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末作家的情感载体意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末作家选择"笼中鸟"、寡妇、恩妇等作为情感载体,体现了他们以悲剧心态体悟社会、关注自我,以苦闷与孤寂 的情感基调宣泄胸中不满与痛苦的审美追求。同时,这也意味着汉末作家的主体自觉意识最终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薛涛、鱼玄机作为诗人的创作角色与作为女性的性别心态,使得二人诗作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男性诗人的独特的情志世界:首先,薛、鱼二人一入乐籍、一为道士,加之女性的社会身份及情感经历的坎坷曲折,使得她们的生命体验较一般女性丰富得多,在她们诗作中,对自我生命体验的大胆坦露显示出女性意识的张扬;其次,二人诗作对外界寄寓情感的“感物”书写既有苦、愁、悲、怨等压抑情绪的宣泄,也有闲适、安逸、自得、欢喜心态的表达,而前者是其表现重点;最后,二人诗作在向内的自我省视中呈现出女性诗人的独特心灵世界,一方面有出于诗人的创作角色,对生活中真、善、美有其独特感受,另一方面出于细腻、幽微、敏感的女性心态,显露出对于不满、遗憾、痛苦的无奈接受与自我排遣。  相似文献   

3.
汉末至魏晋时期女性复仇文学主题真正形成。与同时期男性复仇故事相比,女性复仇在复仇动机、复仇过程、复 仇结局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魅力。女性复仇以其反传统性、反文化性,在礼与法的冲突中受到时人的肯定与赞誉。并 且,引起诗人们的关注,进入抒情文学,特别是乐府诗,为诗人们所咏叹。本文浅要地分析了其特定的文化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一以贯之的女性心态,源于专制统治对士大夫心理的压抑与人格的扭曲。晚唐诗人人格心理女性化的倾向主要在于仕途压力、生活环境及情感需要。诗人的女性心态在诗歌中的表现:一是对女性形象的刻划由意象化趋于生活化,二是通过女性形象表现自我弱者的心理,三是题材的细小纤柔。诗歌风格也因此而向着笔触细腻、含蓄深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歌具有二重性,既有男性化倾向又不失女性特质。二者看似矛盾,实际反映了女诗人应对男性中心文化的特殊心态与诗人作为女性的性别特质。这两方面体现了诗人作为独特个体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二者结合,形成了薛涛诗雄逸而又不失妍秀细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纯然是按照男性的意志模塑出来的,体现了男性世界的伦理和审美要求。从《诗经》到曹植的作品,古典文学描写女性美的技巧大体已完成,女性形象虽不失美丽和高贵,但终究少了点生动、性感和个性化的魅力。梁陈间宫体诗人专门描写女性的作品,在传统的表现手法之上发展了对心理和表情的刻画,由此获得对女性性感特征的细腻表现。他们对女性美观赏和表现的平常化,本质上意味着男性世界能保持中性和超越的目光,具有一定的心态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晋赠答诗的兴盛及当时诗人的交流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相与赠答之诗 ,始于汉末 ,盛于魏晋。现存魏晋各类诗歌 ,在数量上以赠答诗居第一 ,在质量上 ,赠答诗也堪称上乘。当时诗人以赠答诗为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 ,并赋赠答诗以“新诗”、“嘉诗”等专门名称。这些赠答诗人 ,主要出于邺下文人、正始文人、东吴遗少、二十四友、兰亭诸友等文化群体 ,赠答诗与之相应 ,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魏晋赠答诗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文人的交流状态及复杂的交流心态 ,凸现出魏晋诗人珍惜生命、张扬个人价值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8.
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摧伤的寡妇,分别寄寓着他们热烈的追慕与冷静的怜悯。但是,魏晋诗人对于这两类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井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和“寡妇”却一如既往地唱着昨天的歌,并千年不变地承传着古旧的文化心态。这种由男权文化所预设的“女性意识”,借助着“美艳”、“哀怨”的文本,在“怜香”,“悯孤”之心态的支撑下,流行几千年而很少遭遇文化意义上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性的抒情诗中 ,对话与独白作为两种非常有效的抒情策略 ,承担了女性突破沉默、确认自我的性别反抗。其中 ,对话体现了诗人借助诗歌寻求与说话对象的交流、期待与男性社会互动沟通的目的 ;而独白则是诗人以自我意识构造的一个独立的文本空间 ,诗人借此确保自我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两种抒情方式兼而用之 ,并且互为转化 ,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成为女诗人表现自我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缓解人生痛楚的良药。对话 ,是指诗人的写作态度提供给作品的一种对话性 ,叙述人或抒情者期待来自对象的倾听与应答 ,从而使自身参与多元的社会生活与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曹植现存的诗歌中,关于女性题材的诗歌有十多首,是曹植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是诗人借女性的情感经历寄托自己备受排挤与迫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苦悲怨情怀,代表了诗人此类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在解读这类作品时,就要结合诗人的创作心态,从表层形象与深层寄托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而诗人的创作心态,不仅与其自身的生平经历有关,还受到了社会文化心理与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态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需的重要心理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高等学校大学生积极心态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教育机制、环境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楚竹书方位词以单纯词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方位表达系统;这些方位词语法功能较强,能和很多词组合,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还可活用为他词;个别方位词用字尚未凝固。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竹书方位词的表义能力迅速提高。楚竹书方位词及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能够揭示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特征:方位意识渐趋明晰,抽象思维逐步提高,空间方位视角下关照等级观念、时间概念,更多关注自我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形势政策观的价值取向,就是我党在分析形势进行政策活动时所指向的一定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维护工人阶级的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作为党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们同时也是党在分析形势进行政策活动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知识男性与劳动妇女的爱情叙事大量而集中地出现在男作家所创造的文本之中.在这些文本中,美丽温情的女性都是"空洞的能指",知识男性的心灵挣扎与身体历练才是作品叙述的中心.男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对劳动妇女这一群体生存与命运的关切,其创作的隐秘动机是治疗男性知识分子的心灵创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之内,建立中国知识男性的自我主体形象,改变知识分子被权力政治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修正知识分子卑琐、不洁、可疑、软弱的"女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几种委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了传统男性心理和性格的嬗变以及对社会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男性作者假托女性身份表达某些情感时,是雄性心理和性格的弱化的表现,延及至今,是当前社会阴盛阳衰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塑造女性角色时,男性作者缺乏足够地揣摩,而是简单地将女性角色物化、道具化,这就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受其误导。发现并分析这些规律,便于更好地赏析古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福建省2015年首批免费男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男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编人口学资料和基本情况,调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0名首批免费男幼师。结果显示:(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在敌对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女幼师;(3)在焦虑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专业男师范生;(4)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高,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高;(5)在校自我感觉良好,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好就业、免学费和喜欢小孩,当前最大的困扰集中于技能课的学习,尤其是舞蹈、乐理和钢琴。  相似文献   

17.
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心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而司马迁个人特殊的个性气质也促使他深入到历史人物心灵深处与之交流 ,这两个因素使司马迁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心态。文章运用心态史学方法 ,讨论了司马迁对民族文化心理、帝王心态、社会群体心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变化,士人的心理世界也随之生变。爱国主义精神、理性意识、闲逸心态共同建构了南宋士人的心理世界。词至南宋几乎为士人所独享,士人们的心灵世界无疑会直接影响到词风的形成。于是,在士人们旋律不一的复杂心态的影响下,豪放、风雅、疏狂成为南宋词坛的主要风格。从南渡词人张元干、朱敦儒、陈与义到中兴词人张孝祥、辛弃疾、陆游;江湖词人姜夔、吴文英;再到遗民词人周密、张炎,等等,这些南宋主要词人的作品无不或轻或重、或隐或显地呈现了这样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七月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突破恪守妇道、信奉女德的传统模式,表现出敢于颠覆男权统治、背离传统价值取向以及向世俗道德标准挑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激情和力度。她们的出现为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瓦解和女性话语权的不断提升提供了一种可能,显示了七月派小说家具有超越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松柏西汉墓簿籍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州松柏西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中的大男、大女,指15岁以上包括免老和罢癃的成年男女。53号木牍性质应为"南郡事复口算簿",簿中的小男、小女指7岁至14岁需交纳口钱的使男、使女。47号木牍为"南郡卒更簿",簿中数字经计算大体吻合。三种簿书均存在大男与大女比、小男与小女比、使大男与大女比、使男与使女比、卒与使大男比严重失衡,而男女人口总数比例大致平衡的情况。这应是为了逃避赋役人为造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