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近代西学的选择与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 《东南学术》2004,(3):58-66
严复的"天演"进化论曾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最具价值的创造应该是对近代西方学说的选择与汇释.严复选择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为了建立"天演"进化论的科学基础,选择斯宾塞、赫胥黎社会学说的重要目的就是认同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社会的意义,为"天演"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提供基本内容,以迎合当时救亡图存和启蒙社会的需要.严复对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三家学说的汇释成为了晚清社会启蒙思潮的理论界石.  相似文献   

2.
人们已注意到,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中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进化论是被改写过的。达尔文并未认为自己所发现的生物界竞争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赫胥黎进一步认为,人与物异,自然界弱肉强食,人类却该相亲相爱,将自然规律与道德伦理相对立;严复翻译《天演论》,却吸收了斯宾塞的观点,突出进化规律的普遍有效性。这种改写的策略意味在于: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怎样借助进化论破除国人的华夏中心主义的妄自尊大的观念,以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章太炎都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严复以传播西学闻名于世 ,章太炎则是名垂青史的国学大师。最近 ,我们发现俩人之间有许多交接点。倡西学者兼论国学 ,讲国学者也采西学 ,有时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有时水火不容 ,针锋相对。研究严复与章太炎的重合思想 ,有助于深刻认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流程。《天演进化论》与《俱分进化论》近代西方国家的进化论传入中国 ,成为思想界的进步学说。严复与章太炎从不同途径接受了进化论观点 ,而且各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严复的《天演进化论》与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代表了他们的进化观 ,反映…  相似文献   

4.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是一个影响深远又纷争不断的事件。以严复、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学者对进化论进行了中国化的解读。严复强调任天为治,又强调以人持天,天道与人道呈现出双重结构。梁启超合群竞争式的进化理论,强调的是人治与天行的抗争。孙中山借用互助论来限制进化论,提出互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事胜天。天道人道之间,学者们一致走上了对人道力量的强调,尤其是对道德力量的强调。这与近代"道德救国"的思潮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严复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推动中国古代思想近代化进程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教育、文学、史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对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5年,是严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著名论文的100周年,在此,拟将建国以来有关严复研究的状况,作一番梳理与总结。 一、对严复哲学的评价 (一)哲学形态。对严复哲学属于什么形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严复哲学是天演哲学(进化论哲学),理由是:1.严复自称是“天演宗”哲学家;2.严复介绍的所有思想中,进化论是其全部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进化思想贯穿了严复的宇宙论、历史观、知识论。第二种观点认为,严复哲学属实证哲学,其根据是:1.严复的翻译集中介绍  相似文献   

6.
严复一生没有写过专门的历史学著作,然而,他的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译著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严复这样译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日物竞,日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在“复案”中,他说明:“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盖自有歌白尼而后天学明,亦自有达尔文而后生理确也。斯宾塞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严复很同意斯宾塞把生物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扩展到人类社会。这样,他就把进化论当作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作一种历史观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运会”来表示这种不以人的意思为转移且与历史循环论完全不同的客观规律:“自递嬗之变迁,而得当境之适遇,其来无始,其去无  相似文献   

7.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梁启超启蒙思想的重要域外理论资源。梁启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源于严复的《天演论》和明治日本的进化论思潮,其中加藤弘之的强权主义进化论影响尤巨。梁启超深信进化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之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天演之公例"。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学说在东亚的跨文化传播中被严重曲解,进化论在日本和中国演变为一种主张"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主义更是成为强权主义的符号。在寻求富强的历史情境中,这种东亚版的进化论成为一种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而其在日本则蜕变成一种为军国主义张目的强权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游归来的梁启超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性批判,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梁启超思想深处的儒家天下主义情怀,使他最终没有追随其日本精神导师福泽谕吉、加藤弘之从民族自由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显示了中日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思想归宿。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16-220
《天演论》中的严复无疑受到了斯宾塞的影响。如严复认为,积人成群,合群成国,国家是"人"的放大,便明显具有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的影子。《天演论》中,严复替斯宾塞进行过一定的辩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天演论》就成了严复想要批判赫胥黎的反面教材,也不意味着严复的进化思想就是斯宾塞的翻版。严复清楚,斯宾塞的学说将生物进化论的机理运用于分析人类社会,过分渲染"宇宙过程",并不可取。虽然《天演论》翻译的早期阶段,严复曾经质疑赫胥黎,认为应当将伦理从社会进化体系中剥离开来,并反对从道德主义衡量社会进步,但他后来对此做了修正,不仅认识到伦理与宇宙进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生活中"人"的自主性。因此,不能认为严译《天演论》,就是为了赞同斯宾塞的社会学说,而排斥赫胥黎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宋代道学家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明 《江汉论坛》2007,1(1):103-108
宋代道学家,是指当时创立了各种道学派别的代表性人物.这批学界精英,不仅关心社会现实,而且关心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观中的"和谐"思想主题.他们的环境意识的主体,就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一是在面对自然界时,要有尊崇、敬畏的心态;二是在依赖自然界时,要有顺其自然的平和愿望;三是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环境的合理措施;四是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不要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要把人看作自然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价值.他们有关环境意识的理性思考,还注意到发挥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舆论和教育作用;注意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0.
俞兆平 《东南学术》2021,(5):180-197
进化论是鲁迅思想的一条主纲,但中国学界对鲁迅如何接纳严复译著《天演论》缺少纵向开掘,也因此受到华裔日本学者非议.总的来看,鲁迅对严复译著《天演论》采取了哲学的"扬弃"立场,取其精要,去其偏执.具体来说,即遵从科学意义上的万物进化论,赞同对弱小民族宣扬"天行"说,但又以赫胥黎的"人治"说反击遵循斯宾塞"丛林法则"的"兽性爱国"说.同时鲁迅把进化论和社会革命联系起来思考,愿意牺牲自我,促使希望在进化中诞生,而深潜于其体内的"鬼气""一代不如一代"以及对"黄金世界"的疑虑反映了鲁迅的退化观念.与严复倾向于斯宾塞强调"舍己为群"不同,鲁迅更倾向于约翰·密尔,倡导"首在立人",人立而"人国"立.然而,进化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的困境让鲁迅最后认识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取代严复译著《天演论》.  相似文献   

11.
严复毕生旨在系统引进西方思想文化资源,以促进中国现代转型,并借由翻译来全面理解、诠释、借鉴和反思西方现代性,由此探寻和建构适合中国发展的现代性方案,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提供了中国现代性的轮廓,且蕴藏相当的现代性反思。首先,严复对"运会"的阐释触及了世界体系的扩张本质以及现代性的实质;其次,严复用"储能"与"效实"来诠释"天演",不仅展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总体趋势,也预示了多元现代性的内在可能;最后,严复"天演"思想体系的内在紧张,实则反映出现代性的矛盾本质。  相似文献   

12.
"西学注经"是民国经学的一个特殊现象.<中庸>宣扬育化万物、赞天地化育,进化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二者于人类生存问题上有共同议题,促成中、西之间的对话契机.陈柱的经学论著,尤其是对<中庸>经义的阐释,涉及到神造论与进化论、物竞与互助、伦理进化与历史进化等相关话题,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经学在西学影响下的变动.在生命起源上,陈柱相信儒家的鬼神好比西方造物主,后来避免与进化论出现抵触,认为鬼神的有无不能一概而论,以便袭用西方力学解释<周易>中宇宙的生成.在生存方式上,陈柱采用"互助"取缔"竞争",挪用<孝经>中的伦理规范印证互助的必然性.在人类进化上,陈柱认为伦理进化是人类进化的必要途径,二者同步并行.陈柱对西学抱着实事求是的包容态度,但在与进化论相关的经学阐释中,他的儒家本位思想没有因此动摇,那就是强调人伦教化和生生之德.  相似文献   

13.
《天演沦》是戊戌时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严复根据英人赫胥黎(1825-1895) 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他只取原著者书名的前半做自己译本的书名。如果我们拿赫胥黎的原著与这个译本详加对勘,则可以发现,两书从内容到观点都有很大区别。然而,近年来,某些研究者却往往不加分析地把《天演论》中“复案”以外的全部正文都当作是严复从赫胥黎著作中直译过来的,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对此,李泽厚同志在《论严复》一文中曾加以廓清。他指出:“严复《天演论》的特点恰恰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  相似文献   

14.
对于鲁迅与进化论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一直以来在方向上集中于鲁迅与严复或与《天演论》的关系方面,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严译《天演论》对鲁迅有绝大影响.这是对鲁迅进化论来源这一重要问题研究的欠缺.事实是鲁迅在留学日本之前,并没有通过严复真正达到对进化论的理解.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主要来自日本学术思想界对达尔文学说的引介,通过日语阅读日本学者介绍的进化论,特别是丘浅次郎的《进化论讲话》,鲁迅才真正达到了对进化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科学启蒙思想,无疑是溯源于严复的。 严复在19世纪末年开始介绍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阐述了宇宙万物都发生着千变万化的客观趋势,这一先进的理论观念,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当时陈腐和保守的思想文化背景。中国正统儒家原来也曾有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系辞下》)的合理思想,但是在汉代之后逐渐趋于信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天人三策》),这一观念成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恪守的信条,演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僵化和凝固的思维模式。生物进化论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出现之后,立即显出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刺激着不少先进的人们走向精神上的觉醒,产生号召当时的人们起来挽救危亡祖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视域中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特海的有机整体宇宙创造进化论,构成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科布和格里芬等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强调应淡化人类的主体性,主张以全部生态自然为整体,形成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及生存环境在内的整体生态伦理。这种后现代生态学对解决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规整和协调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东方智慧,倡导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严复创立的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的立宪国概念,由"社会有机体"、"民权"和"力"三个要素构成,"民"的要素作为分别立宪国与专制国的标准,似乎与自由主义宪政之间存在某些关联.严复提出要限制君权,并非旨在对国家权力实行宪法限制,而是为了容纳"民权",依靠民的力量实现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19.
严复在译介西方进化论时,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铸:一方面,他从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出发,自觉地对西方的各种进化论进行选择、改造和综合,使其能够满足中国救亡保种的需要;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不自觉地将道德的观念注入"物竞天择"原则中,使进化论的内容中呈现出某些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实际上,这就是西学在东渐过程中的中国化过程,是一切在中国产生影响的西方理论所必须经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将自然环境引入人类社会的伦理建构时,伦理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超越于传统的伦理理念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会不会只是在自然环境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当代环境伦理遭遇的一个理论难题。要解答这一难题,首先要回到伦理的原点,即道德形而上学去寻找环境伦理的基本内核;其次,则要借助于后现代中的"他者"与"责任"的理念实现对传统道德形而上学的超越;最终,环境伦理将在一种伦理转向的维度上实现其现实的合理性,乃至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伦理观念。沿袭这样一种思考向路,才能看到环境伦理的真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