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学潮流的转换,一方面固然受到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亦需考虑政治因素的作用。讨论清代诗学,宗唐与宗宋的争端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康熙诗坛唐、宋诗风的消长,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尤深。当诗歌被用来作为一种显示国运盛衰的工具,并由帝王亲为示法时,士人们尊唐抑宋的诗学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
从<宋诗类选>及<无锡县志>中辑出<全宋诗>失载之窦纲其诗,并通过宋人文集勾勒出其人大致生平;同时对<全宋诗>所收苏绅诗歌亦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之诗歌,是其思想和行迹的记录。早年的刘师培,投身革命。他曾更名光汉,是与光复会“光复汉族,还我山河”的宗旨相合。而其当时发表的大量诗作,则多宣扬排满的主张。当然,作为民族革命的理论基础,“国粹”之说在他的诗歌中也得以弘扬。嗣后,刘师培首鼠两端,投靠端方,其诗歌则反映了他叛变的思想动机。而刘师培在诗歌中,也抒写了其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所在,当然还有他没有公开宣示于人的学术评价,包括对自我的评判,这或许更接近其真实的想法。阅读刘师培之诗集,更可以体会刘师培的诗学宗趣和诗歌风格。再通过梳理他与诗友之间的交谊赠答,判断其在晚清众多的诗歌流派中受湖湘派和同光体的影响,从而确定刘师培在近代诗坛之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刑部主事。二十四年(1898年)以湖南巡抚陈宝箴荐,得光绪帝召见,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作,与谭嗣同等同时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在近代诗坛,刘光第本应其《介白堂诗集》占有一席之地,《民权素》所载南村《摅怀斋诗话》云:“余于近代诗人诗,每喜搜览,恒少称意者。散原诗之外,有富顺刘光第《介白堂诗》,亦为一时杰作。散原以古奥雄奇胜,介白堂则以清新俊逸胜也。”胡先辅亦言:“戊戌六君子皆号称能诗,……予独以为刘裴村之《介白堂诗》,不但为六家之冠,近世亦鲜有能过之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严复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实际状况为证,论定严氏确应归入学家的“同光体”诗派;继而剖析严复渐趋倒退的政治立场,视诗文为“小道”、仅可作“怡情遣日”之具、追求醇正古雅的文学思想,以及对国民素质低下的片面认识,揭示了严复传播西方文化与固守旧诗观念这一矛盾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晚清的光宣年间,中国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分隶于各种政治力量的诗人.有着不同的政治见解。或保守,或激进,或中庸,他们在自己的诗歌里畅怀吟唱,汇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强音,也谱写了中国诗歌史上的辉煌篇章。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诗歌中所表现的诗人的理想境界与政治追求,既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探讨,又能够清晰地勾勒中国近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卫中  刘和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128-132,138,158,159
总集不仅是作品的总汇,同时也具有文学批评的功能.这既体现于选诗的范围、数量比例以及风格等客观展示之中,又表现在总集的序、跋、凡例、圈点、批注及其他相关主观论说中.其中圈点和批注,最具批评功能.总集评点是辑选者、作者与读者直接对话、交流的层面,充分体现了总集的批评价值.作为诗歌总集的集大成者——清人辑选清诗总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圈点、批注形式外,其评点还与诗话关系密切.清人在辑选清诗总集的同时,往往撰写诗话,为辑选者读诗体会和理论总结.同时,清人在辑选诗歌时,又辑录诸多其他读者读诗、品诗之文字,因此,诸多读者参与其中评点诗人、作品,亦为清人辑选清诗之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席佩兰,乾嘉年间常熟女诗人,人称"随园第一女弟子"。在乾嘉兴盛的江南女性诗坛上,席佩兰有重要的影响,其显著特点即对诗的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的多元、语汇使用上的新颖、诗学理论上的建树。从席佩兰的《长真阁集》可以看出名师指点、伉俪互动、诗侣酬唱对女诗人成长的助益,对女性诗坛兴盛的促进。  相似文献   
9.
风云变幻的时代,常有变幻风云的人物。当谭嗣同以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向漫长而腐败的中国封建制度宣战的时候,这位“戊戌变法”的巨子,成了“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在我国近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作为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作为伟大的诗人,他把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情感,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写成具有浓烈战斗气息的诗篇,催人醒悟,鼓人斗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测阳人,生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四年遇害,享年三十四岁。著有《莽苍苍斋诗》。  相似文献   
10.
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为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殚尽心力,以一位封建皇权捍卫者的面目出现在近代政坛。解放以来史学界一直把张之洞看作“旧学的维护者”(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认为他“既为封建皇帝所称道,亦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欣赏”。(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或许正是出于避免陷入政治论争,即使在对张之洞其人作了全面客观评价的今天,也鲜有论及其诗者。事实上,张之洞在“同光体”风靡一时的近代诗坛别开一路,以所谓“唐诗派”主将著称于世。近人胡先骕曾赞誉张之洞“以诗领袖群英,颉颃湖湘、江西两派之首领王壬秋、陈伯严,而别开雍容雅缓之格局,此所以难能而足称也。”(《读张文襄广雅堂诗》)钱基博也认为“晚清名臣能诗者,前推湘乡曾国藩,后称张之洞”(《现代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