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其成果引发的伦理争论日趋激烈。本文从认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的角度出发 ,分析其引发伦理争议的焦点问题 ,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问题、应关注的伦理核心问题和遵循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2.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之一,因其应用能给人类多种疑难病症带来治愈的希望,但同时胚胎干细胞研究又受到伦理和道德的冲击。文章探讨了胚胎干细胞研究涉及的伦理争议,阐述了国外胚胎干细胞研究法律监管制度,重点论述我国胚胎干细胞研究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之争一直是生命伦理学的热点话题。本文深刻分析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产生伦理争议的理论基础,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和分裂;"人类中心论"与"反人类中心论"的伦理观冲突;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科学的不同认识等。主要阐明这些理论观点的对立和冲突,既是引发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之争的深厚理论基础,又是其伦理争议在碰撞、融合、认同过程中寻求解决方式的理论规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发展伦理:人类发展对伦理学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文 《东岳论丛》2004,25(6):117-120
滥觞于现代世界的增长发展主要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其对伦理学的一味拒斥不可避免地肇始了"人态"和"生态"两重危机.面对增长发展将人类引入伦理困境,发展对伦理学提出挑战,要求对人类发展投注伦理关怀,发展伦理应运而生.与传统伦理和生态伦理相比,发展伦理从一种广义的价值维度看待发展,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透过人与人的关系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的人类生存.在发展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发展伦理的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5.
对人类基因技术的伦理研究面对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实践活动,这一技术对目前存在的伦理学已经造成了整体性的冲击.局限于具体道德观点和伦理规范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技术目标与道德价值、技术后果与伦理规范,以及技术伦理的实践合理性等方面全面展开,建构出一个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的整体运思框架.  相似文献   

6.
基因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人类伦理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基因科技的伦理意义及其对传统生命伦理观、公平观、家庭伦理观和生态伦理观的冲击.探究基因科技如何在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制约下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造福于人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内在地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代际伦理,并以代际伦理作为自身的伦理基础.代际延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不可持续性是导致代际冲突的根源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因现代性而导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使人类代际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代际公平问题日益呈现,而且在传统社会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亦愈来愈明显和深刻,这些问题急需人类从实践和理论等各个层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2005年韩国“干细胞神话”的破灭,对韩国人社会心理的重创丝毫不亚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干细胞研究是在强烈的尽快实现“韩国梦”的社会背景下,由首尔大学的黄禹锡教授一手导演的震惊世界的科学神话。但是,黄禹锡身处的韩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以及不断升级的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竞争和民族,国家的介入才是干细胞神话演绎的真正逻辑。黄禹锡教授的造假决不是一种个人处心积虑的、有预谋的行动,大众急切实现世界第一的“韩国梦”像一只巨人的手推着他一步一步地制造了干细胞神话。或者干脆说,这是国家、民族与市场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居住伦理旨在探索人居建筑之于个体和居住主体之间、人之居和居之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及人类幸福的实质及达致的途径.其研究范畴为居住建筑、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对居住建筑伦理研究得最为充分、系统;居住环境伦理的研究虽已起步,但仍存在滞后现象;居住方式伦理的研究取得一些成就,然也有非独立、非系统的特征.这些局限性正是未来居住伦理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要求刑法的介入,但环境问题的刑法控制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环境犯罪的伦理特征,进而确认环境刑法伦理基础的前提下.弱势人类中心主义在坚持人类利益以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调下,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提供了伦理基础,非人类中心主义却因其高层次的道德感,无法与作为代表最低限度道德的刑罚相融合.在弱势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犯罪的控制研究,是我国当前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过程中充满着道德的力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劳动的本质在于伦理的完善展示和道德境界的升华,劳动最能直接说明经济一定是内涵道德的经济.对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正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注和对人类尊严的重视.本文综合各家观点,试图梳理与归纳我国当代学者有关劳动伦理问题的论述,以此构筑劳动伦理研究的基本学术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2.
生态视野下的经济伦理观念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观念向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挑战,必将转换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根基,通过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将经济活动、生态智慧和伦理关怀融为一体.新的经济伦理观,以生态世界观为基础,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对一切他者负责,倡导一种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观.人类在新世纪的前途,有赖于这种整合经济、生态和伦理并消解西方现代性的新经济伦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与伦理文化融合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文化和伦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一方面,伦理文化协调科学文化.表现为伦理文化规范科学文化发展的实践,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同的效应.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改进伦理文化.表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伦理文化的进步,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与习惯,并促进了新的伦理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1-17
从伦理思想史来看,西方社会伦理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基本形态: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伦理、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伦理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伦理。每种形态都是思想者从人类社会活动角度对伦理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解和掌握,厘清和界定出这三种形态,不仅是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伦理本质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伦理的需要。对伦理如何进一步科学地、合理地介入人类社会活动,并对其进行反思和建构,不停留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道德考量和伦理审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立新 《云梦学刊》2008,29(6):59-61,99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价值目标.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将公平看作是一种结果或机会的均等,而应当是在效率中推进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还应当灌注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6.
灾害是人类无从避免而又必须面对的突发现象。它使人类诸多道德矛盾在瞬间交织爆发,也因而成为进行伦理学研究的最佳场域。灾害伦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有:灾害成因的伦理解释;灾害降临的伦理应对;灾害救助的伦理维度;灾害抚慰的伦理实施等。  相似文献   

17.
汤剑波 《东南学术》2004,(1):110-116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指出,如果经济学和伦理学从狭隘的人性设定出发,必然造成两者的疏远,而且这种隔阂对双方都是有害的.因为,通过更多地、更明确地关注伦理考虑,经济学能更富有成效.同时,运用经济学的各种方法和程序,也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伦理问题.通过进一步地论证,森提出: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样,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伦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理性主义.它使以情感关系为根基建立的集体型、情感型的伦理文化被以利益关系为中心的个体型、契约型的伦理文化所取代.物与物之间的抽象利益关系统治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以对那个剥离了人类生活具体语境的抽象伦理的批判构成了现代伦理学自我反思的重要内容.伦理文化的物化使现代人不得不独立经营并操劳于复杂的世俗伦理之中.现代人若想重新照亮人类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建构一种相互承认的社会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滥觞于现代世界的增长发展主要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其对伦理学的一味拒斥不可避免地肇始了"人态"和"生态"两重危机。面对增长发展将人类引入伦理困境,发展对伦理学提出挑战,要求对人类发展投注伦理关怀,发展伦理应运而生。与传统伦理和生态伦理相比,发展伦理从一种广义的价值维度看待发展,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透过人与人的关系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的人类生存。在发展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发展伦理的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多细胞生物中存在细胞竞争的行为早在1888年就已经提出,但直到1975年才被实验首次证实.最近对果蝇进行的遗传分析,揭示了调节细胞竞争行为的基因网络,并提出了程序性细胞竞争作为群体水平的细胞选择机制.细胞竞争对早期肿瘤形成的促进作用和对干细胞自我更新的重大意义,可为今后对器官功能退化、衰老及肿瘤的治疗和干细胞替代疗法的改进提供全新的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