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世纪以来,西方消费市场对茶叶的旺盛需求刺激了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独占地位使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与此同时,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在茶叶贸易中赢得了自己的利益。由于19世纪中叶印度、日本、锡兰等国茶叶开始大量出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地位不断下降。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已不可能继续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实现贸易优势,但发展相对优势的茶叶商品出口仍可以使中国取得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2.
王兆刚 《东方论坛》2008,(4):87-91,10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等国颁布了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宪法的新宪法。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此进行了及时引介与热情宣传,当时出台的多部宪法文本也大量移植了世界新宪法的内容。1920年代中国对世界新宪法的宣传与移植,是对前一阶段学习西方制度不成功历程的反思和改良;反映出知识界与立宪者希望借助立宪避免和消除西方社会种种弊端的愿望;也是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结果。世界新宪法对民国的宪法观念与宪法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论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和移植,拓展了文艺理论建设的视野和思路,对于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长期滞留在古典主义的历史阴影之中,新时期文论在"文革"结束后三十多年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从"唯情内转"到"唯利外转"为主线的演变转化,审美特性与社会生活趋向统一的现代美学课题始终未能得到理论思维的关注和解决,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和移植亦随之出现较大的偏差,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引进和移植上。深入研究新时期文论在引进和移植西方现代美学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模式和出现的主要问题,从而建立既不同于"西马"又不同于"苏马"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这是中国当代文论重要理论课题和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翻译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近现代法律用词的引进和翻译。我国近现代译学界以日本为中转站,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把西方近现代法律概念移植到中国,奠定了20世纪中国法学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出口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MS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而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和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逐步成为推动茶叶出口的主导因素,中国茶叶的出口要从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进一步巩固茶叶产品的独特化优势和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的安徽省,茶叶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其出口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从安徽茶叶出口现状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茶叶出口面临的困境,认为阻碍安徽茶叶出口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逐年提高,内部因素是茶叶种植及加工阶段的卫生条件不好,粗放式经营导致茶叶中的不健康物质含量超标。其次,从HACCP视角出发,分析了突破茶叶贸易瓶颈的大方向,并对HACCP体系在安徽省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突破贸易瓶颈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对内严格监控卫生风险点,对外实时关注贸易壁垒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法律现代化代表着人类弃旧图新的意志和愿望。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走中西法律结合之路。从传统文化里搜寻精华,从理解国情里发现规律,从西方成果中汇总经验,从移植法律中缩短距离。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西方式的图书馆的影响之下,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刺激之下,在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和从西方移植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虽然由于当时历史的局限与资产阶级的局限,近代图书馆还不可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它在普及文化、社会启蒙、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以及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移植要考虑原发语境和移入语境,延异是德里达解构策略失误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在西方将其移植到翻译研究中来时,这个失误便构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而在其移入到中国翻译研究时,又产生了更大的失误。通过分析延异移植时所产生的缺失之处,可以看出延异究竟对翻译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并可以对翻译究竟需要怎样的形而上学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传播对宣传之偏重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是在当时中国遭受外来先进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论是新闻实践还是新闻理论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然而新闻事业传入中国后,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宣传”的变异,从而导致西方新闻事业和我国新闻事业对“宣传”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宏观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清末西方法律的植入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法律改革是西方法律移植中国的开端。西方法律的输入不仅改造了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传统,也使得西方法律文化深深植入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本体,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律移植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的本土资源,晚清法律改革的成败颇值得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2.
法律移植的实现程度与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紧密联系,同时法律移植也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产生很大影响。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意识的阻滞因素,理性移植西方法律意识并加以本土化。正确对待法律移植与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关系,将有助于使法律移植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特征与演变,分析了专卖制度下烟草产业存在的垄断现象,并与其他烟草大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反垄断法》对烟草产业的适用性及其与《专卖法》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经济运行通报等官方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1-2006年中国卷烟价格、税收与消费需求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此间中国的卷烟价格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同期烟草工商税利提高131.42%,年增长率达到18.35%,而此间中国的卷烟消费量也提高了24.03%(年消费增长率达到4.61%),并未出现因卷烟价格、税收提高而消费量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出现的烟草消费需求、税收、价格同时增加的影响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面对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要实现对烟草消费的有效控制,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对此,国家必须采取积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包括税收、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减少烟草需求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可能提出符合国情,并能有效控制烟草消费需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西方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产生的话语景观,近年来一些中国学者为了解决文艺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而将其引入中国,但是,语境的错位注定了这只能是一次尴尬的话语移植。  相似文献   

16.
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当前印度的茶叶出口竞争力强于中国。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茶叶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树立茶叶品牌,规范茶叶出口竞争市场;开拓绿茶的国际市场潜力,加快红茶品种的发展;强化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完善茶叶市场交易流通机制,建立统一的茶叶市场拍卖平台,以提高我国茶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2,(33):8-9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独特而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来对所有的社区进行管理,更不用说把西方社区的管理模式简单移植过来。因此考察中国社区的特点,探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于研究新思路、制定新办法,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津浦铁路安徽段建成通车,以英美烟草公司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烟草企业(洋烟)开始染指铁路沿线的烟草生产、加工和销售,对进入铁路时代的安徽近代烟草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改变了铁路沿线烟草主产区的种植结构、不断加大了对主产区烟农的盘剥以及加深了对民族烟草加工业的发展的阻碍等几个方面.虽然从客观上说这种影响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安徽烟草业的近代化水平,但这种“资本主义化”的畸形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安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跨文化传播竞争力,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与形成差异的梳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认为西方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这种起源与形成差异成为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包括对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进行改造,并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即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以“集体性不意识”和“前反思性接受”的方式,对西方的“现代化范式”进行“移植”,导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性范式危机,扼杀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建构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如何实现邓正来以建构“依据中国、走向世界”为学术定位的思想,是赋予超越于学派、阅历和研究旨趣之差别的中国知识分子“殊途同归”的、艰辛漫长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