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胡谷乔 《统计与决策》2006,(16):178-179
管理层收购是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管理价值的一种激励模式.本文分析了管理层融资收购的效应,针对国有企业负债融资现状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融资进行了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2.
符大海  王晟 《统计与决策》2006,(24):133-135
在管理层收购中管理者面临巨大的风险,且常常由于-些没有意识和预计到的风险导致管理层收购失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佳途径是使管理者在收购前充分意识到收购活动的可能风险,避免盲目行动.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意向、实施和收购后调整整顿三个阶段对管理者的可能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管理者的风险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实现的有效方式是人力资本股权化,其中管理层收购是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为我国国企改革和国企经营者的激励提供一条道路,也是我国企业与世界接轨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流行的热门词汇当然是MBO(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它是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MBO既可以是对某个目标企业实施,也可以只对某一集团、跨国公司某一子公司、某一分公司,甚至某一具体部门实施。  相似文献   

5.
纪杰 《统计与决策》2005,(18):88-90
本文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事件的超额收益率以及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发现,实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股东财富效应显著,并结合现阶段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MBO作为企业杠杆收购方式的一种,曾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的运用。实施效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近几年,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间,也掀起了一场MBO的热潮。但是,MBO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国的一些特殊国情,MBO在我国的实施还有待探索。本文对国内外实施MBO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国内外MBO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实施MBO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融资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兼并收购者筹集足够的资金以实现目标,还可以降低收购者的融资成本和今后的债务负担。 一、融资渠道的选择 企业兼并收购的资金按来源区分,可分为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 1、内部融资渠道 内部融资渠道是指从企业内部分解资金来源,筹措昕需资金。其来源有二:一是企业自有资本金。二是企业  相似文献   

8.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通过融资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取得公司控制权的新型股权交易方式.MBO属于杠杆收购(LBO)的范畴,但与一般杠杆收购不同.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该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杠杆收购就被称之为MBO.一般的企业买卖或资产重组,强调的是收益权,而MBO的实施除了收益权外,还有控制权、共享权和剩余索取权.MBO既可以对企业整体进行收购,也可以对企业的子公司、分公司甚至一个部门进行收购.早在1972年,美国的KKR公司就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实施MBO的公司.1980年,研究企业购并历史的英国人迈克·赖特发现并命名了MBO.随后,MBO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谈多娇 《统计与决策》2007,(18):130-131
企业接管与杠杆收购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企业接管和杠杆收购业务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局面,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者的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0.
在管理层收购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管理层收购通常是一种溢价收购.换句话说,管理层愿意以比现行市场价格更高的价格收购企业的股权.由此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参与收购的管理者客观上不会无缘无故的将自身的财富转让给不相干的第三方,他们之所以愿意为股权支付更高的价格,一定是因为他们发现被收购企业在收购后会具有更多的财富.那么为什么管理层收购后企业会具有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的来源如何?能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被收购企业价值的被低估或者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财富转移"吗?  相似文献   

11.
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行的融资行为。近年来,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我国各级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融资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工具,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及时了解这些创新的直接融资工具,并学会正确的运用,对于繁荣地方经济和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股票融资的4种途径和债券融资的5种工具,希望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尽早熟悉这些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3.
企业融资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扩张,文章针对企业融资能力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企业融资能力TOPSIS评价方法.在给出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评价指标权重信息部分可知的情况下,构建了确定指标权重向量的多目标函数.在获得实数型指标权重后,给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供了基于过度自信条件下的行为融资决策分析框架,该框架把管理层的过度自信与融资决策相联系,以便解决理性条件下资本结构文献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标准融资决策理论认为经理一般使用啄食融资顺序,不愿意利用外部资本市场或低债务水平,但是在考虑过度自信后,经理为投资融资偏好发生变化,过度自信的经理融资首先考虑的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我国偏好股权融资的这种现象,在行为财务理论的前景理论框架内,结合破产约束、负责条件约束及激励约束,以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与权值函数为基础构建了股权融资的管理层价值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管理层偏于股权融资倾向的原因,并就其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以管理层人员薪酬差距为被解释变量,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薪酬与持股等为解释变量,得出影响管理层人员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资产规模、董事会规模和董事薪酬。法人股比例、企业资产规模、董事会规模和董事薪酬与管理层人员薪酬差距正相关;国有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和管理团队规模与管理层人员薪酬差距负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资本结构影响收益和风险,是企业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因而企业必然存在一定的融资偏好。研究融资偏好,合理解释融资偏好的产生原因,对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有效约束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融资偏好.并对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融资是银企间一种博弈的动态均衡结果,文章借助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融资博弈模型探讨了各风险偏好企业的融资逆向风险选择,并阐述证实了收益预期、风险偏好和利率对于融资企业守信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伟 《统计与决策》2005,(24):113-114
与银行的关系型债权融资相比,风险投资实质上是一种关系型股权融资,具有重要的相机治理功能,因而在高风险的企业融资中能较为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对我国风险投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这一话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较早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很多,例如1984年(Myersand—Majluf)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即"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1999年Shyam Sunder and Myers又从融资偏好为出发点,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得出结论"先内部融资,再外部债务融资,最后选择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在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