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卫华 《人文杂志》2006,(5):138-143
随着西方社会从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探讨,这一阶段明显受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影响,但与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不同,该视角强调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消费制度与社会不平等、消费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等成为消费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出现了一些理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理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告别物质匮乏时代,进入丰裕时代。时代的转换要求相应的理论范式的转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有关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消费社会研究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源头,并探讨了现行消费社会悖论式的运作方式。最后在综述消费社会已有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要求:在发展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同时,建立和发展消费的生产范式,从而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美君 《理论界》2014,(3):11-1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消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看待消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的消费思想受到一些西方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费思想,并指出其人本意蕴、方法和当代价值,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存在完善的消费理论,他们的某些有关消费的论述也不能有效解释当今的消费现象,不过这并不遮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科学性。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消费思想进行解读,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研究消费问题无疑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方式作为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自马克思开始,相继有马克斯·韦伯、凡勃伦以及布迪厄等西方社会学家对此都有论及.通过对西方学者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条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即生活方式逐渐从附属性概念发展为具有独立意义的概念.同时,随着西方社会进入消费社会,对于消费方式的研究取代了生活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方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消费保障制度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 ,也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住房资源配置中 ,政府和市场分别发挥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从西方住宅消费保障的演变发展规律看 ,西方住宅消费保障政策既基于公平的角度产生 ,又基于效率的需要而发展。本文从社会公平、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三个角度研究了西方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 ,得出了完善我国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方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广福 《学术界》2006,(4):286-290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消费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最初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当期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函数,发展到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永久收入,演化为缓冲库存储蓄理论,在境况差时维持正常消费或在境况好时增加消费,西方消费理论已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张美君 《理论界》2014,(6):10-12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和西方消费理论对马克思经典思想的冲击促使学界研究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学界沿着返本与开新两个维度,对马克思消费思想的整体特征和内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相关的理论资源,重申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当代价值。此文对学界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并指出有待完善和深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谈论的“发展理论”即“社会发展理论”,多指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西方学者提出的种种社会发展理论。这种“社会发展理论”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即不能把这种理论理解为是关于一般社会(或任何社会,或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的理论,这种“社会发展理论”有其特殊的含义。开始,这种社会发展理论仅指关于第三世界或处于所谓“传统社会”的国家如何走上西方国家那样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后来,为了给这些不发达国家提供一种榜样和借鉴,“社会发展理论”也扩大到研究西方国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研究这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源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家———社会关系的角度,对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以了分析,认为西方的政府职能理论是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之后产生的,并随着国家向社会的扩展过程发展起来。其中,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立足于市场的缺陷和社会的不自足性,希望通过政府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发挥来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面对着国家干预逐步加强的趋势,从个人自由和市场效率出发,强调对政府作用施以必要的限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则向人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与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拓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上述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说明了西方政府职能理论对我国政府职能研究和实践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正东 《河北学刊》2007,27(1):7-11
鲍德里亚等西方当代思想家之所以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项偶然性的事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无法真正地解读消费社会的本质及其理论效应,从方法论上探究,则是因为他们不能从生产的层面透视消费社会的产生、发展及矛盾滋生的过程。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对生产与消费之关系所作的深刻解读,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正义维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2.
作为消费社会资本平台的当代传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勇 《北方论丛》2009,(1):58-61
在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媒介的作用不只表现在观念层面,还体现在基础层面.在这一层面,媒介文化生产可以直接转化为资本和现实生产力.具体来说,媒介不仅身体力行作为资本操演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鼓动社会各领域文化纷纷向资本与消费文化靠拢,并把这种靠拢塑型为普遍的价值趋向.这种普遍性价值趋同效应可以结合传播学的"内爆"理论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符号消费理论研究--解析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德里亚是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消费社会>等一系列著作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消费社会的图景.那是一个表面上物质资料丰裕、人们享受消费的社会,而实际上它是一个为大型统治集团所操纵的、充满幻象的、贫困的、颠覆的世界,也是一个没有眩晕、没有历史、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神话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家族参与乡村政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嬗变的过程,从传统社会的“宗族偏好”到现代社会的“理性表达”,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资源将长期与现代的乡村治理发生着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乡村的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鲍德里亚提出以象征暴力为实质的知识恐怖主义,把左派理论推到极端境地。从鲍德里亚思想发展过程出发来阐明其成因和性质,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左派在20世纪60年代陷入困境之后形成的具有必然性的理论方向,它实质上是对以消费社会为特征的新资本主义的批判,焦点则是交换普遍化(万物商品化)带来的意义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闫方洁 《北方论丛》2012,(4):137-140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符号消费为人们制造了平等、晋升和关切的幻觉,成为一种更加稳定的、无意识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通过符号学的解读,鲍德里亚触碰到了消费社会权力再生产的隐蔽机制,同时他也显示出强烈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从公共服务供给这一相对具体的层面上来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解决的好坏同样是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最终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公共服务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三个层次的具体分析,我们应实行政府主导提供,多元主体合作生产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消费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人失去了心灵上真正的快乐。“孔颜乐处”作为一种理想精神境界的代名词,其本质要求人们超越物质、功利的需求,达到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孔颜乐处”对于沉溺于功利境界的当代人来说是一剂清醒的良药,它弥补着功利主义者情感生活的空虚。.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宁认为,消费文化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特有的产物,与现代主义的精英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它的一部分格调高雅的产品有可能被提升为精英文化产品,但更多的产品则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眼云烟。王一川指出,中国当前消费文化并没有简单地按费瑟斯通所铺设的"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大道迈进,多重文化因子在其中起着复杂的拉动作用,形成彼此错时或错位关联,因而使出现了身体在热烈消费而头脑却在冷峻思考的悖谬现象。包亚明认为,消费主义的逻辑不仅成为了社会运用空间的逻辑,而且也成为了主导日常生活的文化逻辑;在全球城市的风景背后,精英阶层的消费文化"诉求"已经被合理化、自然化为与世界接轨的先决条件。陆扬认为,消费文化的全球化面临着美国文化主导其中这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假如认为美国文化纯粹是由图像和声响刺激起来的消费主义,那将是过低估计了它对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自身民族传统构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