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早期从事边疆民族考察的学者在西南地区汇聚最多,显示本地民族状态远较其它边疆地区为复杂。当时有些学者曾对西南少数民族之调查研究表示怀疑或反对,他们认为本地人群大多早已汉化,民族调查所作之"民族"识别反而会影响中国民族的团结。即使在中国民族识别完成后,部分西方人类学者仍基于其对"民族"及"族群"(ethnic group)的认知而对西南民族分类与识别表示异议,西南各民族内部之地方族群亦有重新识别的吁求。本文将说明造成此现象的一些地理环境、人类生态、历史(含历史事实、记忆与心性)背景,并藉此强调结合人类学、历史学与现实关怀的反思性研究之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从事西南民族历史的调查研究中,近些年来围绕着费孝通先生在《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一文中所指出的“藏彝民族走廊”问题,愈来愈引起有关学科和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者们的进一步重视。由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等先后组织的“六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及其已陆续发表的各种形式的“考察报告”或论文论著,都一再表明“这条走廊正处在彝、藏之间,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的园地。它们共同向我们民族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应当进一步搞清楚这整个走廊的民族演变过程。”费先生接着又形象生动地把这一“走廊”比之为“有点像下围棋”的棋盘,只要“一旦串联起来”,就  相似文献   

3.
我负责作序的这本书,是已故岑家梧教授的遗著《中国原始社会史稿》。岑家梧教授是广东海南岛澄迈县人,1912年出生。1931年秋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社会系读书。1934年夏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立教大学及帝国大学研究人类学和考古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写了《图腾艺术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1月初版)、《史前艺术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3月初版)、《史前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40年1月初版)三部著作,这三本书从今天看来还全有参考的价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从日本回国。在抗战期间,他曾在云南昆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西南民族社会的研究工作。在贵州大学和贵阳大夏大学、四川社会教育学院等校社会系当教授,并到西南民族地区如云南东北境的嵩明、贵州东南的荔波及四川巴县一带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历史.现状.发展: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于2007年4月14日~15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下面简称“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云南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会历时六天,于十月十九日在成都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由云、贵、川、桂、藏、渝五省区六方民委共同倡议,由四川省民委牵头,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具体组织下召开的。 参加这次会议的十八个民族的一百六十多位同志中,有党政领导同志,有老专家,也有中青年学者,还有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实际工作者,人才济济,显示出西南地区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学术队伍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研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战略,既要着重宏观总体规划,又应顾及微观经济决策,体现和适应当前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趋势。初探西南数省(区)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倍感强化联合开发西南民族经济之必要.七多七少的现状纵观包括川、滇、黔、桂等省(区)经济发展概略,必须正视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尚待开发的严峻现实.从一定意义上看,“七多七少”正是这一现实的“多棱镜”折射。  相似文献   

7.
龚荫教授从事民族教学和研究几十年,成绩斐然.先后出版了<明清云南土司通纂>、<明史云南土司传笺注>、<中国土司制度>、<中国民族政策史>和<民族史考辨>等学术专著,这些著述均获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和优秀成果奖.现已75岁高龄的龚荫先生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写出了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系列著作(约计190余万字),<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概要>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从近代石门坎民族教育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威宁石门坎学校的创始人塞缪尔.柏格里(Samuel pollard)是英国中华基督循道公会西南教区的牧师,他22岁来到中国,深入苗区,在穷乡僻壤开办教育11载,最后为救冶苗民不幸感染伤寒而客死他乡。这种为教育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对我们今天从事民族教育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蕃"在唐宋"四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南蕃"是伴随着"蕃"作为各少数民族总称谓的出现而出现;史家将"西南蕃"定在巴蜀之南,主要以汉牂牁故地少数民族为主,尤以"西南五(七)姓蕃"为著,这与常璩、司马贞的思想一脉相承;"西南蕃传"的出现继承了史家单独为西南少数民族立传的史书编撰体例,其内容是对汉代史家西南民族地理观的部分继承。唐宋史家对"西南蕃"的认识是对整齐划一的华夷"五方之民"格局的反映,是西南民族地理格局现实及人们方位观的反映,是秦汉以来西南民族地理观嬗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价值传承是价值观研究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西南各民族具有核心意义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和外在表现,弄清西南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及其传承方式,对西南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努力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西南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呈现出民族种类众多、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多样等特点。西南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发展与国家的安全、稳定及人民共同富裕紧密相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重视、学界关注。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支持研究、发展历史和民族关系研究、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尤中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民族史专家、学者。他从1954年执教云南大学,从事中国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至今已52度春秋。他培养了大批的民族史教学与科研人才,其中14位博士、20多位硕士都已成为高等院校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广厦多有栋梁材!同时,尤中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科研领域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自1957年8月以来,已先后出版《南诏史话》、《僰古通记浅述校注》、《云南民族史》、《云南地方沿革史》、《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及其《续编》、《中国西南民族史》、《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13.
西南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学研究"主要指我国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即文化人类学研究,它是广义的"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部分。以地理范围论,是指对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重庆,以及湘西、鄂西等地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关这类学科的研究。反思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对西南民族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的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西南民族学研究承上启下的发展时期。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今后还有许多亟待加强的工作:注重我国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编好西南各民族完整的民族志;继续整合力量,深入开展西南民族的综合与专题基础研究;将各民族特色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鼓励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加强民族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朝代。清代的民族法制 ,在以前历代民族法制的基础上已臻于完备。清代除总的制定了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法规 (《理藩院则例》)外 ,又先后分别制定了青海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西藏 (《藏内善后章程》等 )、新疆 (《回疆则例》)和西南“苗疆”(《苗汉杂居章程》等 )地区民族法规。这些民族法规既有其“统一性 ,又有其不同之处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法规各有其特点。清代的民族法规 ,对于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和平安定 ,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大家庭的巩固 ,都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建国初期的民族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的民族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邓小平同志建国初期为西南民族大学 (原西南民族学院 )的两次题词和在西南民族大学的重要讲话为例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建国初期的民族教育思想 ,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0 0周年 ,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培养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国2005年以来的西南民族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文章着重对西南民族史研究、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西南民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柬埔寨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二十多个民族。吉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最早定居在柬埔寨的古老民族之一。少数民族有占族(亦称占族越南人,集中于磅湛、唝吥等省)、普农族(集中于北部高原地区)、傣族(集中于西南边区)、库依族(集中于北部磅同省境内)等。另外,还有几十万华侨和中国血统的的柬埔寨人。 根据我国大量古籍文献记载,柬埔寨民族起源于我国古代云南省境内的昆明族(即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4次年会"2008年10月在武汉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改革、和谐、发展,关注的热点是西南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知中国民族学的"华西学派"、构建和发展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青年论坛、推进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改革和科学发展.这里对这次会议从三个方面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李绍明教授长期致力于西南区域人类学和民族学界的交流、合作与发展。为了推动西南各省区民族研究的合作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初,马曜、李绍明、何耀华、余宏模、平措次仁和童恩正等联合西南地区民族学界的同仁,发起并成立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推动了西南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会的有关研究成果现已构成了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自成立以来开展的重大学术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南区域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论坛主要围绕"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理论对话、‘藏彝走廊’与西南民族研究、民族认同与宗教、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研究及民族识别与西南民族的研究、国家走廊与贵州民族研究"五个专题对西南地区发展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