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留守儿童暴力行为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从社会生态视野下解读留守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根源,亲子教育的缺位、老师教育的力不从心、社区家长的不接纳以及网吧监管的不到位,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活动场所被压缩到网吧,网络中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与网络媒体中暴力事件交织出现,形成具有网吧特色的暴力亚文化,暴力亚文化促使了留守儿童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网络暴力行为因具有群体性、煽动性、欺凌性等特征而与传统暴力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且会带来相对更大的人身财产危害。为了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现象,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国家网信办在2019年12月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强调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刑法中有侮辱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等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因是以传统暴力行为方式为规制对象而与网络暴力的行为特征并不兼容,在实践中难以用来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为有效治理网络暴力现象和实现对网络犯罪治理的"科学立法",应将网络暴力现象纳入相关法律治理体系中予以立体化的现代化治理,包括在刑法上将那些难以归入现有犯罪规定中的网络暴力行为,增设为网络暴力罪,以解决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的刑事违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军队暴力、黑社会暴力、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为世界公认的“硬暴力”,日本也不例外。但是,日本国内对于有组织的硬暴力行为在罪与非罪的文化界定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认知混淆;对于个体硬暴力行为的论罪存在着司法与社会认知的混淆;硬暴力犯罪存在着国内与国外定罪认知上的混乱。深入分析日本国内存在的对于“硬暴力”的认知混淆状况,探索其深层次原因,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笔者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的法理内涵进行界定,对校园暴力法律类型与法律责任进行了探讨,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性质的三种校园暴力基本法律类型,行为人基于实施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校园暴力需要依法治理。因此,应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的人格权保护制度;完善校园暴力的行政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因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校园周边环境混浊、暴力文化泛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某些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暴力心理倾向与暴力行为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对大学校园和社会构成了很大威胁。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净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对症下药,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6.
警察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他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以及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影响;要整治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警察违法暴力是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实施的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它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网游界出现了侠文化的最新形态——武侠网游。武侠网游是一种暴力文本,而在暴力文本背后则是一套暴力生产逻辑,用以支配和控制玩家的暴力行为。为了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武侠网游通过虚拟化、美学化、正当化和规则化来消解暴力逻辑,化解暴力效应,约束暴力行为,避免暴力滥用。但是武侠网游对暴力的消解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原因是游戏官方不是真的要消解暴力,而是通过操控暴力为其获取长远的商业利益。所以,商业化运营的武侠网游不可能真正解决暴力问题,由此带来的是对侠文化精神层面的严重破坏,从而使得武侠网游在根本上背叛了侠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的频发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急需加强暴力伤医问题的治理。文章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12件涉医犯罪典型案例文本进行分析,提取患者及其家属暴力伤医的原因、目的、手段以及危害等信息,形成暴力伤医的演化路径模型图。发现暴力伤医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暴力伤医的目的,其目的又决定了暴力伤医的手段,其手段最终决定了暴力伤医的危害,整个事件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最后,分别从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看待医疗责任的归因、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不满情绪、化解患者及其家属在索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风险、减轻暴力行为可能给医务人员造成伤害四个方面提出暴力伤医问题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西方学术界对暴力与宗教问题的思考,相关讨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展开,在对殖民主义结构暴力、族群冲突群体暴力、抗争政治集体暴力以及恐怖主义极端暴力等分析中,学术界充分考虑了宗教要素。西方学术界对“暴力”和“宗教”范畴的界定及二者关系的判定具有特定学术语境,宽泛的概念界定模糊了暴力与宗教的外延,也为考察暴力与宗教建构了广阔的政治、权力框架和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暴力伤医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医患纠纷解决方法不得当、医患沟通不畅、医护群体人文精神缺失以及转型社会无法避免的社会矛盾等因素诱发的暴力伤医现象,给医护群体乃至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频发的伤医现象所导致的紧张的医患关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改革现行的医疗体制,加快医疗领域法治建设,加快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化,加强医学生及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培养等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对传播与社会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多着眼于具体的内容分析,比如电视暴力节目与未成年人教育,传播方式本身这一维度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电视时代社会化出现的儿童与成人之间权力关系的新变化与电视传播方式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提醒我们在处理媒介与社会化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除了媒介传播的具体内容,还要重视传播方式本身的潜在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减少和消除家庭暴力及保护受害人的目的,立法者应当对下列基本问题作出明确认定与释明:家庭暴力的区分界线与类型、主体与空间范围,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及干预原则,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性质、立法模式。家庭暴力通常是指发生在亲属之间的较严重不当对待行为,提议引入"关联人"概念,将具有特定亲密关系人之间发生的暴力纳入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有边界的,按一个理性人的判断,能够区分家庭暴力与家庭成员处理矛盾的合理行为之界线。为保护个体的人权,及时制止家庭暴力,公权力责无旁贷。家庭暴力防治法应明确积极干预、程序正当等原则。为克服现行法因欠缺防范家庭暴力和救助受害人的具体措施而难有成效之局限,我国应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制定单独的、综合性的家庭暴力防治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医疗纠纷和暴力事件频发,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患者利益诉求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利益诉求间接影响医患关系.患者利益诉求可归为健康诉求、经济诉求、心理诉求和服务诉求等四类,这些诉求分别受社会因素、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影响.利益缺口增大导致不满和敌对情绪,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甚至产生暴力伤医事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说《最蓝的眼睛》中身体暴力的分析,展现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困境。同时,身体中也蕴涵着对身体暴力的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利于黑人主体性的构建。两种在身体中相互抵制的力量是社会权力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身体暴力以及对身体暴力的反抗就是一种身体政治。  相似文献   

17.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背景下,革命者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提倡白话文为革命起点,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革命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使得语言成为革命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胡适、陈独秀等革命者的话语暴力推动了革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语言暴力在革命中逐渐走向极端化、激进化,给革命带来了惨痛的后果.其间虽有学衡派制衡的努力,但终究难以扭转这一趋势.探讨语言暴力与“五四”文学革命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不仅能够揭示语言在革命语境下的暴力属性,更可以从语言暴力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Utilizing data from a national study of missing children, this article compares family abductions perpetrated by men and women. Comparisons focus on the incidence, outcomes, and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the abductions.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ductor and child(ren), harm to the child(ren), the use of conceal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ductors and children are examined. Women perpetrated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of the abductions in the study. Female perpetrated abduct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involve concealment of the child, and were of longer du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atterns and patterns of custody 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regarding parental roles of men and women are discussed.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female criminality are also explored. Some of the data in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 in Miami, Florida in November, 1994.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domestic violence, rape, and media images of crime.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the areas of the criminal victimiz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omestic violence, and corrections.  相似文献   

20.
就暴力的批判性研究而言,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界定暴力的概念,明确其意涵,分析其类型.实证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暴力观都有其合理性,但未能全面揭示暴力的本质.在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来看,暴力的本质揭示的是一种表征社会关系的意志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