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楚辞》是研究先秦神话最重要的书籍之一。随着《楚辞》研究向文化民俗、神话生态领域的不断开拓,对其民俗神话背景的研究亦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但能将上古神话的流变、楚文化的渊源与《楚辞》的神话背景等问题结合起来做一通盘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楚文化的渊源、发展及与其它文化的关系等背景材料出发,对《楚辞》的神话源流等问题重加整理。本文认为楚文化源于黄河以北豫北冀南的中原地区。在中原文化与西南地区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楚地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地位和作用,丰富了楚地神话的民间传承,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从汉代扬雄(53BC—8AD)的《方言》算起,已经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而运用现代语言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调查方言、研究方言,从而建立起现代汉语方言学,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迄今只不过70来年的历史。从20年代到40年...  相似文献   

3.
《楚辞》是我国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自汉代开始,学者便对《楚辞》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其中对香草美人意象的研究注释尤为丰硕,可以说意象研究是《楚辞》研究的核心。《楚辞》是我国诗人最早的有意识地运用意象来写诗并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的著作,并且开始大量地使用了香草美人意象,这些意象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隐喻特征和象征意义。而香草美人意象的产生又与楚国独特的文化、原始巫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评价论在当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以人伦价值问题为中心的,中国的传统哲学在研究人伦价值问题时必然涉及到人伦价值的认识论方面。虽然如此,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的评价论,却只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在中国正式兴起。近20年来,由于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经过中国众多学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楚辞研究一百年》之二周建忠楚辞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主要成果集中在本世纪,如1900—1996年,出版楚辞著作359种,1900—1994年,发表楚辞论文4483篇。审视20世纪的楚辞研究,共有四个高潮:(一)2...  相似文献   

6.
刘石林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37-40
台湾成功大学陈怡良教授从事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在楚辞研究和楚辞学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撰写出版了《楚辞天问研究》、《屈原文学论集》、《屈骚审关与修辞》三部楚辞研究专著,发表了数十篇楚辞研究论文。他的楚辞研究既注重楚辞文本的研究,也注重楚辞背景的探讨,视野宏阔,引证丰富,善于在融会古今学人成果的基础上守正出新,是台湾楚辞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之一。陈怡良教授不仅在楚辞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给大学生、研究生开设楚辞专题研究课程,积极鼓励学生研读《楚辞》,指导楚辞学硕士论文七篇,博士论文两篇,是目前台湾地区培养楚辞学硕士和博士最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王志平 《东岳论丛》2000,21(3):142-143
《楚辞》研究一向蔚为显学,近年来理论方法的进展尤为迅速。这不禁使我们怀念起百年冥诞的闻一多先生,他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和神话学角度研究《楚辞》,所得结论至今尤有新意。由于《楚辞》本身的神话色彩,所以它与文学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以前很少有人将之作为...  相似文献   

8.
李莹 《鞍山社会科学》2006,(4):38-38,32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堪称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以屈原为代表而创作的新诗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堪称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楚文化的卓异楷模。它们以其优良的“风骚”传统,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光辉典范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文学这两大源头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绘纭,莫衷一是。一种认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既有南楚本土固有文化的哺育,又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的沾溉,《诗经》影响《楚辞》毋庸置疑;另一种则认为,《楚辞》与《诗经》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版块,是泾渭分明的两大文学源头。  相似文献   

9.
20年来,程贤章创作、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作于90年代的《云彩国》、《神仙·老虎·狗》、《青春无悔》、《围龙》,作于80年代的《彩色的大地》、《胭脂河》,作于70年代的《樟田河》。除个别外,这批小说以几近同步的姿态反映时代生活,演奏时代旋律,以近距离...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先秦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诗篇《离骚》的写作年代,是《楚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胡念贻同志《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及其写作年代》统计,《离骚》著期约有八说(自王逸至当代)。当然远不止这八说。各种异说均涉及《史记·屈原列传》,但  相似文献   

11.
从《天问》看共工、鲧、禹治水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楚辞作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杰作,既产生在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土壤,就必然包含着当时中国文化的种种信息,我们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可借以上窥战国以前的历史与文化,也可以由之追溯后代一些文化现象产生之根源。我觉得,《天问》、《离骚》等楚辞作品中还有一些待解开的谜,待发掘的珍宝。本文想以对《天问》中有关鲧的文字的诠释,作为从文化角度研究楚辞的个案,作一些探索。古今学者的有关论著,尤其是近二十来年中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的《天问纂义》,闻一多先生的《天问疏证》,林庚先生的《天问…  相似文献   

12.
《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和《楚辞集注》分别作为汉代和宋代楚辞研究的成功之作,典型地体现了汉、宋思想文化加之于楚辞学的各种影响,以及由这些影响导致的汉、宋楚辞学研究的历史转型:阐释目的由外向经世到内省治心的转变;文本注释由偏重训诂到阐发义理的转变;研究视角由经学原则到文学观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据粗略统计,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发表有关惯用语的专论20多篇,有关论著和教材更多,还出版了多部惯用语词典。特别是陈光磊编注的《中国惯用语》和高歌东等人编著的《汉语惯用语大辞典》的出版,表明惯用语的研究已逐步深入。但是,对于什么是惯用语这个基...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转型与鲁迅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从19世纪40年代迄今,中国一直在东、西方文化大碰撞中经历着一个漫长的文化转型期。20世纪初愈演愈烈的文化冲突中出现的五四时期,我视之为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一次高潮。改革开放迎来的真正的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80、90年代,我视之为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二次高潮。介于两次高潮之间的30-70年代,我视之为因战乱和与西方的隔绝等原因导致的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期的徐缓停滞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说,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文化转型的世纪。所谓文化转型期,总是相对于文化定型期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70年代,哈贝马斯出版了他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虽然在这部书中哈贝马斯仍然以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身份来讨论历史唯物主义,但是,这部著作所包含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的怀疑和否定的因素不应当忽视。这些怀疑和否定的因素后来便逐步发展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否定,并以交往行动理论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 在《重建》一书中,他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他强调,对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要复辟,不是要复兴,而是要重建。他认为复辟和复兴对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适合的。复辟是回到已经腐朽的原始状态上,而…  相似文献   

16.
《当代楚辞研究论纲》评介张庆利楚辞研究在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大显学。同时,楚辞学史研究亦消然兴起。最近,周建忠出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就是当代楚辞学史的第一本专著。《论纲》...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与古史李学勤烟台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江林昌博士,是杭州大学姜亮夫先生最后的弟子,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最近,他将其博士论文扩充修改,成为《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一书,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要我作序。我觉得这个题目很有意义,便欣然应命。《楚辞》研...  相似文献   

18.
我在考证《楚辞》神话地名和《离骚》三次飞行的时候,思想还比较保守。我以为古海就是西皇或西王母之国,是昆仑文化区的展延,是战国时代人们所向往的乐园。现在这几篇已经发表的论文收在《楚辞新探》(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和《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里。但有两个问题始终萦绕  相似文献   

19.
笔会上海中心编辑的这卷作品选集,大致上反映了上海笔会成员近20年来的创作成果。其中最早发表的是陈村先生写于1979年的小说《我曾经在这里生活》,最近的作品是徐中玉先生和沙叶新先生写于1997年8月的文学理论和散文,大部分短篇小说与诗歌是80年代的作品。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海这个城市在近十年(9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中显现了自身的魔力,描写上海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已成为当下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现象;但是这卷接近世纪末编辑的作品选却完全回避了作家们对城市的直接的书写。这些居住在上海的作家们宁愿挑…  相似文献   

20.
两千年来的楚辞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古代与现当代两期。古代楚辞研究基本沿着义理、音义、考证、评论四支发展,虽各有其所长,然均未超越小学研究与情感抒发两端。现当代楚辞研究注意了新理论、新方法,多学科相结合、多维度共切入,因而创获良多。一个近真的屈原、一部近真的楚辞,正在得到恢复。未来楚辞研究应做的工作还很多,而首先应该是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的结合研究,“以楚证史”将是一个极富有生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