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2.
随着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的局势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美国相继对其全球战略和东北亚战略作出调整.针对东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特殊战略地位,美国以"利用与限制"和"遏制与接触"两大政策来框定其东北亚战略,以确保其在全球及东北亚地区的超强独霸地位.  相似文献   

3.
朝核危机视阈中的“停战体制”:流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不安和核危机久拖不决表明,1953年建立的停战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局势发展的需要,而在东北亚地区构筑新的安全保障机制已成为大势所趋。六方会谈的各参与方在高度重视朝核危机和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都应以客观和现实的态度看待朝鲜的生存关切,尽量规避狭隘的传统地缘政治观念与零和游戏的机械思维,努力从根本上促使朝鲜半岛停战体制的转化与和平机制的理性塑立,这不仅有利于朝核及其连带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在本地区实现多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战后 50多年来 ,日朝关系一直处于没有建交的非正常状态 ,196 5年《日朝关系条约》签订 ,日本政府只承认韩国为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府 ,实际上关闭了日朝建交的大门。 80年代以后 ,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 ,日朝关系也逐渐解冻。通过政党外交 ,日朝终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过大 ,虽然经过 8次会谈 ,却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即告终止。 1999年 12月 ,中断了 7年之后的日朝会谈终于恢复 ,但能否取得进展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受到美朝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吸引了世界各大战略力量竞相追逐各自的战略利益。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和控制该地区油气资源开采的主导权,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利用其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传统影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措施以制约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高调宣称重返亚洲,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主要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持美国全球霸权.适应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一是由双向遏制中日向集中遏制中国转化;二是巩固军事同盟实现军事一体化;三是合作领域拓宽实现美日同盟全球化;四是由双边安全合作向多边安全合作转化.美日同盟的强化源于各自所需和相互利用:一方面美国借美日同盟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方面日本需要借助美国增强地区影响力.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崛起形成严重挑战、使中日关系受到很大的影响、延缓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北亚各国都致力于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大国关系重新调整,使得东北亚地区乡全形势出现了新的态势。东北亚地区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东北亚地区安全状况1.东北亚地区安全状况总体趋缓冷战的结束使本地区军事对峙全面缓解。东北亚地区曾集中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中的多种矛盾。SO年代这里曾爆发了冷战之下的热战——朝鲜战争。美国通过与日本、韩国结成军事同盟遏制苏联与中国。中苏在60年代关系恶化后,两国在这一地区进行长期的军事对峙。苏联解体结束了两个…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政治领域,朝核危机已由美朝之间的较量发展为攸关地区各国安危、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多边博弈。朝鲜的筹码主要是核武器,以及周边各国谋求和平与稳定的愿望。美国的筹码主要是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朝鲜签订和平协定,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突破朝核危机囚徒困境的重要途径是让朝鲜融入世界,使其成为正常国家。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使朝鲜改变安全观念,美国放弃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共同寻求达成一项美朝和平协定与朝鲜放弃核武器平行挂钩和违约必究的方案,以此换取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中朝是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各自有不同的核心利益,中国不能左右朝鲜。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中国的战略屏障。朝鲜面对美、日、韩的巨大压力,中国不能放弃朝鲜。在后朝核时期发展中朝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同时也应处理好中国与韩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关系。未来发展中朝关系,应立足于战略高度,坚持原则、着眼长远,密切经济联系、树立牢固基础,增强政治互信、争取走共同发展道路,适时、适度推进双边关系,建立起正常、友好的国与国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亚分而治之——现实主义的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东北亚实行分而治之的战略,以使美国的利益最大化。美国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和建立了同盟或实质性的同盟关系,同盟之外的中国、俄罗斯与朝鲜被迫建立或发展了战略合作或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欧美列强对东北亚第二次冲击的来临,中日韩三国纷纷掀起第二次改革的热潮,以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为标志,东北亚三国展开了被称为"同途殊归"的近代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走在前列,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终于成功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国和韩国紧随其后,皆以日本为鉴,竞相涌向近代化,形成了近代东北亚改革的雁行模式。本文通过论述中韩两国近代化过程中对日本的借鉴和学习,用雁行模式的理论,初步探讨三国近代化"同途殊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印度南海政策的战略解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志 《国际论坛》2013,(1):66-71,81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综合国力的增长,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影响、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以及加强与美日之间的关系等。这种调整不仅由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了其强烈的大国情结和战略追求的推动。印度在制定南海政策时虽然会迎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以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但将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其大国战略追求和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5.
适逢朝核危机白热化之际 ,美国提出对驻韩美军基地进行重新整合 ,必然有其深刻意含。整合拟分两阶段进行。整合后的驻韩美军不仅将具备更强大的震慑力量和更快速的反应能力 ,亦将成为美国构建全球范围下国家安全战略网络的先驱部队。重新部署驻韩美军是美国早已确定的全球范围下驻军调整行动的一部分 ,但此举无疑将加深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忧虑。这对本已危机重重的半岛问题而言 ,无疑又楔入了一个危险参数 ,其作用的敏感性及其动向效应引起了东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中韩建交二十余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出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中韩两国对建立FTA达成了共识。中韩FTA的建立也势必会为两国及东北亚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中韩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存在差异。所以在谈判过程中,两国在自身劣势领域的规则制定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而两国是否会作出相应的让步,让步的程度又有多大,这其中都凸显了经济利益背后的政治因素。中国在谈判的过程要明确韩国以及美国的政治意图究竟是什么。只有把握住对方的真正意图才能"对症下药",寻求在谈判过程中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在顺利建立中韩FTA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价值导引和知觉定位的作用非但没有完全消减,反而有所增强。美俄日韩对朝鲜的生存与发展的知觉认知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推断,即美日的"朝鲜威胁论"、俄罗斯的"朝鲜负担论"以及韩国的"朝鲜崩溃论"。固执地坚守以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冷战思维必然导致对国际环境与国际关系的错误知觉,甚至会产生国家间关系的严重敌视或是对抗。历史传统和地缘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理性对待朝鲜,要力避错误知觉,确立起战略思维,并放眼于长远和未来,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角度,稳步构建起中朝之间的正常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朝韩关系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朝鲜半岛是在局势不断紧张中度过的,这是由朝韩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美国推行其东亚战略的结果。局势不时紧张,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已成朝鲜半岛的常态。朝韩目前的实力都不足以压制、吞并对方,美国也无力发动对朝鲜的战争,中俄是遏制战争的有力因素,斗而不破是朝韩关系的特征,半岛发生大战的可能性极小。2011年初朝韩都发出缓和关系的信号,下半年会进一步缓和。朝韩双方都无法支撑长期紧张局势的压力,美国也需要在缓和中寻求朝核问题的解决途径。2011年下半年朝韩双方可能重启经贸合作,有限恢复韩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至今越来越活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其内在的动因和外在的依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必须分四步走,即第一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二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第三步:中日韩+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第四步: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而其中的必经路径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是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