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许多逻辑学专著和教课书在概念分类中都涉及到虚概念。很多人也承认虚概念是一种概念。但对虚概念的解释却多失之于片面。有的说虚概念“既无外延,也无内涵”;也有的说虚概念“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概念”,或“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幻想”。而且他们多以“上帝”、“神仙”、“乙太”等为例论证虚概念的荒谬。这些论述否定了虚概念存在的意义。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既可以反映客观,也可以反映主观。因为人类是有语言思维的高级动物,不仅能反映客观上存在的事物,也能反映因受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或构造的)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主观世界图景”。这种思维中产生的图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也要运用这个“主观世界图景”,并命之以“名”(概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都认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种观点是把意识的内容等同于了意识所反映的对象.意识所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当然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内容不过是意识所反映的对象的主观映家,它通过感性的或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大都把“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定义为“通过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思维形式”。对于这种“反映——属性”论的定义,有文对此提出疑义,认为不能解决虚概念和抽像概念的问题,理由是“反映一一属性”论说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预设了一切概念都有其被反映者,而且必须是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说,这个定义只承认在客观世界中有对应物的思想单位是概念,否则就不予承认。这样一来,“神仙”、“理想溶液”之类的虚概念,在客观…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以及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过程。因此,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通常人们所指的理性认识阶段。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思维方式。它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形象思维则不同,它又称“艺术思维”。它通常指文学艺术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  相似文献   

5.
意识是主观的,因为任何意识都要采取感性或理性的主观形式,据此应把意识现象民物质现象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经过人脑反映以信息形态构成意识的内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无论采取何种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其本身都是客观的。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构成意识的内容,承认意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要承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所以,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逻辑规律论     
一在相当多的逻辑著述中,把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理解为客观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这种观点的根本失误就在“反映”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反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反映出来也一定有个过程。那么在人的思维还没有反映出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之前,思维还要不要遵守形式逻辑同一律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不遵守形式逻辑同一律,思维就不能进行,也就反映不出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来。由此看来,用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来解释形式逻辑规律的本质是不行的。“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64页)那么“同样的规律”是什么呢?就是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者把观察生活的过程通过感受和思考的形式反映出来就形成了作文,因此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感受和思考必须存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反映,它往往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并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洞悉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感受可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引发,并且引起内心某种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某种类似的生活感慨,表达某种思想意趣,渗透个人浓重的主观意识。思考即把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通过理性判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概念反映什么?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般哲学均衡生产书与逻辑教科书早已有规定:“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有的则有所改动,说:“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但往往又规定:“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规定早巳为一般人所接受。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特有属性”是否等同于“本质属性”?概念是否只局限于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认识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自身。思维总是在一定方式下进行的。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用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亦即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一般说来,思维方式有  相似文献   

10.
以抽象概念作起点,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达到具体概念,这是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内容,也是“概念运动”的过程。概念运动是人的思维把握客观世界所特有的方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反映。因此,具体地阐明概念运动的实践基础,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日益朝着宏大、复杂和信息、因素众多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具有超前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思维的结果,即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是指思维的过程,即人运用概念来作判断和推理的功夫,也称思维方式。超前思维,就其思维结果来说,是指思维“超前反映”的能力,即思维的超前性。预见、预测和未来研究就是“超前反映”的表现形式;就其思维过程来说。它是指思维要超前于客观事物(思维对象)的发展而发展,是相对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发展间的关系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把真理的本质规定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笔者认为,真理只是客观的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一) 哲学发展史表明,人们对真理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认为真理是感觉和事物及现象的符合到认为真理是理性与规律的统一的过程。哲学一词按词义来说,就是“爱智”,也就是探求真理的意思,因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要把握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且要把握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即性质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可观测的最大范围內,现代科学业已查明,一切物质的结构性质都可以由下述六个基本参数量表示出来:电子质量、质子质量、电荷、真空中的光速、普朗克常数和万有引力常数。所以,世界的物质结构具有统一的物质的规定。物质的统一性必将通过物理基础的统一性反映出来。物质的概念正是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物质的统一性的认识,因为“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因此,当它是真正反映自在之物时,客观的规律性呈现为事物的逻辑规律。所以,由物质统一性可知,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由来假言判断是一种复合判断,它是由两个有依赖关系的直言判断构成的。传统逻辑中常以“如果 p,那么 q”作为它的通式。这种判断形式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理由与推断的关系、条件关系以及蕴涵关系的思维形式。正确地运用和分析这种思维形式的特点,对于人们在社会实践、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恰当阐明和精确理解客观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某种联系是有帮助的。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现象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形式逻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的本质问题之一。词义和概念的关系问题又是这个问题的中心。本文就词义和概念关系中的一个问题——词义和概念是否同样性质、同样程度的概括及从词义和概念的关系角度看朝鲜语词汇规范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词义和概念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概念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总和。对此国内语言学界几乎没有分歧。至于词义是否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人类理论思维的细胞,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抽象性,它将反映对象中的具体的个别特征舍弃,只留下一般的共性;其二是间接性,概念并不直接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而是通过对表象的概括和建构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三个世界的模式。一、三个世界的模式客观物质世界,称为世界Ⅰ。人类精神以两种方式反映客观世界,一类是形象的表象,称为世界Ⅲ;一类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称为世界Ⅲ。世界Ⅰ中存在着的是处于无限运动状态之中的物质。一切物体处于与其它物体及自身内部的无限矛盾之中。世界Ⅰ中的…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切复杂的客观事物都充满着多样性的内在矛盾。任何事物的矛盾运动都以一定的时间、空间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因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事物,都是矛盾存在的具体性及其运动过程的历史性的统一。客观事物的这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性为人们的抽象思维所反映和概括,便形成了具体的历史的思想方法。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矛盾,从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中,又在思维中再现和复制了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主观和客观  相似文献   

19.
关于概念的定义问题,李先煜同志在题为《概念反映什么》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其中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定义的观点,我们是赞成的。但是,李先煜同志否定这个定义的论据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不赞成“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概念定义。但是,我们并不否定有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存在,当然也不否认对象有本质属性,不否认“本质属性”这个概念本身。 李先煜同志是从否认事物有本质属性,进而否认“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的。他认为,“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的主要理由是:本质是内在的一般的东西,而属性是外在的特殊的东西;本质与属性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本质”来限定“属性”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 李先焜同志的这种观点是不能够成立的。 首先,李先焜同志关于事物属性的定义是不确切的。他说:“所谓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或事物的质,在这里本质与质是属于同一序列、意义基本相同的概念)在与其它事物发生某种关系时的外在表现。” 这个定义有两处不确切: 第一,在这里,发生某种关系的不是事物的本质与其它事物,而是事物与其它事物  相似文献   

20.
现代领导者肩负着领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改革,进行“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胜利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现代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必须迅速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现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以便向领导者和同志们求教。 对思维方式的含义、时代性、基本类型和特点的概要认识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指人们用思维(或思想)反映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固的形式(或方法),或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逻辑。具体地讲,就是人们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予见未来,从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自觉地奔向未来的方式。人们的思维方法,从根本上说来,只有相互对立的两种,一种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既唯物又辩证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另一种是一切从思想、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