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房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住房制度对住房问题的解决发挥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住房大量空置,城镇住房供应总体不足,农村和城镇内部均面临住房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我国城乡住房制度存在严重的分割和不足,尽管农村住房制度曾经适应过去的国情,城镇住房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也进行了多次改革,但都已难以适应未来城乡一体、城市中国的发展目标。应通过构建城乡一体的住房制度体系、住房供应体系、住房基本制度和配套制度,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共同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1998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从1998年开始停止以前住房分配的体制,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新制度.通过扩大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市场交易一方面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使住房的供给市场化,这与当时进行的企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镇居民家庭特征变量和组织变量,采用 CGSS2013数据,通过 Logistic 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获取概率和获取不同类型住房概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针对福利分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居民的住房水平,但是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再分配权力资源对住房资源仍然保持着占有上的优势。非市场因素对居民住房的获取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拥有制度优势的城镇户口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商业精英在优质住房获取的机会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应继续深化以市场配置资源的住房制度改革,也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等级”观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从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到住房商品化,始终围绕住房的保障属性和商品属性展开。依照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住房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和梳理,展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轨迹。这对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和规范住房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锦洪 《兰州学刊》2010,(1):127-129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20年以来,住房制度改革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改革质疑之声不断,政府对原来的制度设计也作出了修正,住房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了克服定量研究不足的缺陷,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具体分析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在改善中低住房水平中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购买商品房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边际效应明显,而购买经济适用房和租赁公有住房等非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效应近似于0。因此,未来的改革应该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同时辅以政府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住房分配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了政治稳定的需要而承认住房市场的合法性;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住房分配表现为市场渐退与再分配渐成,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把私房变成公房,后以租的形式再分配给员工,住房市场被逐渐废除,行政性再分配逻辑取代了市场逻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再次推行城市住房商品化,中国城市住房分配市场化、货币化及社会化渐成,城市住房的市场能量得到逐步释放,由此导致既有再分配又有市场成分的混合城市住房经济,城市住房分配受到市场、制度及家庭背景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秉言 《理论界》2008,(1):9-1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房地产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世界新一轮经济景气。中国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方向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房价问题是个经济问题和正常市场现象。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来调控市场,通过创造极大丰富的住房市场来不断满足民众日益丰富的住房需求。中国的住房保障体制,要从初级阶段具体国情出发确立。  相似文献   

8.
毛小平 《兰州学刊》2010,(1):117-123
文章以住房消费为切入点,对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关系的争论进行了再探讨,研究发现,在社会转型期,随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发展,人力资本在市场体制中利益回报提升的同时,政治资本也在再分配体制和市场体制中继续并同样得到利益的满足,社会分层的再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还在延续,而市场化机制也同时在并行地增长着。城市居民之间的住房消费存在着贫富分化的趋势,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使住房改革加速了中国的贫富分化,强化了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割。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对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无论从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还是从城镇住房保障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都需要对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应该是系统性的,需根据高公平、高统一和高效率的基本原则,按照整体设计、整体推进的思路,以破解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为重点,明确城市地方政府的责任,确立公共租赁住房的主导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性住房产权制度,坚持租售并举、配补并举、阶段递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方式的多元化,建立起分层、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最终构建起公平、统一、高效的新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住房市场化的改革,我国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为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在保障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和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没有充分认识住房保障的非市场约束分配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套住房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的收入考评制度,制定科学的住房保障规划,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对传统的福利性实物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分配制度.本文正是适应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大潮的需要,结合河南城镇住房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方略,旨在为河南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制度-机制-行为-绩效(IMCP)”范式建构基础上研究2016年中国楼市的制度驱动型狂潮特征。研究表明,房价蔓延式飙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住房、土地、金融、行政等现行制度缺漏和错配导致房地产市场机制扭曲,并引致购房者、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等主体纷纷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形成合作博弈。正是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在房地产领域的合作博弈直接推高了房价,进而形成高房价预期,使整个市场达成投资房地产更有利的共识,各领域资金不约而同涌入市场,在增加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同时,加剧实体经济贷款难问题,使实体经济利润进一步走低,最终迫使已有的资金撤出实体经济领域转而涌向房地产市场,从而酿成短期房价蔓延式飙升局面。抓紧住房市场制度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和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区间是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避免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3.
市场与政府双失灵的存在,使非营利组织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住房的提供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而国家、市场与社会多部门组织通过行政、市场和社群机制的互补嵌入性,形成了互动/协作治理的格局。在荷兰,住房协会承担着社会住房的资金筹集、房源汇聚和分配管理的工作,社群治理贯穿于所有环节。在筹资环节,住房协会采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筹集分散的社会资金,体现了社群治理的市场嵌入性,而政府则通过公共担保基金的建立和住房协会间互助基金的推动,为融资市场化提供支撑,体现了市场机制的行政嵌入性。在房源汇聚和分配管理环节,住房协会的社群治理具有行政嵌入性,即政府在目标定位、制度建设、审核监督、鼓励推动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转变既有的行政化治理模式,助推社群机制和市场机制,促进了住房领域的公共治理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应华 《理论界》2010,(1):12-13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探索和试点、全面推进和配套改革、深化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住房制度改革对增加城市住房供给,改善城镇家庭住房条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住房制度改革还存在过分强调住房市场化,忽视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和偶然的,是在特定发展阶段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刘乐 《理论界》2010,(12):9-10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经历30年风雨,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住房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和梳理,在肯定住房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对改革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坚持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住房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规范住房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6.
刘波 《兰州学刊》2010,(4):54-55,89
二战后,伦敦的房价和房价指数远高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政府推行“民有其屋”的住房私有化改革,使得伦敦市在住房保障措施、住房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形成一套以产权分享的混合产权为基础的完备体系。文章试图通过对伦敦住房保障政策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当前北京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缺乏科学的国家住房战略,导致住房政策非持续、行业监管无效力、住房保障不足、房价失控等问题.根据国际住房战略实践经验及联合国提出的人居议程和国家住房战略框架,中国需要建立明确的国家住房战略,确立"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战略目标,拟定住房平等、住房定位回归、基本住房保障、住房价格与收入协调等战略方针,调动国家和地方资源、改革住房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战略资源配置,通过住房立法、加大基本住房建设管理、及时评估等措施实施国家住房战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历史变迁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嫣 《中州学刊》2007,(3):134-136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是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制度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2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采取积极稳妥、不断深入、有目标、有步骤的方式进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积极的进展。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鞍山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自1996年以来的10年中,发展迅速。逐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切合我市实际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鞍山房地产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在建立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公有住房出售、租金调整、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等方面整体推进、不断深化,多次被国家、省评为“全国房改和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房改工作先进城市”、“安居工程先进实施城市”、“房改优秀单位”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政策文献分析法,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移民政策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析.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确立的移民政策和不同时期两级政府确立的财税制度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有密切联系.伴随市场改革的进行,企业要求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逻辑正在弱化原先的户籍制度,竞争式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选择性移民政策则在塑造新的地方身份秩序.市场改革前,城市福利房的获得与城市居民身份资格有关;市场改革后,城市商品房成为外来移民获得本地户籍的重要条件.住房部分产权(使用权)向住房全部产权(所有权)的转变意味着,住房从再分配制度下政府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控制功能,转变为市场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