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流自然"是皎然论诗的审美理想和"文章宗旨".皎然的"风流自然"诗美观念揭示了诗学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重视"真性情"的抒发,并紧紧围绕着"自然之美"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措意"、"作用"、"苦思"、"取境"、"中道"等一系列重要的诗歌创作问题,从而使得"自然"诗学观念更加丰富.皎然的"风流自然"诗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以及后世诗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然说是我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是集诸家关于诗歌自然风格的有关言论而成。作为一种诗学理论,它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渊源,具体说,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以儒佛思想为补充的传统哲学思想的衍生物,与三者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建构的是跨文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迈纳把重点放在原创诗学的阐发以及文类中介的建立上,在东西方文学文本的比较中自然升华了文学本质、特性以及功能的思考,因而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入思方式.迈纳秉承着跨文化的视野,历史动态的诗学观念以及开放的襟怀,自由地畅游东西方的文学艺术领地,尽管如迈纳自己所说,这样做仅仅是一种尝试,但是已经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世界诗学的瑰丽景色,开阔了我们的思维与视野,给人以前所未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对英国诗歌史的考察都体现出诗学的自然进化思想,诗学进化思想是用自然循环的周期来看待诗歌的演变的一种观念。20世纪初的胡适和闻一多也通过诗学的自然进化思想来为新诗的合法性辩护,他们的诗学进化思想是中国文史“通变”观和这尔文的进化论合力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润华对唐代诗学的痴迷,实质上是对唐代诗学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精神矢志不移地追求。这一美学追求就是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自由的诗学精神。王润华在司空图身上所追寻的精魂正是一种自然-自由的诗学精神。王润华的诗歌和诗学里总能找到司空图诗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便是诗之精魂的聚集。王诗是司空图诗的现代表达。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文化哲学外延,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顶峰。在追求理想人性的过程中,浪漫主义自然诗学虽然露出了非理性的端倪,但还十分朦胧,其深层仍未割断与自由、平等的理想和理性主义思想的联系,浪漫主义诗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在“自然”的境界里找到了终极归宿,其深层蕴涵了释放人的非理性内容的潜在欲望,但同时这种非理性的背后,也隐藏着诗人们对人的处境及命运与前途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缺席和文化的消解注定了于坚诗歌"自然"主题的原生态特征.于坚诗歌中的"自然"始终是作为"他者"存在而非人类文化的附庸物.亲近自然的同时也意味着于坚对于摧毁自然的现代文明的某种质疑.于坚诗歌昭示着中国诗歌一种全新诗学思维方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蒲伯是著名的英国诗人,又是建立了完整诗学体系的批评家。从分析其诗歌创作入手,有助于深刻认识其批评理念的细密与精微。在恒常之思与妙笔通变、法自然与原道、机智说与妙悟说三方面存在着比较研究的契合点,它们反映了中英诗学中人文精神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是以荒野自然为背景,指归一个自然的王国。诗人不只停留在要爱护自然,而切切实实地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号召我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沉思,倾听自然的呼唤。斯奈德认为诗歌是"生态的生存技艺"、是"真正的工作"、是"永恒的能量"、是"诗意的栖居"。他的诗学是强调整体论的生态诗学。  相似文献   

10.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是以荒野自然为背景,指归一个自然的王国。诗人不只停留在要爱护自然,而切切实实地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号召我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沉思,倾听自然的呼唤。斯奈德认为诗歌是"生态的生存技艺"、是"真正的工作"、是"永恒的能量"、是"诗意的栖居"。他的诗学是强调整体论的生态诗学。  相似文献   

11.
弗罗斯特是大自然的顶礼膜拜者,诗人用毕生的精力,把其对自然的崇敬升华成了一种浓浓的生态诗学信仰。本文力图从静谧空茫的审美体验,启迪人生的哲学感悟,充满理性光辉和博爱情怀的大地伦理思考和崇高神圣的生态诗学信念四个方面来阐释弗氏独特的生态诗学信仰。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心灵的"后花园",人类心灵的"净化器",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人类精神境界的"圣经"。人类只有融入自然,其精神才能够健康成长,"回归"于自然状态,重返失去的"精神家园"。弗氏生态诗学信仰对于解决现代人类精神危机和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中国诗学以自然真美为宗,但对自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以杜甫为代表的诗人追求苦思入化的人工自然.在他们看来,苦思是达到入化的必要途径,入化是苦思的必然结果.苦思入化既是杜甫诗学自然观的集中体现,又是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自然观念虽滥觞于齐梁时期,却因对陶渊明自然诗风的忽略或评价不高,并未发掘其应有的真正内涵,在理论观念和文学之间造成历史错位.而李白不仅在人生态度方面,而且在艺术实践方面,都自觉秉承道家的自然哲学观念.他倡导"清真"自然的审美理念,实为中国诗学自然观确立之贡献最巨者.李白诗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开、天时期道家(道教)思想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同时而稍前的书学"自然至上"的理念颇有姻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南宋著名理学家包恢重“自然”的诗学观。对于诗歌创作,强调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须自然而发,以自己情志才性的自然发露与有感而应的自然之鸣,形成诗之自然本体;审美主体善于发现把握表现对象客体自然之美的本质,造物气象,须自大化混浩中沙汰陶熔出。得天工造化之妙,方见精彩;文体运用与艺术表达须自然而为,摒去人工匠气,臻至“天巧”境界。包恢的诗学以心学为根柢,在宋代程、朱理学家的诗论中别树一帜,是中国诗学批评史上颇有光彩的一家。  相似文献   

15.
中西语言哲学观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中西语言哲学思想的对比,阐述了中西诗歌在语言结构、视觉效果、作者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中西诗歌在创作上存在着含蓄自然和强势说明的两种基本态势,从而加深了对跨文化诗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废名新诗理论与传统"自然"诗学有着极深的渊源,主要表现在其提倡情感的自然性、感兴的当下性、境界的不隔性以及主体的自由性等方面.度名自觉接续古代诗学生命,带有极其强烈的建构目的,只有从其利用传统诗学资源、创造现代新诗学的"目的论"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废名诗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六朝诗学领域,关于诗歌的本质和功用的理论概述,除“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诗学命题外,实际还存在着一种视诗歌创作为游戏娱乐的诗学观。尤其是公宴诗的写作包含着典型的游戏娱情的内容和特点,体现出六朝游戏娱情诗学观的基本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这种诗学观中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今文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对晚清诗学的影响是双重的,它不仅具有一般学术法则对诗学发展的规约性,而且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决定了晚清诗学的发展演变。从发生学上来讲,"今文学"的兴盛与晚清诗学的演变往往表现出同构对应、共振同行的关系。晚清诗学演变在诗学生态、诗学主体、诗学行为、诗学接受、诗学价值等层面都与"今文学"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而且,晚清相关诗学家与诗派的诗学演变也体现出与"今文学"发展较为相似的对应性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最伟大的自然阐释者之一,诗人华兹华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并将这一理念带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诗人的生态思想逐渐为评论家发现研究。本文将尝试重读《水仙》,来探讨华兹华斯的生态诗学思想。诗人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精神的关系。诗中流露出了鲜明的生态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