起来。它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了历史的磨炼,现仍在传承。从它在民族文化中可以传承下去的理由中得出,民族文化中的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可以继续保护与发扬。由于外文化不断进入、音乐品种的不断丰富增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从形成与发展方面对壮族师公戏进行讨论,从民族音乐方面阐述民族音乐的保护方式以及传承。人们对于本土文化认识不够导致民族音乐脱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使大众在对民族文化认识进行了转变。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宝贵财富积累,融合了民族特色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境。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从开展普查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科学的保护与传承制度和加强推广交流等方面,分析了如何保护与传承优秀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7.
壮族历史文化遗产是壮族人民在特定区域和历史环境中辛勤劳作、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具有壮族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称。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部分主体缺乏对壮族历史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深刻认识,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致使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存在失衡。因此,如何在开发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致力于其文化价值的保护,使其具有独立的文化属性而不是经济的附庸,并进一步探究壮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途径,是当前对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个歌唱民族。鉴于壮族先人社会的发展,当原始父权制社会确立之后,母权制势力还十分强大,男子不得不对女子作出妥协让步。男女聚会作歌,既形成了壮族先人的山歌文化,又成为壮族先人祭祀水神诉求丰收的礼仪。本文追溯了壮族先人山歌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时段,发前人之所未发,观点新颖。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变迁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渐消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人口流动的加剧,逐渐瓦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传承的群众基础;社会阶层的分化,逐渐解开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维系的情感纽带;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日益改变了壮族语言文化的生存土壤;现代化所滋生的工具合理性,日益使壮族语言文化发展受经济原则支配.另一方面,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壮族传统节日自成系列,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稻作文化色彩.壮族称过节为“吃节”.因而,节日是壮家人畅饮的盛宴、祭祀的盛典、娱乐的平台、交友的良机,凝聚着壮民族深厚的情结,承载着壮家人对人寿年丰、平安生活的追求与期待,储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铭刻着壮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具有调节身心、振奋精神、促进团结、增强信心、丰富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节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历代壮族先民运用方块壮字记录生活的诸多方面,经长期创作积累,形成了大量的手抄文本.这些手抄文本实质上就是保存于民问的壮族文献,是壮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根据在龙州、象州、忻城三县田野调查得知,目前方决壮字文献仍在宗教经书、山歌唱本、民间故事传说等特定领域流行.现存的方块壮字文本在民间的流传呈现出衰落趋势,但还将以艰难姿态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壮族山歌和歌圩,千百年来一直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并成为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何对待壮族山歌和歌圩,是关系到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问题。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区文化局、区文联等联合召开了壮族民歌、歌圩座谈会。大家认为,  相似文献   

13.
杨丽萍  赖程程 《民族学刊》2021,12(10):91-97, 128
以歌代言的壮族诗性传统的传承主体以丰沛的情感表达对宇宙、天地、山川以及圣灵的崇敬之情,也通过民歌演唱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壮族歌者心之所系、情之所寄、梦之所萦、魂之所牵和灵之所托,皆同他们的心灵感悟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他们的情感生活实乃壮族诗性传统得以传承与延续的人文根基。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民歌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应当涵容世世代代壮民族的情感体验和壮阔情怀,通过体悟壮族的情感世界,探索壮族诗性传统的传承,领悟壮族诗性传统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精神,感知壮族诗性传统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与心灵寄托的文化智慧,唤醒日趋淡漠的诗性文化记忆,铭记壮族经历过的欢乐与忧伤,重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建立起符合天地人伦本性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悟与表达机制,凝聚民族复兴的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凝结精炼而成的,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西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具有着极其丰厚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在其世俗化建构的表象下,其重建、复兴、重释、变异等过程都是在心灵传承机制的整合作用下进行的;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对后现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信仰的复兴与重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在桂西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提出了桂西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历史进步性、不可替代性、民族性等特点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了旅游中的民族文化整合与传承问题,结合具体个案民族文化主题项目"印象·刘三姐"对旅游环境导向中的民族文化和符号进行了以文化整合过程和结构的解析,以其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山歌的原生、再生、衍生方式加以阐述了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其重要聚集地之一;达斡尔族人口虽少但历史悠久,拥载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化"乌春"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当前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诸多保护难题;基于保护传承的现实需要,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把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推动达斡尔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推广壮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壮族各个分支族群,出版系列著作,从而达到重建壮族文化,增强壮族的文化自觉,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目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学者以及民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壮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辅相成,两者表现出高度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进程中,多重因素会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对其保护与传承形成消极影响。只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适时调整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选择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路径和设计,才能达到有效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