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艳  陈燕秋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2):97-99,102
根据调查数据,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管理和操作层面,分析了安徽省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并根据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动机的不同,把助学贷款违约群体归纳为被迫违约型、无意识违约型和恶意违约型三种类型。同时,结合安徽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提出了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我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现状及影响良性运转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违约风险控制,并建议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偿还机制和约束机制,降低违约率,最终实现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普遍出现的还贷率低、违约率高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强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还贷率,促使国家助学贷款持续、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健全,就业形势不乐观,缺乏监督惩罚机制造成的。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对策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个人加强诚信意识;高校严格审查过程,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制约机制;改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加快生源地贷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南五所层次不同的高等院校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的情况,从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角度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探讨了政策陌生型、操作型、恶意型三种主动违约类行为。针对不同的违约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通过商业银行向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补助金的个人信用贷款。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借贷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执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家庭贫困学生的学业以及银行正常业务的开展。针对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款率低的现实问题,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层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助学贷款制度是政府弥补资本市场失效、干预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目前,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金融违约(贷款拖欠),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助学贷款金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从借款者个人效用最大化角度出发,构建了助学贷款的金融违约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金融违约的各个因素指标,给出了化解学生助学贷款违约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助学贷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从1999年开始以来,违约还款率一直较高,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学生和学校层面来分析和研究违约还款的原因,并据此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通过加强人文关怀,改进学校的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促进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尽管国家对贷款政策做出重大改革,但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工作存在贷款管理责任不清、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偏高、政策性目标与商业银行的企业化目标难以一致、大学生征信体系尚未确立、银行还贷约束机制不健全的主要问题。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始终面临着学生违约率高、银行“惜贷”等问题。因此,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加快建设全国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建立健全助学贷款制度,不断完善助学贷款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个人资信征询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惟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杨凌为例,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结果表明,杨凌区高等农业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是贷款名额较少,银行恐贷惜贷、学生惜借,贷款政策缺乏灵活性,政策理解不一致,违约率高。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收入预期低,学校催贷难度大,政府对助学贷款的行政干预及学生信用意识较差。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保障的角度浅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几经变迁,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再调整反映了国家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政策推行下,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有了把握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贷款他们完成学业并实现大学梦。但从保障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资助性政策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高等教育学费上涨所带来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矛盾.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运行体制的诸多弊病以及内外部环境的不成熟,国家助学贷款在运作和进一步发展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然而助学贷款政策关系着贫困学生公平享有高等教育权利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社会伦理价值对教育公平的期许、国家助学贷款所应担负的责任,以便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调查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分析山西实施助学贷款的现状基础上提出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加大全社会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宣传力度 ,转变人们对贷款的陈旧观念 ,健全信用体系 ,各级政府全力扶持 ,教育部门积极配合 ,探索适合不同区域高校的贷款方式 ,方能有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 ,培育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助学贷款的分类,通过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政策分析,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特点,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论述了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必要性,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试行两年多来 ,目前还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分析其环境因素及影响因素 ,提出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途径 ,即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不断完善配套的法律措施 ,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制度,我国助学贷款制度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平和道德诉求,也体现了一种经济理性。从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存在必要性和制度上的合理性,比较了各种高等教育资助制度的优劣,着重分析了助学贷款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越性;从各行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出现了部分学生拖欠还款的现象;针对学生贷款违约现象,有关高校为加强对贷款学生的教育管理,积极探索贷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贷款学生诚信档案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措施。在分析诚信档案对贷款学生的记载、反馈和跟踪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诚信档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困境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始终面临着银行"惜贷"、学生拖欠形成恶性循环、高校扩招带来教育成本转移以及财政性教育支出不足等问题.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公共财政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问题具有了可行性.国家助学贷款要摒弃以商业银行为主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的做法,转而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问题.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专门机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筹集多样化、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管理、建立公共财政承担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风险承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惜贷"、"拒贷"行为以及贷款办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使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系统,降低国家助学贷款信贷风险,是国家助学贷款形成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