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李庄位于兵团第八师147团境内,为原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二十二兵团骑七师、农十师师部,该师三十团团部所在驻地,在原地方村庄小李庄以南玛纳斯河东岸边踏勘、屯垦,使这里成为玛河东岸军垦事业的开发地和指挥中心,部队在小李庄不但发展了军垦事业,还大力发扬南泥湾的革命精神,为周边的百姓和群众大做好事,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为兵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军垦戍边是边疆地区特有的现象,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又是军队属性的体现。军垦戍边造就的军垦文化与兵团精神是军垦事业的灵魂。文章通过故事嵌入式、场景复原、沉浸式体验、研学游等多种达到展示和弘扬军垦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新疆兵团军垦口述史研究是兵团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军垦口述史资料,既可补充兵团文献档案等文本史料记载的空缺,又可纠正文本史料记载之谬误。本文对军垦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基本方法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天山南北响起雄壮的军垦战歌,军垦战士用双手在新疆大地上绘出壮丽的画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巩固国防和边疆建设,曾做出卓越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我们飞抵新疆,访问受人敬重的军垦战士们。光荣的历史兵团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司令员陈实、政委阳焕生、哈萨克族副司令员夏尔希别克热情欢迎我们。阳政委详细地介绍了1954年12月兵团组建以来的全面情况。他的话把我们带进了兵团战士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流血流汗、艰苦创业的历史画面: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不久,戈壁荒原的夜色中,燃起了一堆堆篝火。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纪念馆)蓬勃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但发展现状千差万别,如何不断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兵团博物馆(纪念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管理体制、人才队伍、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网络新媒体六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999年5月 ,他的胆囊已经化脓 ,正在输液治疗 ,但当他得知农八师在一三三团召开民族团结教育现场会时 ,为能如期开会 ,他决然带药前往 ,并在该团三角庄民族分场等单位调研。他的工作精神使在场的师、团领导深受感动。他就是1993年调任兵团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的肉孜·依不拉音。肉孜·依不拉音带领部门全体同志做了大量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为兵团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特别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兵团每年5月都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并组织同《兵团日报…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由军旅人员、转业军人、五湖四海支边、志愿者等组建成的屯垦戍边、亦军亦农、永不换防的准军事化组织。兵团的非遗中有继承古屯垦英烈传说的项目,而更多是新中国以来富有军垦特色的非遗代表作。但因第一代老军垦多为古稀以上、耄耋之年的现实情况,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亟需国家法律法规的宏观指导与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中国非遗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缺,对兵团非遗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爽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72-7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由军旅人员、转业军人、五湖四海支边、志愿者等组建成的屯垦戍边、亦军亦农、永不换防的准军事化组织。兵团的非遗中有继承古屯垦英烈传说的项目,而更多是新中国以来富有军垦特色的非遗代表作。但因第一代老军垦多为古稀以上、耄耋之年的现实情况,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亟需国家法律法规的宏观指导与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中国非遗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缺,对兵团非遗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兵团军垦战士、职工群众在新疆屯垦戍边亦军亦农亦工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传承和享用的民间文学精神食粮,是兵团人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的真实体验和价值追求,是兵团人凸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和生动写照。本文在研读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其在新疆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地位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贡献;进而探讨其在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作用。通过对兵团民间文学活教材的认识分析,期冀为兵团非遗保护传承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命爱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1-65
兵团军垦战士、职工群众在新疆屯垦戍边亦军亦农亦工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传承和享用的民间文学精神食粮,是兵团人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的真实体验和价值追求,是兵团人凸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和生动写照。本文在研读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其在新疆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地位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贡献;进而探讨其在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作用。通过对兵团民间文学活教材的认识分析,期冀为兵团非遗保护传承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军垦歌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军垦官兵、职工群众集体或个人创作、传唱的反映兵团人亦军亦农、屯垦戍边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食粮。基本内容可分为军垦歌、劳动歌、生活歌。军垦歌表现了军垦人保边卫国是战士的神圣天职这一主题;歌唱一支劳武结合的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这一特殊兵种风范;反映军垦人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如:《老兵歌》、《中华儿女志在四方》、《伐木盖营房》、《绿洲美》、《军歌与山歌》等。劳动歌反映垦荒部队开荒造田、修渠盖房、种粮植棉、造林防沙等征服自然的且守边关且屯田的劳动情景。如:《戈壁滩上建花园》、《走向新城》、《打场歌》、《拖拉机》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2024,(1):24-25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自2018年第二师铁门关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师市以来,共有16个集体、53名个人受到自治区和兵团表彰。  相似文献   

13.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0-60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由军旅人员、转业军人、五湖四海支边、志愿者等组建成的屯垦戍边、亦军亦农、永不换防的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化组织。兵团民间文化艺术是几代军垦儿女、职工群众在屯垦戍边劳作、生活中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包括亦军亦农中的物质生产生活、社会组织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力量。本专栏三篇文稿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兵团民间文化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由军旅人员、转业军人、五湖四海支边、志愿者等组建成的屯垦戍边、亦军亦农、永不换防的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化组织。兵团民间文化艺术是几代军垦儿女、职工群众在屯垦戍边劳作、生活中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包括亦军亦农中的物质生产生活、社会组织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力量。本专栏三篇文稿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兵团民间文化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廖梦雅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6-71
兵团民俗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133团、143团民俗生活的田野调查,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方面观察与参与观察,运用民族关系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探讨,由此折射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动交融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6.
兵团民俗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133团、143团民俗生活的田野调查,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方面观察与参与观察,运用民族关系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探讨,由此折射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动交融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23,(12):37-38
进入新时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党委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兵地一盘棋,加快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坚持“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理念,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师呈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繁荣、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原来渺无人烟的荒漠上,随着军垦事业的发展,新绿州的开拓和扩大,工农业生产的跃进,一批崭新的城镇很快建设起来了。其中象石河子、奎屯、阿拉尔等地方,已经成为烟囱耸立、街道纵横、具有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新型城镇。石河子新城位于准噶尔盆地南沿,玛纳  相似文献   

19.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是我国文物行政部门的基层文保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以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将军纪念馆)为案例,对现阶段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问题以及保护规划的相关方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是我国文物行政部门的基层文保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以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将军纪念馆)为案例,对现阶段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问题以及保护规划的相关方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