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日益激烈的零售竞争,国内零售企业成长性如何?本文在构建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0年的数据,对68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判定,并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在规模、效益、负债和运营四个方面,成长性好的零售企业通常至少在一个方面表现甚好,而成长性差的零售企业往往在每个方面表现都不出色;除了百大集团和流程控股之外,其余66家上市零售企业可以被划分为稳定成长型、波动成长型、稳定负成长型和波动负成长型,不同成长类型的零售企业在年均成长率、成长率方差及成长率平均方差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对经济增长、创新国家建设有重要的作用,科学评价其成长性有助于为规范和促进它们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依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特征,提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然后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初步对企业成长性进行检验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模型。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揭示导致企业成长主要差异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企业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内部成长能力与外部成长环境相互作用影响企业成长性的角度构建了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基于评价模型确定了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60家农业上市公司2017—2019年3年的均值数据,采用熵值法与突变级数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的实证结果与评价模型相吻合,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行业差异与区域差异均较大。最后,提出了提升企业成长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实力和潜力,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市场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随着我国创业板的开市,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成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结合企业成长性理论以及创业板市场的性质、特点,构建设计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投资报酬状况、发展潜力状况五个方面选择了十六个财务指标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同时,选取2004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研究样本按照EVA是否大于0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验证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性.2012年5月统计显示,我国中小板企业共有671家,其中信息技术类有59家.选取2012年4月30日上市信息技术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中小板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分析中小板信息技术类企业成长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投资者角度 ,探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笔者认为 ,应根据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相应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种子、初创阶段使用定性指标建立评价体系 ,并用层次分析法 (AHP法 )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 ;对成长、扩张阶段建立定量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福建省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成长性与规模、上市年龄关系,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公司规模正相关;上市公司成长性与上市年龄负相关;公司上市年龄对成长性的负效应大于公司规模对成长性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1—2014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管理层特征和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并基于高成长企业与低成长企业样本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持股比重与房地产企业成长性显著正向相关;董事会规模、管理层薪酬和企业成长性成同比例关系,但不显著;房地产企业成长性与独立董事的比重有显著的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技术转移、知识积累与军民融合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本文从技术转移角度研究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形成、知识结构特征与成长能力.从技术、组织能力、企业文化三维度分析了技术转移及军民融合企业知识的结构特征,认为技术转移所导致的军民融合企业特殊的能力结构制约了其竞争能力与持续成长性,提出军民融合企业知识积累与能力结构提升机制,以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与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