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五年来,沛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全面发展方略,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统筹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两者虽然模式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将适宜在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乡镇和农村,以此为基础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行以城镇就地转移为主、城市异地转移为辅的复合模式,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基于城乡工业化统筹发展起来的中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体制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成都市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表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最后,针对成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的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体的工业化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它能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并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的特点,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以工促农的新工业化道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使城乡工业共同发展;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笔者系统总结了我国城乡差距、城乡关系失调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继而从改革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联动的工业化路线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9年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负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负向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对工业化的影响微弱。因此,要构建工业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加强政府在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党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工业化问题。他们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工业发展必须要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的致富相结合。农村工业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主体力量,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他们有关农村工业化的思想,对于新时期指导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本文站在新型城镇化视野下,通过客观分析江苏城镇化发展现状,辨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关系,提出江苏统筹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应该解决好大中小城市建设所涉及到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城镇化的人口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体系发展,从而推动江苏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Hansen的面板门槛模型,采用中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造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可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特征,在城镇化水平低于较小门槛值时,城镇化的发展会显著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当城镇化水平越过较高门槛值,达到高城镇化水平时城镇化发展则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当工业化发展到高工业化区间时会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关系,在初始阶段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终将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并且收敛效应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在进入现代化进程后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制度安排和特殊国情使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突出。我国“三农”的根本性问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当前,必须以现代化为取向,以农村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农地收益分配体制变革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农地收益分配体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农地的直接经营者经营农地,使农地收益实现最大化;二是农地收益各个主体所取得的收益比例大体适当,符合其收取收益的目的。要想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目的,在农地经营的微观层面,应该保证农地经营的自愿交换机制及权利保护机制发挥作用,使农地始终由最有能力的经营者经营;在宏观层面,则应体现农地的宏观使用效率,避免农地分散的个体经营可能导致的无效率行为,主要应由政府等公共权力组织介入以实现农地收益的合理分配。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就是农地收益分配体制变革的宏观指向,首先实现城乡之间农地收益的合理分配主要依赖政府等组织的公共权力手段;其次在乡村社会,农地收益的最大化不仅需要农地自愿交换机制与权利保护机制在微观层面发挥作用,还应包括政府等组织运用公共权力手段消除实现农地收益最大化的诸多制度性障碍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可以理解为城乡资源的互动与融合,工农互促表现为产业链条的紧密联系,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共进的过程,应统筹城乡体制改革,把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其可行性路径包括:足够重视小城镇的连接功能,以集约提升连接的效率;工业集群推动农村工业化;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的互动;在城乡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农、服务业的融合,以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工业和城市现代工业同时 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格局。在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中,为了消除西部二元工业化引起的一系列负效应,必须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城乡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小城镇,推动西部城 镇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比较突出,制约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乡问题的探索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各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其所采取的策略与模式也有所不同。城乡统筹既要体现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教育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协调与统筹,还应体现在居民生活的舒适与便捷程度上,尤其是乡村居民的消费安全。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有必要重新激活起基层供销社的活力,积极发挥其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优势,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镇化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聚集和扩散效应,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文明的相互渗透,则是城镇化的最高目标。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聚集在农村和第一产业,既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不利于工业化任务的完成。因此,中国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加、已有城镇规模的扩大,更要追求城镇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应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有计划分步骤的加快"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带的建设,打好生态城市这张牌。  相似文献   

17.
电网规划是否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纳入的程度如何将对后续电网建设用地审批、用地物权保障、用地取得方式等诸多方面影响巨大。在当前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的环境下,电网企业必须高瞻远瞩,高度重视电网规划的设计和纳入工作,依法确保电网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城乡详细性控制规划,从源头上解决电网建设用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工业化进程中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距的本质是城乡居民的"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能力的差异;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产生,既与农业产业的天然弱势地位有关,又与市场机制的"失灵"相关,更与一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制度相关;要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象,必须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制度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陕西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开发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省城乡人力资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论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提出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应主要归因于人力资本在城乡间存量差异和配置不平衡,继而从人力资本循环流动角度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聚要素、平台节点、桥梁纽带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集聚更多人口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发展趋势不明、建设发展资源不足、规划统筹不够、功能培育不强等突出问题,各地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素利用、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把其建设成为区域都市化的重要一翼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