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民国时期,存在过一个以词坛名家陈曾寿为核心的湖北蕲水陈氏词学家族,其成员至少还包括陈氏从伯父恩澍、师关棠、次子邦直、从子邦武及婿周伟等五人。《烟沽渔唱》是民国遗民词社"须社"唱酬所结之集,载陈曾寿词十五首,其中有六首为张寅彭、王培军校点本《苍虬阁诗集》所未录,另九首未为《苍虬阁诗集》所取校,兹为补遗、补校,并对《苍虬阁诗外集》辑补自《采风录》的一首《六丑》略事辨正。陈恩澍、周伟二人词,最早似亦仅见载于《烟沽渔唱》,今一并辑出。  相似文献   

2.
张伟 《21世纪》2010,(7):48-49
在追随蒋介石的众多显赫人物之中,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与蒋介石渊源颇深。陈氏兄弟的二叔陈其美与小他9岁的蒋介石是结拜兄弟,陈家的第二辈人习惯称蒋介石为“蒋三叔”。陈氏兄弟后来一道进入国民党权力中枢,掌握人事和组织,成为那个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兄弟,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然而,  相似文献   

3.
素享“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之誉的蔡元培先生,是清末、民国以来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学贯中西,博精群籍,学识宏富,操守高洁,一生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为中外人士所敬仰。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2012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成立40周年。民国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年来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从昔日如履薄冰的"险学"成长为当今如日中天的"显学",可以说是国内民国史学科发展的缩影。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由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写的36卷本《中华民国史》的全部出版,标志着国内民国史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此承上启下的阶段,民国史研究室邀请海内外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于2012年11月3-4日在近代史所举办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回顾与未来走向高峰论坛"。我们希望借此次论坛,能集海内外民国史研究学术共同体之力,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的同时,探讨民国史研究"再出发"的路径和方向。本期"民国研究"专栏选取了此次论坛与会学者的一组文章,与学界共享。以往学界对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对联辑注(三)民族英雄;吾党战士。1944年3月17日,在延安举行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回民支队支队长)追悼大会上,周恩来送了挽联。民主团结;和平建国。1945年9月6日,周恩来陪毛泽东在重庆看望柳亚子先生,应邀为柳亚子的邻居卢国待题联。奋斗垂...  相似文献   

6.
正我在吴正镛先生家中见到的这张老照片摄于民国七年(1918),是吴氏家族旧影。照片中是一座典型江南风格的三间两厢二层大屋,大门拱券上刻着丹凤朝阳,两旁是一对石雕的万年青花篮,大门左侧墙壁上悬刻着"吴瑞明医室"牌匾;大门两侧为浙南儒医池仲霖先生题联:"泉香橘井源流远;座枕华山佳气多。"大屋背后即仲霖先生联中所题的华山——华盖山,山上萧瑟的树木枯枝,以及照片里穿着棉褂子的人们,显示出拍摄时间临近春  相似文献   

7.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被杀害。出于种种原因,从陈其美遇害几十年来,对于陈其美政治生涯的评价,褒贬悬殊,分歧甚大,有的誉其为“最纯洁、最勇猛的革命家”,有的  相似文献   

8.
谭春玲 《东方论坛》2012,(1):121-126
钱基博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其长子钱锺书先生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父子两代人身处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大时期,虽各有"德、言、功业",但两人因对"三不朽"的选择路径不同,成就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五四"前后两代知识分子间的代际传承与发展。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超越中西体用之争,凌驾于全盘西化和回归保守之上的治学路径是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深人,武汉大学出版社计划陆续推出由著名学者陈文新先生主编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因其采摭宏富、利惠学人,科举学专家刘海峰先生誉之为新世纪科举学六大工程之一。2009年9月,经过近30位专家学者三年多的努力,丛刊第一辑隆重问世。丛刊第一辑包括17种22卷,近3000万字,系统整理、校点了与科举相关的各类史料文献,堪称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 《稽愆集》原为明代嘉靖间兵部尚书翁万达自编的书信选集,原书早已散佚,只存序文一篇,现在我们看到的《稽愆集》四卷,是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翁子光先生重辑本。这个辑本,旁搜博采,精心校雠,其材料来源于几种翁万达文集的原始刻本,如邹刻《翁东涯文集》、翁刻《东涯文集》、《潮州耆旧集翁襄敏集》等,还有子光先生家藏手抄《东涯集外遗文》。其中邹刻本十七卷为翁万达的同年至交又是儿女亲家邹一山在翁万达卒后不久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杨明照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12.
颜林 《新天地》2011,(11):22
在川南一带,蔡锷将军征联求贤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众人皆知,1915年12月,袁世凯在美、日等帝国主义支持下,公然宣布推翻民国,恢复君主制度,自称"中华帝国皇帝",改民国5年为洪宪元年。演出了一场"登基"的丑剧。1916年1月,蔡锷将军亲率  相似文献   

13.
钱仲联先生称之"在乾嘉时殆可独步岭南"之诗人黎简,其诗作向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所重视,近年出版有梁守中先生辑校本<五百四峰堂诗抄>,然未得见黎简诗集手稿,故未能将其自删诗辑入.文章将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所发现的黎简诗集手稿中自删诗19首辑出发表,以补缺憾;同时从作者与读者的不同角度对删诗动机及所删诗的价值做了简略的分析讨论,认为从作者的角度来分析,黎简删诗直接动机是求善求美,也不排除随性所至,而从读者的角度去研赏,这些所删之诗多与刊出之诗有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兰甫曰:“陆氏《切韵》之书,存于《广韵》之内,澧校定《广韵》切语,粗得陆氏体例。”(《切韵考·声类考》)陈氏系联《广韵》,考得其声类、韵类,而定其书名为《切韵考》,此以《广韵》为据而定《切韵》之声类与韵类者,陈氏以后,学术界对此均以为系创举而无异义。唯陈氏所定系联之条例,现代学者尚多异义。陈氏定系联反切上字之正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 ,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顾问、原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 ,苏州大学终身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因病经抢救无效 ,于 2 0 0 3年 12月 4日中午 12时 18分不幸逝世 ,享年 96岁。钱仲联先生生于 190 8年 9月 2 6日 ,原名萼孙 ,号梦苕。祖籍浙江湖州 ,生于江苏常熟。钱先生早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长期担任大夏大学、无锡国专、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 ,桃李遍及天下。钱先生德高望重 ,著述等身 ,为中国学术文化与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崇高声誉。钱仲联先生生前对本刊极其关心 ,热心赐稿 ,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钱仲联先生的辞世也是本刊的重大损失。今特发表钱门弟子的几篇回忆恩师的文章 ,以表达本刊对钱仲联先生共同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 ,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顾问、原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 ,苏州大学终身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因病经抢救无效 ,于 2 0 0 3年 12月 4日中午 12时 18分不幸逝世 ,享年 96岁。钱仲联先生生于 190 8年 9月 2 6日 ,原名萼孙 ,号梦苕。祖籍浙江湖州 ,生于江苏常熟。钱先生早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长期担任大夏大学、无锡国专、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 ,桃李遍及天下。钱先生德高望重 ,著述等身 ,为中国学术文化与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崇高声誉。钱仲联先生生前对本刊极其关心 ,热心赐稿 ,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钱仲联先生的辞世也是本刊的重大损失。今特发表钱门弟子的几篇回忆恩师的文章 ,以表达本刊对钱仲联先生共同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 ,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顾问、原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 ,苏州大学终身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因病经抢救无效 ,于 2 0 0 3年 12月 4日中午 12时 18分不幸逝世 ,享年 96岁。钱仲联先生生于 190 8年 9月 2 6日 ,原名萼孙 ,号梦苕。祖籍浙江湖州 ,生于江苏常熟。钱先生早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长期担任大夏大学、无锡国专、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 ,桃李遍及天下。钱先生德高望重 ,著述等身 ,为中国学术文化与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崇高声誉。钱仲联先生生前对本刊极其关心 ,热心赐稿 ,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钱仲联先生的辞世也是本刊的重大损失。今特发表钱门弟子的几篇回忆恩师的文章 ,以表达本刊对钱仲联先生共同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胡适研究的新园地──介绍《胡适研究丛刊》第一辑刘方由耿云志主编的《胡适研究丛刊》第一辑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丛刊的形式,收集了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研究胡适的学术论文及回忆文章,共30万字,书前有谢冰心、顾廷龙、季羡林、萧乾的题字,书中还选录了...  相似文献   

19.
陈匪石是民国重要的词学家,《宋词举》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词学著作之一。文章考察了《宋词举》编选的学术背景、编选体例等,探讨《宋词举》独特的选词学价值与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民国词学观念的演进以及陈匪石的师承、交游与创作,分析了陈氏的词学思想的渊源与特色。对陈匪石这部苦心孤诣的选本加以深入研究,不仅对于准确把握陈匪石的词学思想,透辟地分析陈氏词学与晚近词学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清晰理解和认识民国词学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而为民国词学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提供细致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褒卒年考     
北周作家王褒的卒年,史书之中语焉不详。陈寅恪先生认为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庾信由洛州刺史征还长安,其时王褒已逝,但没有说明具体年份。曹道衡先生则认为:“王褒的卒年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建德三年(574)”。然而,《周书·庾信传》云:“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