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刊从1981年第4期至1982年第5期,有15篇文章在全国各报刊上转载或摘登。现将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登载情况简述如下: 1982年第2期《新华文摘》摘登了本刊1981年第6期发表的孟庆仁、林辉基二同志的《必须重视普遍群众的个人作用》一文。该文从普通群众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群众个人作用的历史发展、群众个体质量是整体作用的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包含对群众个人的重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必须重视普通群众的个人作用。1982年第3期《新华文摘》摘登了本刊1982年第1期发表的朱光明同志的《“民主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质疑》一文。文章认为我国理论界长期流行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部分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原理,也不是出自经典作家之口,更与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现状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2.
1920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时,正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的时期。这次代表大会,为加强民族和殖民地工作,成立了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大会通过的列宁起草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明确提出:“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这是因为这种接近,才能保证战胜资本主义,如果没有这一胜利,便不可能消灭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并指出: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但是不要同他们融合,要绝对保证无产阶级运动的独立性,即使这一运动还处在最初的萌芽状态也应如此。会议通过的另一个文件,即《土问题提纲初稿》,则进一步指出:“城市无产阶级应当引导农村被剥削劳动群众参加斗争,至少,也要把他们吸收到自己方面来。”特别是这次大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列宁在讨论民族殖民地问题时的报告,阐明了“任何民族运动都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因为落后国家的主要群众是农民……认为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反殖民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把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前途 ,引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方向 ,提出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和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把民族主义与阶级问题、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及殖民地民族解放问题联系起来,阐述其阶级属性与从属性,批判其狭隘性与破坏性,并基于殖民地民族解放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现实,提出"民族国家过渡"思想和无产阶级对待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策略原则,初步形成了民族主义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虽不成熟,但他们考察民族主义的社会历史视角、唯物辩证方法以及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都为我们深入理解民族主义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最近有同志认为,“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不是列宁的重要思想,这一提法对现实民族关系产生危害,主张用“民族间的差距”代替“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本文作者认为,这不是“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提法对不对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民族平等权利的大问题。列宁、斯大林提出逐步解决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需要分清的是:第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界限;第二、法律上的平等和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界限;第三、小资产阶级平等观和无产阶级所说的“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界限;第四、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与民族差别消失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列宁非常重视黑格尔关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己运动等思想,在对这些思想作唯物主义改造的同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普遍运动和变化的思想(逻辑学,1813年)未被应用于生命和社会以前,就被猜测到了。这一思想先公诸社会方面(1847年),而后在应用于人类方面得到了证实(1859年)。”这里列宁只标出“1847年”,而没有作详细说明。《哲学笔记》俄文版编注者在书末的第54条往释中认为,最先把这一思想公诸社会方面是《共产党宣言》。在我看来,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不符合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高原教授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提法:“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见该书1983年版第7页)。目前,这种提法使用较普遍,例如,赵明义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上海师范学院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问答》等书都是这样讲的。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第一,这种提法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确实讲过,“马克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的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实际上是在1978年以后才起步的,十多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有必要对它作一番哪怕是极简要的历史回顾。 我们认为,10余年来,世界经济理论研究获得的较大进展和突破,集中表现在以下一些重要问题上。 第一,关于时代问题。时代问题是个重大理论问题,是一国政治和经济工作的战略依据。过去,列宁提出的,毛泽东肯定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一提法占统治地位,没有人敢于提出争议。这种提法在“文革”中达到顶峰,似乎帝国主义的灭亡指日可  相似文献   

10.
反对民族压迫,“为联合而分离”是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精髓.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指导了苏联民族联合和国家建构,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影响了国际规则的改写.有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甚至也援引“民族自决”理论.进一步研究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理论来源、内涵、积极意义及其理论局限,可以深化对该理论的理解,深入认识苏联解体和世界民族主义运动与该理论之间的关联,更好地探究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政治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11.
列宁曾经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就爆发了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第一次世界革命高潮,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紧接着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都清楚地证明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放 《文史哲》2001,4(3):83-89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都是在马克思和列宁逝世后提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 ,则源起于 1 92 4年共产国际“五大”。其后 ,基于理解上的原因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上述三种提法都曾各领风骚。今后 ,随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还会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袁宏毅同志在《关于“物质”定义的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如何表述物质概念的问题,读后很受启发。我也本着探讨的精神,对该文提出一些商榷意见,请袁宏毅同志及其他同志教正。 一、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 《探讨》一文说,“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属于认识论范畴的,而且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所以这一定义的任务不是回答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上述观点。现在按照该文行文的顺序,考察一下该文的观点是否符合列宁的本意。 第一,从列宁物质定义的产生过程看,列宁的,物质概念是“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4.
论列宁对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的批判余源培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如何扬弃“左派”共产主义,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列宁对之批判及《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发表,具有重大的启迪。这是因为,一方面,在这本著作中发展了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近来,报刊上有些文章对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概念不够“全面”;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已经带来了“危害”,需要提出“补充”,或给民主另下“定义”;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的观点,并不是给民主下的定义,也算不得列宁对民主的本质认识,而仅仅是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超阶级的民主观,为了强调民主的阶级性才那样讲的;还有的抱怨传统的民主观总是片面地  相似文献   

16.
因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动过程,而是在经济基础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几个方面交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早在1921年,列宁同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之间就有过一次激烈的论战.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说他们关心的是提高生产,而列宁关心的则是政治,是“从政治上看问题”.列宁在回答这种责难时,深刻地强调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常识”.(《列宁选集》第4卷第441页)列宁还指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我们以为,以往哲学界把世界观单纯看作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统统在内)的根本观点”,把哲学方法论看作只是关于“总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这是不够全面的。抽象的“整个世界”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所谓“整个世界”,是由无限复杂和永恒运动着的“局部世界”或“具体世界”所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局部世界的看法,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都要受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支配、指导,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首先面对的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只能是面对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特定领域,因此,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经认为:“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毛泽东则认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当矛盾斗争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时则称之为对抗。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这部著作中,又进一步创造了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提法。指出,在人民  相似文献   

19.
“国家意志”这一概念,在马列著作中就有,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统治阶级“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列宁说过:“意志如果是国家的,就应该表现为政权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否则‘意志’这两个字只是毫无意义的空气震动而己。”(以上引文中的着重号是笔者加)这些论断明确指出,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但传统的提法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作为法的本质属性。那么,法的本质属性是提“统治阶级意志”好呢,还是说“国家意志”好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论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列宁是世界无产阶級和全体进步人类的伟大領袖。列宁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最杰出的貢献,就是他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与發展了馬克思主义。把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形成了列宁主义的理論体系。其中包括着他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