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艳霞 《经营管理者》2013,(18):100-100
在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下,要想实现煤企的新跨越,必须走科技进步、人才强企的道路,即要把握技能化、专家化"两个方向",注重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人才的科学配置、激励以及"回炉学习",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对国内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出,指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不管是"拿来主义"还是"培养主义",都要做到建立一整套人才甄别系统、好的人才招聘渠道以及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才能发现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是人才资源价值的现实化,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就需要政府、用人单位、现有人才群体、人才市场、新闻媒体等全体动员,共同努力,要营建人才"沃土",大力引进各类人才,聚集人才资本;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基地作用,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快速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所区域医院的发展,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看有没有名医、名人、名后生等"高、精、尖"人才梯队。本文主要谈淮安市一院多措并举,围绕中心业务"育"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聚"人才,优化发展环境"留"人才的做法与成效,供相关区域医院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企业人员流动率居于高位,致使企业培训活动陷入了低收益甚至是亏本的困境,本文列举了当前企业为了降低培训后人员流动损失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即"三板斧"——"砍"、"限"、"诱",分析了这三类措施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训后留住人才的两种新招数——人才信号的内隐化和培训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6.
<正>人才工作往往受一些人才效应影响,如果能巧妙地发挥这些人才效应的作用,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用"酒井效应",提升自身魅力引才"酒井效应"是指企业用尽浑身解数招揽人才,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就会自然而然地汇聚而来。对于一个地方来说,这一效应同样适用。一要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并进,推动绿色跨越。优化城市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经济效益,大力实施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戴燕玲 《经营管理者》2011,(7X):376-37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座城市要赢得主动权,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为贯彻落实人才政策,加大引才力度,拓宽引才思路,创新引才机制,更好服务南安市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战略,本文通过描述南安人才现状、存在问题、经验做法等,阐述了南安人才工作情况,论证了破解引才的途径,得出了引才要"两手抓",一手抓平台建设,一手抓机制创新。只有打好这套"组合拳",才能实现人才"引得进"又"留得住"。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为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人才特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年多来,人力资本在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呈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验区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增长极",形成了人才带动企业、企业聚集产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7月以来,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作用,掀起全民创业高潮,舞阳县从实际出发,决定成立"乡土人才创业智囊团",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部就绪。舞阳县"乡土人才创业智囊团"共有100人组成,主要成员包括省市农业科技领域权威专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理财专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康熙王朝"就像一个大型的企业,有着权力至上的管理者"康熙爷",有着各个分工不同的"部门",还有着如今企业晨会一般的早朝。在当时内忧外乱、动荡不稳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的"康熙爷"是以怎样的智慧和魄力将朝廷内外整治的井然有序,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康熙盛世呢?不妨让我们穿越那段气势恢宏的历史,看康熙大帝为我们展现王者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1.
人才个性心理结构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块未被充分开发的"处女地",但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培养人才、考察人才、任用人才以及优化国民素质均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力军"是"主力军"的基础,两者在功能定位、经验实力、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领导者着力推动"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对夯实人才基础、强化集体行动和优化人才培育具有积极意义。为此,领导者需从找准定位养思想、严于律己重务实、取经学习练本领等方面着力,推动"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深入工作过程选择切合实际的校企合作的"典型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进、相互交融的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财务信息化"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危机浪潮席卷全球,百业不兴,面对市景低谷与萧条,企业怎样才能摒弃传统物本主义经营理念的束缚,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逆流而上,完成从陈旧模式到新颖理念的炫目转身呢?本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并阐述"心力合一,科学管理"的企业经营模式。所谓的"心",即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所谓的"力",即健全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心力具备,再配合科学有效的细节管理体制,企业便可以轻松掌舵,驾驭成功之帆,驰骋飞扬。  相似文献   

15.
"黑马"现象是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公平化的必然产物,是干部年轻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是打破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表现。但"黑马"现象频发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是通过干部考试选拔而来的"黑马"不能全面反映"黑马"的综合能力,二是推荐环节的缺失为一些腐败滋生了空间。要公正看待、科学对待"黑马现象",以健全提名推荐程序、从严把控推荐提名,大胆任用群众提名的"黑马",加强对"黑马"的全面考察等举措保证"黑马"成为"千里马"。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很多企业认为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应该作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出版社中人力资源的地位、人力资源的现状、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招聘情况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出版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测评:人力资本评估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个体行为差异进行研究,这就是人才测评的雏形.人才素质测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测量学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基础上,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测量和评价的方法体系.它始于西方的职业心理指导,有些类似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但它是针对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组织特性来进行的,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性.人才测评既包括"测量"又包括"评价",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訾其伦 《领导科学》2012,(23):53-54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十分重视人才,他把人才视为"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墨子·尚贤上》,下引《墨子》只注篇名),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亲士》);把推崇、任用贤能之人视为为政之本,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主张"尚贤事能为政"(《尚贤上》).墨子在《尚贤》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及管理的策略和举措,在当时的人才思想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启示,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子的选人标准和原则 1.崇德尚才的选人标准 墨子在选人上坚持崇德尚才相统一的标准.墨子认为,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即包括德行、能力和学问三个方面.三者中,墨子把德行视为首要的、根本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建议统治者"列德而尚贤"(《尚贤上》).在墨子看来,其一,人才应该德行敦厚,怀兼爱之心,行仁义之事,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  相似文献   

19.
在近期召开的科技创业企业座谈会上,吴江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指出,"目前我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数量较多,但发展总体规模还不大;新兴产业的亮点较多,但单个产业的亮点不多"。如何采取有效路径,在已有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中甄选和培育"小巨人",帮助他们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是我们快速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群体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协助区人才办等相关部门,通过数据调查、赴兄弟县市学习和召开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对科  相似文献   

20.
梁胜 《决策探索》2003,(1):32-3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方,到2002年8月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已达41万家.而在投资热的背后,是2300万经过挑选的中国人才涌向了外资企业,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人才市场到来了.由此,引发了新一轮中国人才大流动.人才专家们称这次人才大流动为"第四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才经历了4次大流动,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出于复兴经济的需要,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但文件也严格限定,流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